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結束80年,德國總理下跪華沙,而日本拒絕承認罪行還堅持拜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德國與日本這兩個軸心國犯下了滔天罪行, 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痛的災難。 1939年9月1日4時45分, 德軍以其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 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般撕破了波軍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線, 德國空軍僅用3天就使波蘭空軍不復存在。 在亞洲戰場, 日本的主要目標就是拿下全亞洲, 而中國是亞洲的泱泱大國, 自然首當其衝, 中國的抗日戰爭歷史上, 也是二戰的重要戰場, 日本入侵亞洲之後, 幾乎佔領了所有國家。 從1931年9月18日事變到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

14年抗日戰爭中, 中國軍民損失沉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80年, 德國與日本這兩個曾經的軸心國在對待戰爭罪行的態度截然不同。 戰後30年, 聯邦德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新東方政策”, 承認過去的戰爭罪行, 態度誠懇, 使聯邦德國同東歐在二戰期間深受希特勒納粹侵害的國家關係實現了正常化, 總理勃蘭特也因此獲得了當年諾貝爾和平獎。

下圖: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區的kneels紀念(華沙, 1970年12月7日)

1970年12月,勃蘭特到訪波蘭, 在華沙兩國簽訂了《關於聯邦德國波蘭兩國相互關係正常化基礎條約》。 簽約雙方譴責使用武力, 重申奧得河至尼斯河是波蘭的西部邊界, 保證尊重彼此領土完整,, 並通過和平手段解決一切分歧,, 勃蘭特同日來到華沙猶太人聚居區訪問, 並在二戰期間被德國希特勒納粹殺害的擾太人紀念碑前下跪獻花圈。

反觀日本, 從來沒有正視過歷史問題, 對亞洲各國特別是對中國犯下慘絕人寰的罪行不曾承認過, 而近年來日本政界的個別右翼人士將靖國神社視為個人的“秀場”而頻繁參拜。

靖國神社由於供奉著東條英機等14名二戰甲級戰犯, 故被視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 曾經深受日本軍國主義侵害的中韓等鄰國對日本政客參拜靖國神社以及向神社供奉祭品的行為是堅決反對的。

上圖:2013年12月26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弓在神道教的祭司為他參拜靖國神社。

在對待戰爭罪行的態度問題上, 為何日本一直難以低頭?這與近年來日本右翼分子軍國主義抬頭不無關係。 2014年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訪日期間, 提醒日本首相安倍“正視歷史是和解的前提”, 說明“二戰後德國能夠幸運地被國際社會再度接受, 是因為德國徹底與過去訣別”。 實際上, 默克爾在這裡有意掩蓋了一個事實:德國也是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曲折後, 才有了今天對納粹歷史較為徹底的反思。

可以肯定的是, 日本政府還是繼續拒絕承戰爭認罪行, 並且堅持“拜鬼”, 亞洲就難以安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