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研究週報|電動物流車三國演義,運行商會被京東們割韭菜嗎?

從汽車製造轉向出行服務的進化大幕正在拉開。

2018CES上, 豐田發佈了可用於交通、商品銷售、物流等多種服務的純電動概念車, 社長豐田章男借此表示, 要讓豐田從一家汽車公司轉型為一家移動出行公司。 就此趨勢, 電動汽車觀察家邱鍇俊總結了電動汽車業界的三代自我認知:電動汽車-互聯網智慧汽車-出行服務商,並總結這三個截然不同的物種進化路線如下圖。

其實, 相對于乘用車來說, 電動物流車從一開始就應當是出行服務商的定位, 區別只在於其服務的物件是“貨”而不是“人”。 如何讓品類繁多、千奇百怪的貨物們, 精准、高效、快捷、低成本的到達指定位置, 絕對是一項難度不遜於服務“人”的大系統。 這個系統涉及眾多的關聯方和生態系統, 電動物流車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項工具而已。

萬物自有關聯, 好比滴滴等的出現改變了以往傳統的計程車等行業格局一樣,

對物流行業來講, 過去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們各自獨立互相分散, 並沒有合力形成集約高效的大運力系統。 而現在電商的高速發展對物流行業的要求提高了, 需要智慧互聯大資料等匹配調度, 電動物流車適逢其會, 借著國家推廣新能源車的機會, 以此為契機來整合出一個“貨物”出行服務的雛形。

和豐田的目標一樣, 在物流行業, 未來誰能先進化到出行服務, 誰就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電動物流車生產製造商、電動物流車運營商、以京東等為代表的使用方, 目前是三國演義, 誰將在這場競爭中笑到最後呢?

1. 廠家:舊瓶裝新酒, 前景堪憂!

現狀:

物流車廠家眾多, 但銷量不高, 大部分的廠家年產銷量都只在幾十到幾百台,

從產能上講是嚴重過剩。

傳統主流廠家如五菱、東風、長安等投入程度並不高, 依維柯等類似玩票性質。 大多數進入者是原來傳統燃油車企業中的三四線企業, 甚至是一些僵屍企業復活過來的。 不像純電動乘用車, 有大批的互聯網資本入場, 絕大部分的電動物流車廠家都是傳統車企、傳統套路的舊瓶裝新酒。

產品多是在原有燃油產品平臺上的改裝, 且不乏很多已經被淘汰的平臺。

缺乏市場能力, 訂單多為經銷商和運營公司, 還有一大類就是沃特瑪聯盟之類的定制。

挑戰:

傳統燃油物流車本來已經是微利, 做電動物流車不過是借補貼和政策的導向吸引, 一旦補貼不再, 將轉為市場為王。 廠家對市場的理解到底有多少?斷炊重回僵屍狀將是常態。

物流車長度、尺寸、貨廂、載重等都有標準化的限制, 很容易同質化, 利潤越打越薄, 單單守著產品一塊沒有前途, 需要轉向服務去賺錢。 不擁抱變化, 必然被淘汰。

從文化風格上講, 車廠習慣當老大, 習慣做甲方, 尤其物流車廠家, 急需換腦袋, 連豐田都要轉出行服務商了, 您還抱殘守缺呢?

同質嚴重、產能過剩, 將來淪為代工廠算是最好的下場了。

2. 運營商:跑不贏就等著被收割!

現狀:

現在運營商的主要客戶是大的B端, 分為4大類:菜鳥、京東、蘇寧、唯品會等電商公司, 順豐、三通一達、郵政等快遞公司, 遠成物流、安能物流等物流公司, 螞蟻搬家、港華燃氣、宜家等集團客戶。

電商和快遞用車占到這個運營業務的60%以上,是運營商的生命線。比如地上鐵的客戶群體主要是快遞公司,占整個車輛的使用比例60%以上;比如一微的大客戶是唯品會和韻達等。

京東等大客戶租賃多採用招標形式,條件苛刻,每月租金低於其他用車,還要保養、維修、配樁、甚至配場站,運營商處於絕對弱勢一方。

挑戰:

