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洛陽共培養25個工種(或領域)高技能人才10506名

培養高技能人才10000名、“河洛工匠”100名。 這是2017年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承辦的全市重點民生實事之一。

截至去年年底, 我市2017年共培養25個工種(或領域)高技能人才10506名, 完成市定目標任務的105%;評選“河洛工匠”100名、“河洛大工匠”10名, 新建設“河洛工匠”工作室20個, 每個工作室給予10萬元資金支持。

這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背後, 是我市積極構建多層次技能人才隊伍的巨大努力和初顯的成效。

市人社局局長張玉琪說, 2017年, 市人社局緊緊圍繞“9+2”工作佈局和“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 圍繞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 採取多種措施,

通過多種管道, 不僅在就業技能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下功夫, 還大力實施“河洛工匠”計畫, 為我市加快建設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長極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1 推動實現更高品質的就業創業

近日, 一場別開生面的培訓在孟津縣白鶴鎮華海制衣創業就業扶貧示範基地舉行。

為了積極扶持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 全面激發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情, 孟津縣人社局組織60名來自周邊的農村勞動力, 齊聚在這裡學習縫紉、裁剪等服裝加工技能, 讓貧困戶實現了“一技在手, 脫貧不愁”的目標。

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培訓, 是人社部門精准扶貧的重要舉措, 也是我市穩步推進技能培訓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去年以來,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作為重要民生工程, 整合社會各類培訓資源, 以培訓合格證、定點培訓機構、培訓補貼為抓手, 以貧困家庭子女、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等五類人員為服務物件, 推動實現更高品質的就業創業。

如何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品質, 更好地提升我市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

整合社會資源, 調動社會培訓機構的積極性, 推動建立“培訓對象點單、培訓機構接單、政府買單”的培訓工作新機制——成效顯而易見:截至去年年底, 我市有近3萬人參加了就業技能培訓, 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11%。

市人社局副局長楊振風介紹, 按照“條件公開、自願申請、公平競爭、擇優確定、合理佈局”的原則, 市人社局分三批次認定了47家“洛陽市就業定點培訓機構”, 基本達到了全市行政區域內定點培訓機構全覆蓋。 經認定的洛陽市就業定點培訓機構, 可以在全市範圍內組織培訓, 專業涵蓋電工、焊工、家政服務、養老護理、美容美髮、烹飪麵點、保健按摩、種植養殖等100餘種專業, 基本滿足了有培訓意願群眾的需求。

為保證培訓機構的良性發展, 市人社局還注重加強日常監管, 對就業定點培訓機構實行動態管理。 建立健全了以培訓品質和促進就業效果為核心指標的評估指標體系, 定期對“定點培訓機構”進行品質評估,

引導其挖掘辦學潛力, 不斷提高培訓品質。

此外, 市人社局還採取走出去、請進來、分門別類的培訓模式, 把培訓送到社區、村鎮, 送到有培訓需求的群眾家門口, 使他們就近接受培訓, 也極大地提高了培訓的數量和品質。

2 打造多層次技能人才隊伍

人才是城市和產業發展的第一要素。

去年以來, 市人社局以深入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為主線, 以提升人力資源素質為核心, 突出 “明確目標、統籌規劃、專案推進、分步實施、示範引領、全面推動”的總體思路, 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日前,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在阿聯酋阿布達比落下帷幕。 在製造團隊挑戰賽專案中, 中國隊奪得銅牌。 世界技能大賽由世界技能組織主辦,

每兩年舉辦一屆, 是當今世界地位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職業技能賽事, 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

中國隊參賽專案的集訓基地, 就設在位於我市的航空工業空對空導彈研究院, 這也是空對空導彈研究院第三次承擔該專案的集訓工作。 其中, 空對空導彈研究院還有多位專家參與其中, 更有兩位擔任了專家組長。

洛陽被確定為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河南省唯一集訓基地, 凸顯了我市高端技能人才聚集的優勢。

為加強全民職業能力建設, 進一步提高勞動者技能素質, 打造人力資源新優勢, 市人社局多措並舉, 以更高水準的人才隊伍助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

實施“金藍領”培訓, 推進高端技能人才培養邁出新步伐。 去年,我市選派100名高技能人才到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常州技師學院、漯河技師學院等省內外院校培訓。“金藍領”培訓重點面向我市經濟發展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領域及具有技能傳承作用、獨具地方特色的產業,培訓物件為我市國家級、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及企業一線優秀高技能人才和職業(技工)院校教師。

搭建競賽平臺,提高產業工人的整體技能水準。去年,我市成功舉辦了多項職業技能大賽,涉及工種90餘個,參賽工人、學生10余萬人,帶動了40余萬名職工、學生的崗位練兵活動。積極支援企業開展技術比武活動,激發廣大職工“學知識、練技術、比技能、創一流”的熱情。一拖集團、中信重工等企業組織實施了集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術創新于一體的職工技能競賽,從中選拔出符合企業需求的複合型技能人才,為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搭建平臺。

