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2018年,Micro LED到底能走多遠

在1月份美國的CES展會上, 小間距LED顯示領域的Micro LED技術迎來了新的支持者:在索尼之後, 三星和Lumens兩家公司也加入到這個陣營之中。 同樣是一月份, 業內人士透露, 華為、OPPO以及小米計畫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mini LED背光面板的液晶顯示手機產品, 並以此應對OLED螢幕的供應不足。 其中, mini LED是對低PPI Micro LED產品的一個別稱。

奇視點:1月份Micro LED的好消息不斷, 如何看待這些發展成績呢?

蕭蕭:從LED產業的發展歷史看, LED晶體的個頭總是越來越小——尤其是在顯示領域更是如此。 這可以讓採用LED技術的顯示器, 提供更為精細的顯示畫質。 按照這個規律而言,

在小間距LED突破了500微米級別的顆粒產品之後, 進入目前100*100微米*3原色級別的顆粒精度階段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事情。

“100*100微米*3原色”級別的圖元顆粒, 也就是索尼、三星、Lumens和手機背光螢幕mini LED所擁有的“零件和工藝”精度等級。 這是已經可以為市場提供產能的“量產產品”。 當然, 我們也看到Lumens還拿出了8um的 Micro LED樣品——不過, 這個瞄準小尺寸顯示的產品, 距離市場化的距離更遠。

從今年CES的這些展品看, 業內對Micro LED的發展, 有了進一步的共識:或者去發展LED晶體顆粒不是太小的產品, 面對大尺寸顯示市場;或者在8um這樣真正稱得上“Micro”的產品上, 發展0.57英寸, 這樣的“小尺寸”應用, 面對智慧手錶、近眼顯示等應用領域——這兩個選擇的共同之處是“至少在一個維度上繞過‘量產’難題”:前者由於採用100*100微米的LED晶體顆粒,

所以量產困難下降;後者採用最終成品只有0.57英寸的更小顯示面積設計, 降低難度。

也就是說, 行業的市場共識可以分成兩個層面:第一是, Micro化的LED應用是方向;第二是, 現階段工藝技術能力不足, 如果要推產品, 就需要“在指標上妥協”——或者更大的led晶體顆粒, 或者更小的顯示面積。 其中, “更大的LED晶體顆粒”產品的技術最為成熟、應用市場最可能被打開。

奇視點:您提到Micro LED工藝技術上的不足, 這主要是指什麼呢?

蕭蕭:我們來看一下CES展會的展品。 三星146英寸模組式LED電視, 擁有2400萬個LED晶體。 對比而言, 我們的家庭照明的LED燈具最多只不過幾十個LED晶體。 Lumens展出的.57英寸產品, 雖然個頭小, 卻也擁有90萬個LED晶體顆粒。

一個Micro LED產品, 這麼多的LED晶體顆粒, 要正確、穩定、均勻的焊接在電路板上。 而且這些LED晶體顆粒只有100微米, 甚至幾十微米、幾微米的大小。 如何高效率的做這個事情, 就是Micro LED產品的“最大難關”——業內稱為“巨量轉移”技術。

事實上, 目前的索尼、三星、Lumens的大屏Micro LED產品都採用了“三層模組”的產品結構,

以此降低產品生產的難度。 首先作為LED大屏顯示產品, Micro LED產品的視頻牆依然由基本模組構成。 這個模組最常規的尺寸是300*500或者300*300毫米。 其次, Micro LED產品和一般的表貼LED屏不同, 其拼接模組亦由10釐米見方左右的“CELL”構成。 也就是, Micro LED大屏顯示產品, 巨量轉移工藝要生產的產品, 一般是10*10釐米的CELL。 一個CELL上面可能是300-600個LED晶體顆粒。 這種三層模組結構(最終顯示幕、拼接模組、CELL)的架構, 降低了大屏顯示上Micro LED產品的製造門檻和難度。

不過, 對於小尺寸顯示產品, 即Lumens展出的8um Micro LED樣品, 這種“繞過工藝難度”的方法不成立。 在手機背光產品上, 這種方法也不能應用。 這實際導致三星、索尼展示的那種Micro LED大屏牆, 是所有預想Micro LED應用中, “最容易實現”的產品。

奇視點:按照這樣的分析,

是不是說大屏市場Micro LED的應用已經有了比較可靠的技術呢?