運營公司重資產運作,需要買車、布充電樁、搭建售後體系,資金普遍吃緊,多採用融資租賃的形式解決。但對於京東等大鱷來講,這些還不算壁壘屏障。

運營公司能熟悉有效解決產品的路權、指標、售後、充電、產品的成本屬性等一系列問題,這點可能算是有限的價值所在了。但是大部分運營商的影響力,僅限於個別有權力資源的城市,如果中鐵國家隊、京東等入場,其影響力是絕大多數運營商難以望項其背的。

運營公司大部分還處於玩產品的階段,並沒有建立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資訊系統和資料業務調度能力。優勢在於探索了一些模式,積累了一點原始資料,但其資訊系統的搭建能力和電商天差地別,如果不能在他們入場之前完成賽跑,被收購也是最好結局了!

3. 京東&國家隊:資料無積累,資源是強項!

現狀:

目前對電動物流車的需求以租賃為主,也有定制,總體數量小,都在試運行,驗證模式,驗證經濟性等。

原有車隊,如德邦等,燃油車更替時間越來越短,比如國4到國5。城市的入城時間和路段限行,對送貨的及時性是一個難題。

京東宣佈“青流計畫”,未來3年內,計畫將體系內幾十萬輛車替換為新能源車。

資訊領域:京東物流投資福佑卡車,構建大物流生態。京東物流此次投資行為主要是戰略投資,接下來雙方在整車運輸、運力資源分享、資料服務、汽車後服務、供應鏈金融方面均會有深度合作。

車輛定制:這方面京東們等比任何運營商都更有議價能力,所謂店大欺客,在廠家面前也同樣是強勢一方。京東已經和6個主機廠開始了定制車型開發,比如剛剛採購的銀隆物流車等。

牌照、保險方面:京東物流於2017年12月29日拿下了首張新能源汽車專用京牌——京AD09860。這充分說明了在這方面,京東等能力碾壓一眾運營商。

當然並非所有的電商都是採用類似京東自建物流的打法,菜鳥的ACE計畫就是一個聯盟類型的組織。菜鳥計畫5年推廣100萬輛新能源物流車,合作夥伴包括韻達、圓通、上汽、東風汽車等,產融結合,延續了阿裡一貫的大資料+平臺化+生態協同的“杠杆化”思路。

挑戰:

目前電動物流車產品不穩定,更新換代快,未經充分驗證,大規模投入的風險大。這也給運行商們留下了寶貴的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的時間。

投入車隊這種重資產模式,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起的。自有業務不能滿足,還必須對外承接業務。京東物流也是多年虧損,今年才宣佈盈利。

車只是一個工具,做工具和貨源匹配更重要。需要資金投入的,還有倉儲、資訊系統、科技系統等。投車,意味著還要投充電樁、運維人員、車管、後臺等一系列支出,還需要看企業的重點佈局在哪裡。

中鐵等國家隊,有能力做集約大車隊,集采能力強,會掠奪更多的上游資源。但這些企業體量過大,一時半會兒難以轉身,傳統思維過強,能否完成文化風格的轉變還未可知。

電動物流車現在主要是末端配送,利潤空間微薄,自營與否還需符合企業自身戰略定位。

充電樁、場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佈局何時能支撐大規模應用?

綜上來看,電動物流車的終極生態必定是一個全方位的“貨物”出行服務系統,誰更早進化誰就能坐上頂層。車輛生產廠家還停留在產品階段,甚至是依賴政策和補貼的階段,自稱老大,實則思維嚴重滯後,恐是競爭力最弱的一方。京東們手握大量貨物資源,又熟悉互聯網和大資料的打法,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對運營商們來講,所幸都還在試運行階段,但時間不多了,抓緊模式探索步伐,加快有效的資料積累,才能在將來的“割韭菜”階段多一點自保的籌碼。

· END ·

· 第一電動汽車網 ·

最懂新能源汽車的平臺,新能源汽車資訊第一選擇

電商和快遞用車占到這個運營業務的60%以上,是運營商的生命線。比如地上鐵的客戶群體主要是快遞公司,占整個車輛的使用比例60%以上;比如一微的大客戶是唯品會和韻達等。