另外,我市還加大了對企業職工技能人才的評價鑒定力度,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技能人才評價鑒定的需求。把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民辦學校作為我市職業技能鑒定的重要工作對象。進一步加大在職業院校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工作力度,擴大職業資格證書在職業院校的影響力。

根據我市出臺的《深入推進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2014—2017年行動計畫》,2014年至2017年,全市要完成各類培訓120萬人次以上;新培養高技能人才4.8萬名以上,全市高技能人才總數達到16.8萬名;參加職業技能鑒定人數達到20萬;貫通技能勞動者職業成長通道,逐步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

楊振風表示,2017年是收官之年,我市全民技能振興工程也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僅去年一年,我市完成職業技能培訓 14.6 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2.7萬人,企業在職職工培訓5.9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技能培訓1.85萬人,創業培訓9300人,退役士兵技能培訓2386人,殘疾人就業技能培訓5646人,“雨露計畫”培訓1.8萬人。

3 培育一支覆蓋廣泛、數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藝精湛的“河洛工匠”隊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這為我市高水準推進職業能力開發,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的新時代技能勞動者大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楊振風介紹。

說起大工匠,許多洛陽人已經耳熟能詳。

中信重工以“大工匠”和金牌首席員工為引領,建立了以1個勞模創新工作室、6個“大工匠”工作室、16個首席員工創新工作站為代表的工人創客群。

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先後成立了4個工匠工作室,圍繞產品、工藝和技術,攻難關、解難題,通過傳幫帶,培養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隊伍,為企業發展提供創新支援。

…………

許多大企業勇於探索,在工匠培養上闊步前行。2016年,我市啟動“河洛工匠計畫”,推出一系列舉措支持培育“河洛工匠”,走出了一條具有洛陽特色的工匠之路。

根據我市出臺的《關於實施“河洛工匠計畫”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到2020年年底,我市將打造一支覆蓋廣泛、數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藝精湛的“河洛工匠”隊伍。其中,新培養“河洛工匠”500名、“河洛大工匠”50名,建設100傢俱有地域特色、絕技絕活的“河洛工匠”工作室。同時,從薪酬制度、職稱評審、人才引進、技能培訓、建設經費補貼等方面,支持工匠培養和工匠工作室的建設。

張玉琪介紹,去年以來,市人社局圍繞我市產業發展定位和技能人才現狀,努力營造濃厚社會氛圍,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充分調動企業的主動性,初步形成了“政府扶持、市場推動、企業主導、社會支持”的“河洛工匠”培育格局。

加強宣傳和政策解讀,營造濃厚氛圍。市人社局協同市總工會、教育局等相關部門,開展了“河洛工匠宣傳月”活動,通過開展職業(技工)教育宣傳周、組織“河洛工匠”進校園、張貼“河洛工匠”宣傳海報、舉辦文藝會演等一系列活動,使“工匠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技能成才”“技能興洛”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共識。

完善政策,推動“河洛工匠”工作室建設深入實施。市人社局聯合市總工會、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在先進表彰、工作室建設、專案申報管理、技能競賽、資金使用、機構建設等方面,先後出臺了《洛陽市“河洛工匠”評選表彰管理辦法》《洛陽市技術能手評選表彰管理辦法》《洛陽市“河洛工匠”工作室建設管理辦法》《洛陽市“河洛工匠”培訓基地建設專案實施管理辦法》等8個檔,不斷完善扶持政策,積極推進“河洛工匠”相關工作的開展。去年8月,我市確定了20個“河洛工匠”工作室,每個給予10萬元的資金支持。

職業(技工)院校是“河洛工匠”培養的主陣地。我市積極推進職業院校整合,夯實“河洛工匠”培養基礎。到2018年6月底前,全市職業(技工)院校將整合到38所以內,每個縣(市)通過整合,建設一所在校生不低於3000人的職教中心。此外,我市將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專業佈局,逐步實現職業學校招生規模與普通高中1∶1的目標,進一步突出職業(技工)院校對“河洛工匠”隊伍建設的支撐作用。

政策解讀之一

為進一步規範我市就業技能培訓工作,提高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市人社局、市財政局下發通知,對我市就業技能培訓工作進行明確。

就業技能培訓物件為國家法定勞動年齡(16周歲至退休年齡)內,具有洛陽市戶籍(居住證),有勞動能力和就業(培訓)願望的貧困家庭子女(建檔立卡及享受低保家庭的適齡子女)、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含建檔立卡的適齡貧困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簡稱為五類人員。

