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生各顯其能“索分”,期末“奪分大戰”背後的隱憂

這個期末, 對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李蕙來說, 有點不一樣。 自從去年暑假決定出國留學後, 她對分數的敏感程度直逼高考之時。

晚上十一點從教室複習歸來, 李蕙輾轉難眠。 半夜兩點, 她起床打開電腦, 醞釀情緒, 準備給一位選修課的老師寫郵件, 希望老師在期末論文打分時“手下留情”。

期末臨近, 夜晚的鄭州大學圖書館內座無虛席, 大學生們在複習備考。 左冬辰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只以一篇論文算成績, 手松手緊差別挺大的。 ”李蕙向記者解釋, “分數對我太重要了, 希望老師理解吧。 ”

期末, 考試周。 很多大學生正在各顯其能, 上演一場“奪分大戰”。

“要分”現象在大學普遍存在

為了出國、拿到心儀大學的“offer”, 北京某高校大四學生田微也沒少請求老師“手松一點”:“我會按老師要求認真做每一份作業, 上課永遠坐第一排。 ”不過, 田微坦言, 她所做的一切, 並非是真的想聽課,

“其實就是為了在期末向老師‘要分’時, 能夠更理直氣壯一些。 畢竟, 沒有哪個老師會拒絕表現如此積極的學生。 ”

“有效果嗎?”記者問。

“好多門課成績都是90分以上。 ”但究竟是“積極表現”還是“要分”起了作用, 田微自己也搞不清。

“對於‘要分’, 大多數老師都會有一個接受範圍, 比如學生具有85的水準, 但只考了83, 老師也不會拿2分難為學生。 但如果學生平時學習態度不好, 希望僅憑拉關係‘要分’, 那老師肯定也不會考慮。 ”山西某高校學生張昊分析得頭頭是道。

和田微一樣, 湖南某高校大四學生王鑫也向老師“要過分”, 但目的不同。 “高數對我來說, 實在太難。 如果掛了科, 會影響‘保研’、評獎。 ”最後, 王鑫的高數得了61分, 勉強過了及格線。

“這種‘要分’現象,

我幾乎每年都會遇到。 ”一位在高校從事教學工作20多年的老師告訴記者, 這在如今的大學校園普遍存在, 但求分目的與學校特點有很大關聯。 “比如, 在一些國內知名高校, 學生‘要分’往往是為了出國、評獎、保研;而在一些二三本院校, 除了‘保研’, 學生‘要分’多是為了及格甚至是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 ”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童文勝不會直接批評學生, 而會含蓄地告誡:“分數只能衡量你對所學課程的掌握程度。 如果你有提高分數的需求, 就應把它化為學習的動力。 ”

唯結果論, 校園“負面文化”惹的禍

“學生學習是為了健全人格、培養能力, 為將來追求人生理想和實現個人價值, 報效國家和奉獻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要分’這種行為顯然違背了學生學習的‘初心’, 既是人格上的瑕疵, 也浪費了學習知識、訓練能力的大好機會。 ”中南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張江華說。

“這是浮躁、功利的社會風氣在校園內的映射, 進而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 使少數大學生一切唯結果論, 不重過程, 因此出現了投機取巧實現自己目的的行為。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部新聞傳播學系主任武文穎指出。

山東聊城大學圖書館內, 大學生們正在複習備考。 許文豪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雲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羅志敏坦陳, 近年來, 高校擴招使得在校生人數增加, 一些高校放鬆了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 久而久之形成了校園“負面文化”,

即學生在校期間不出事故、順利畢業就算成功。 在有些問題比較嚴重的高校, 通過“劃重點”“劃範圍”等方式在考前給學生“放水”, 也被認為是正常事, 相反那些按照規定給學生判分的教師卻被認為是“與學生對著幹”。