京東等大客戶租賃多採用招標形式,條件苛刻,每月租金低於其他用車,還要保養、維修、配樁、甚至配場站,運營商處於絕對弱勢一方。

挑戰:

運營公司重資產運作,需要買車、布充電樁、搭建售後體系,資金普遍吃緊,多採用融資租賃的形式解決。但對於京東等大鱷來講,這些還不算壁壘屏障。

運營公司能熟悉有效解決產品的路權、指標、售後、充電、產品的成本屬性等一系列問題,這點可能算是有限的價值所在了。但是大部分運營商的影響力,僅限於個別有權力資源的城市,如果中鐵國家隊、京東等入場,其影響力是絕大多數運營商難以望項其背的。

運營公司大部分還處於玩產品的階段,並沒有建立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資訊系統和資料業務調度能力。優勢在於探索了一些模式,積累了一點原始資料,但其資訊系統的搭建能力和電商天差地別,如果不能在他們入場之前完成賽跑,被收購也是最好結局了!

3. 京東&國家隊:資料無積累,資源是強項!

現狀:

目前對電動物流車的需求以租賃為主,也有定制,總體數量小,都在試運行,驗證模式,驗證經濟性等。

原有車隊,如德邦等,燃油車更替時間越來越短,比如國4到國5。城市的入城時間和路段限行,對送貨的及時性是一個難題。

京東宣佈“青流計畫”,未來3年內,計畫將體系內幾十萬輛車替換為新能源車。

資訊領域:京東物流投資福佑卡車,構建大物流生態。京東物流此次投資行為主要是戰略投資,接下來雙方在整車運輸、運力資源分享、資料服務、汽車後服務、供應鏈金融方面均會有深度合作。

車輛定制:這方面京東們等比任何運營商都更有議價能力,所謂店大欺客,在廠家面前也同樣是強勢一方。京東已經和6個主機廠開始了定制車型開發,比如剛剛採購的銀隆物流車等。

牌照、保險方面:京東物流於2017年12月29日拿下了首張新能源汽車專用京牌——京AD09860。這充分說明了在這方面,京東等能力碾壓一眾運營商。

當然並非所有的電商都是採用類似京東自建物流的打法,菜鳥的ACE計畫就是一個聯盟類型的組織。菜鳥計畫5年推廣100萬輛新能源物流車,合作夥伴包括韻達、圓通、上汽、東風汽車等,產融結合,延續了阿裡一貫的大資料+平臺化+生態協同的“杠杆化”思路。

挑戰:

目前電動物流車產品不穩定,更新換代快,未經充分驗證,大規模投入的風險大。這也給運行商們留下了寶貴的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的時間。

投入車隊這種重資產模式,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起的。自有業務不能滿足,還必須對外承接業務。京東物流也是多年虧損,今年才宣佈盈利。

車只是一個工具,做工具和貨源匹配更重要。需要資金投入的,還有倉儲、資訊系統、科技系統等。投車,意味著還要投充電樁、運維人員、車管、後臺等一系列支出,還需要看企業的重點佈局在哪裡。

中鐵等國家隊,有能力做集約大車隊,集采能力強,會掠奪更多的上游資源。但這些企業體量過大,一時半會兒難以轉身,傳統思維過強,能否完成文化風格的轉變還未可知。

電動物流車現在主要是末端配送,利潤空間微薄,自營與否還需符合企業自身戰略定位。

充電樁、場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佈局何時能支撐大規模應用?

綜上來看,電動物流車的終極生態必定是一個全方位的“貨物”出行服務系統,誰更早進化誰就能坐上頂層。車輛生產廠家還停留在產品階段,甚至是依賴政策和補貼的階段,自稱老大,實則思維嚴重滯後,恐是競爭力最弱的一方。京東們手握大量貨物資源,又熟悉互聯網和大資料的打法,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對運營商們來講,所幸都還在試運行階段,但時間不多了,抓緊模式探索步伐,加快有效的資料積累,才能在將來的“割韭菜”階段多一點自保的籌碼。

· END ·

· 第一電動汽車網 ·

最懂新能源汽車的平臺,新能源汽車資訊第一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