蕭蕭: 從技術角度看, 更大的LED晶體+三層模組, Micro LED在大屏顯示上的確可以“量產”了。 不過, 從市場角度看, 這個產品還是要過“成本關”的。

首先, LED大屏顯示從來不是一個“數量規模性”的市場。 在液晶顯示上, 京東方可以依靠早期的巨額投資和國有資本對較長虧損期的忍受力, 實現後來居上的超越。 在半導體晶片上, 紫光趙偉國更是公開表態:“展訊可以不賺錢, 聯發科能不賺錢嗎?因為我的資本比它強大, 我每年可以賠錢, 我可以一直賠……聯發科會賠掉更多錢, 它慢慢就受不了了。 ” 趙偉國的這種豪氣的基礎, 也是建立在移動CPU巨大的市場規模上的。

但是,即便是三星這樣的巨頭,在LED顯示板塊,也不會有“燒錢燒出市場”的魄力。因為,LED顯示本身不是多大規模的產業。同時,這個行業的很多需求,是大圖元間距的產品——Micro LED的優勢卻只是在室內的、超微小間距產品上。這更使得Micro LED的市場空間比較有限。

在2016年索尼首次推出Micro LED商用化產品的時候,其主要瞄準廣電等工程化的應用市場;今年CES展會,三星的Micro LED產品則以“電視牆”的概念出現,似乎三星更看好“標準化”一些的商用顯示市場。這種差異,亦說明業內對“大屏Micro LED顯示”到底作何用途,並沒有極具信心的“目標市場”:Micro LED大屏顯示的市場方向和定位還在摸索之中。

市場規模狹小和方向的不確定性,外加沒有國家資本後盾的支持,使得“虧損燒錢”的策略在Micro LED大屏產品上並不可行。這就決定了Micro LED大屏產品必然是極度昂貴的——每平米顯示面積的價格必然在20萬元以上。這與P2.0標貼小間距產品每平米2萬元的價格,或者COB技術的P1.2小間距LED屏產品每平米不到10萬的價位,差距還是很大的。

所以,即便Micro LED大屏產品找到了克服量產工藝的技術和產品方案,成本價格依然是其市場推廣的重要障礙。且Micro LED的廠商無法在經營策略上承受“長期大量的經營虧損”,這導致高價銷售是唯一選擇。而,高價會強化市場銷量的有限性;市場銷量低本身亦會強化Micro LED大屏產品的邊際成本、增加銷售價格。

奇視點:也就是說,即便技術無礙,Micro LED型的LED大屏依然是一個比較遙遠的話題了!

蕭蕭:事實很可能如此,除非Micro LED找到一個“規模化”的應用,來攤平自己的初期成本,並迅速壓低產品售價。這方面,其實手機背光、電視背光,更應該被看好。因為這是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即,如果Micro LED技術利用液晶顯示背光市場,實現大規模的普及——那麼對於小間距LED大屏行業的格局,就是一種“降維打擊”。正是這種可能性的存在,這個被稱為Micro LED的技術才引起小間距LED大屏市場“那麼大”的關注。

假如只是依賴大屏顯示市場自身的需求,慢慢驅動Micro LED產品對表貼技術LED和普通COB LED的替代進程,估計5年能取得15%的小間距LED屏市場份額就是“非常好的成績”了。但是,如果Micro LED的發展主要從液晶背光開始,並大規模成功,可能三年的時間,Micro LED就會對傳統小間距LED大屏技術形成壓倒性的替代趨勢。

所以,Micro LED在大屏顯示,例如三星和索尼展示的那種產品上的發展如何,更多的不取決“LED大屏”市場,而是取絕於液晶背光市場。這方面,台系廠商非常務實,他們的目標是今年中期,能夠打入手機用液晶屏背光市場,而非在大屏顯示上有多大的突破。

奇視點:在您看來Micro LED大屏顯示發展規律最大的特點是不確定性了。那麼小間距LED屏企業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呢?

蕭蕭:目前小間距LED屏市場占絕對主力的是表貼LED產品。同時,COB技術也在興起,2018年可能會有兩位數的市場份額。這是小間距LED屏行業必須做的事情。

同時,小間距LED屏企業必須意識到,Micro LED也是一種COB技術產品。也就是說,如果要為Micro LED做準備,就需要更快導入COB技術的小間距LED屏。這是目前可以做,也有利可圖的市場方向。

而,在是不是最終導入Micro LED技術上,小間距LED企業要有“跟定”上游廠商的思維。即關注Micro LED在背光市場和國際大品牌廠商們的推廣力度,關注Micro LED的晶體和封裝企業的產能佈局——因為,Micro LED的本質是“LED大屏的LED晶體顆粒總是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如何應對更微小LED晶體顆粒下,LED大屏產品的技術路線發展問題,是LED顯示幕企業不可能繞過的話題。