羅志敏進一步指出, 高校教學考評考核與專業轉換制度不完善, 也是出現該問題的原因之一。 “雖然目前大多數高校都有對學生平時表現進行計分的評價制度, 但往往在實踐中流於形式, 學生的課程成績最終要靠期末考試得分決定。 另一方面, 如果許多學生某門課成績不理想, 該任課教師不僅面臨學生的責難, 而且可能會在‘評教’中得不到學生的好評, 進而影響自己的年終績效考核。 此外, 雖然目前高校有專業轉換以及課程調換制度,但絕大多數學生的選課被嚴格限制在狹小的範圍內,從而導致有許多學生在學自己不感興趣、學起來也很吃力的課程。”

“當然,登分、改分管理不夠嚴謹,任課教師評分的自由裁量權過大,缺乏師德師風督查監控機制,缺乏學生失范行為預防懲戒機制等,也為這種現象的產生提供了土壤。”張江華說。

完善考評制度“專業立交橋”須建立

讓學生和老師都焦慮的“要分”問題,究竟該如何化解?

羅志敏建議,應通過多方面的宣傳和教育,讓學生知曉“學會做人更為重要”,並通過加強心理輔助、平時課程學習輔導等環節,使學生能夠正確認知自己、承認差距,增強對課程學習及成績的預見性。

“完善教學考核考評制度。學生的成績應體現在所修課程的整個教學時段。細化教學管理的各個重要節點,使學生在所修課程每一階段的成績都能得到科學、合理、完整的評定。”武文穎說。

張江華強調,高校還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教學管理,創新考核方式,例如規範登分改分流程、考教分離、題庫隨機抽題考試等途徑,從管理上防範此類問題的發生。

羅志敏指出,從長遠來看,高校需積極創設條件,加快建立“專業立交橋”制度,提供廣泛多樣的課程,實行開放、自由、自願的選課制度以及便捷的學分互換政策,使學生在校期間能至少在專業大類範圍內自由地轉專業,同時也使他們能更靈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以及教學模式。“同時,要擴大範圍推行‘寬進嚴出’的學業考核以及學籍管理制度,破除以往那種‘人人都應按時畢業’的傳統認知,保持一定比例的學業淘汰率。這樣做不僅能督促學生在校期間認真對待自己的學業,對教師也是一種解脫和保護。”

“制度設計非常重要,但現在還應更多地考慮如何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三位一體的合力,讓學生和老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童文勝說。

雖然目前高校有專業轉換以及課程調換制度,但絕大多數學生的選課被嚴格限制在狹小的範圍內,從而導致有許多學生在學自己不感興趣、學起來也很吃力的課程。”

“當然,登分、改分管理不夠嚴謹,任課教師評分的自由裁量權過大,缺乏師德師風督查監控機制,缺乏學生失范行為預防懲戒機制等,也為這種現象的產生提供了土壤。”張江華說。

完善考評制度“專業立交橋”須建立

讓學生和老師都焦慮的“要分”問題,究竟該如何化解?

羅志敏建議,應通過多方面的宣傳和教育,讓學生知曉“學會做人更為重要”,並通過加強心理輔助、平時課程學習輔導等環節,使學生能夠正確認知自己、承認差距,增強對課程學習及成績的預見性。

“完善教學考核考評制度。學生的成績應體現在所修課程的整個教學時段。細化教學管理的各個重要節點,使學生在所修課程每一階段的成績都能得到科學、合理、完整的評定。”武文穎說。

張江華強調,高校還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教學管理,創新考核方式,例如規範登分改分流程、考教分離、題庫隨機抽題考試等途徑,從管理上防範此類問題的發生。

羅志敏指出,從長遠來看,高校需積極創設條件,加快建立“專業立交橋”制度,提供廣泛多樣的課程,實行開放、自由、自願的選課制度以及便捷的學分互換政策,使學生在校期間能至少在專業大類範圍內自由地轉專業,同時也使他們能更靈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以及教學模式。“同時,要擴大範圍推行‘寬進嚴出’的學業考核以及學籍管理制度,破除以往那種‘人人都應按時畢業’的傳統認知,保持一定比例的學業淘汰率。這樣做不僅能督促學生在校期間認真對待自己的學業,對教師也是一種解脫和保護。”

“制度設計非常重要,但現在還應更多地考慮如何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三位一體的合力,讓學生和老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童文勝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