總結起來就是,抓得住主流、跟的上創新、還要有長遠的眼光。這是目前大多數小間距LED屏企業可以採取的市場戰略。

但是,即便是三星這樣的巨頭,在LED顯示板塊,也不會有“燒錢燒出市場”的魄力。因為,LED顯示本身不是多大規模的產業。同時,這個行業的很多需求,是大圖元間距的產品——Micro LED的優勢卻只是在室內的、超微小間距產品上。這更使得Micro LED的市場空間比較有限。

在2016年索尼首次推出Micro LED商用化產品的時候,其主要瞄準廣電等工程化的應用市場;今年CES展會,三星的Micro LED產品則以“電視牆”的概念出現,似乎三星更看好“標準化”一些的商用顯示市場。這種差異,亦說明業內對“大屏Micro LED顯示”到底作何用途,並沒有極具信心的“目標市場”:Micro LED大屏顯示的市場方向和定位還在摸索之中。

市場規模狹小和方向的不確定性,外加沒有國家資本後盾的支持,使得“虧損燒錢”的策略在Micro LED大屏產品上並不可行。這就決定了Micro LED大屏產品必然是極度昂貴的——每平米顯示面積的價格必然在20萬元以上。這與P2.0標貼小間距產品每平米2萬元的價格,或者COB技術的P1.2小間距LED屏產品每平米不到10萬的價位,差距還是很大的。

所以,即便Micro LED大屏產品找到了克服量產工藝的技術和產品方案,成本價格依然是其市場推廣的重要障礙。且Micro LED的廠商無法在經營策略上承受“長期大量的經營虧損”,這導致高價銷售是唯一選擇。而,高價會強化市場銷量的有限性;市場銷量低本身亦會強化Micro LED大屏產品的邊際成本、增加銷售價格。

奇視點:也就是說,即便技術無礙,Micro LED型的LED大屏依然是一個比較遙遠的話題了!

蕭蕭:事實很可能如此,除非Micro LED找到一個“規模化”的應用,來攤平自己的初期成本,並迅速壓低產品售價。這方面,其實手機背光、電視背光,更應該被看好。因為這是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即,如果Micro LED技術利用液晶顯示背光市場,實現大規模的普及——那麼對於小間距LED大屏行業的格局,就是一種“降維打擊”。正是這種可能性的存在,這個被稱為Micro LED的技術才引起小間距LED大屏市場“那麼大”的關注。

假如只是依賴大屏顯示市場自身的需求,慢慢驅動Micro LED產品對表貼技術LED和普通COB LED的替代進程,估計5年能取得15%的小間距LED屏市場份額就是“非常好的成績”了。但是,如果Micro LED的發展主要從液晶背光開始,並大規模成功,可能三年的時間,Micro LED就會對傳統小間距LED大屏技術形成壓倒性的替代趨勢。

所以,Micro LED在大屏顯示,例如三星和索尼展示的那種產品上的發展如何,更多的不取決“LED大屏”市場,而是取絕於液晶背光市場。這方面,台系廠商非常務實,他們的目標是今年中期,能夠打入手機用液晶屏背光市場,而非在大屏顯示上有多大的突破。

奇視點:在您看來Micro LED大屏顯示發展規律最大的特點是不確定性了。那麼小間距LED屏企業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呢?

蕭蕭:目前小間距LED屏市場占絕對主力的是表貼LED產品。同時,COB技術也在興起,2018年可能會有兩位數的市場份額。這是小間距LED屏行業必須做的事情。

同時,小間距LED屏企業必須意識到,Micro LED也是一種COB技術產品。也就是說,如果要為Micro LED做準備,就需要更快導入COB技術的小間距LED屏。這是目前可以做,也有利可圖的市場方向。

而,在是不是最終導入Micro LED技術上,小間距LED企業要有“跟定”上游廠商的思維。即關注Micro LED在背光市場和國際大品牌廠商們的推廣力度,關注Micro LED的晶體和封裝企業的產能佈局——因為,Micro LED的本質是“LED大屏的LED晶體顆粒總是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如何應對更微小LED晶體顆粒下,LED大屏產品的技術路線發展問題,是LED顯示幕企業不可能繞過的話題。

總結起來就是,抓得住主流、跟的上創新、還要有長遠的眼光。這是目前大多數小間距LED屏企業可以採取的市場戰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