就業技能培訓以1個月至3個月的短期培訓為主,複雜工種可適當延長。按專業分為A、B、C三類,其中A類專業培訓標準課時不低於160個,B類專業培訓標準課時不低於140個,C類專業培訓標準課時不低於120個,實習操作培訓課時不少於50%。

就業技能培訓實行結業考核、資格認證制度,培訓合格者發放全省統一的培訓合格證書,技能鑒定合格者發放職業資格證書。

培訓機構組織五類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可以申請職業培訓補貼;五類人員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可以申請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就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參加就業技能培訓並取得培訓合格證的,按實際培訓費用補貼,每人不超過800元。其中,培訓合格且在30天內取得職業資格證或專項能力證的,按以下標準給予補貼:五級/初級800元/人;四級/中級1200元/人;三級/高級1600元/人;二級/技師3000元/人;一級/高級技師4000元/人。

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標準:職業技能鑒定收費標準(省、市相關部門核准)的80%。

就業技能補貼申請實行“先墊後補、誰批誰補”的辦法,由定點培訓機構向批准其開班的人社部門提出申請,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由鑒定機構向鑒定機構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申請。

就業培訓實行定點機構管理制度。認定為定點培訓機構的須滿足以下條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取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批准的辦學許可或職業培訓資質;具備承擔培訓任務必備的培訓場所、教學設施設備和師資等基本條件;師資應當取得規定的專業資格,具備成人教育經驗,有與當前培訓內容同步的完整教案;開展培訓工作兩年以上,具有培訓專業相應的教學經驗,並有培訓記錄和資料;能夠對學員提供較為完整的後續支援服務;培訓機構管理規範,制度健全,具備開展培訓所需的其他條件;近三年沒有不良記錄和投訴。

政策解讀之二

我市“河洛工匠”“河洛大工匠”重點在全市的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傳統手工業、新型加工業、交通運輸和電力等行業的一線職工和一線技術人員中選樹。全市每年原則選樹100名“河洛工匠”、 10名“河洛大工匠”。

“河洛工匠”

“河洛工匠”應具有技師以上職業技能等級,原則上從各單位選樹的“工匠”中產生,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在生產過程中能及時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或運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先進操作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或產品品質,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或顯著的社會效益。

2.積極參加合理化建議、雙增雙節、技術革新、技術改造等活動,並獲得市級及以上職工創新成果獎。

3.在本職崗位上創造出獨有的操作技能、管理方法、工藝設備和先進操作方法,代表本行業、本區域較高的技能操作水準,在本企業或本區域中推廣應用。

4.獲得“河南省技術能手”稱號,或在市級及以上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突出成績。

5.被授予洛陽市“優秀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洛陽市“示範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技能大師或帶頭人。

6.在排查和處理安全隱患、減少安全生產事故中作出貢獻。

對獲得年度“河洛工匠”稱號的,頒發年度“河洛工匠”榮譽證書,並一次性獎勵1萬元,同時優先推薦為“洛陽市高技能人才”,成績特別突出的,可提名為“河洛大工匠”候選人。

“河洛大工匠”

“河洛大工匠”應具有高級技師職業技能等級,原則上從“河洛工匠”中產生,近5年承擔企業培訓和利用業餘時間培訓職工成績突出,所培養的徒弟取得技師職業資格3人(或高級工5人,或技術等級提升一級人員50人)以上。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在企業生產中解決重大生產技術難題、在重大引進專案和設備中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或在企業重點、難點項目中運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先進操作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或產品品質,年獲得淨經濟效益30萬元以上(或顯著的社會效益)。

2.積極參加合理化建議、雙增雙節、技術革新、技術改造等活動,並獲省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國家授權專利證書等,且年獲得淨經濟效益30萬元以上(或顯著的社會效益)。

3.在本職崗位上創造出獨有的操作技能、管理方法、工藝設備和先進操作方法,代表本行業、本系統、本區域較高的技能操作水準,在本企業或同行業中推廣應用,並在行業內外或區域內享有較高聲譽。

4.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國務院政府津貼”“全國技術能手”等,或在省級及以上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突出成績(省級第1名、全國前10名)。

5.被國家和省授予“技能大師工作室”和“示範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技能大師或帶頭人。

6.在排查和處理重大安全隱患、減少安全生產事故中作出較大貢獻。

對獲得年度“河洛大工匠”稱號的,頒發年度“河洛大工匠”榮譽證書,並一次性獎勵3萬元,給予市級勞模待遇。(李迎博 李帆)

去年,我市選派100名高技能人才到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常州技師學院、漯河技師學院等省內外院校培訓。“金藍領”培訓重點面向我市經濟發展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領域及具有技能傳承作用、獨具地方特色的產業,培訓物件為我市國家級、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及企業一線優秀高技能人才和職業(技工)院校教師。

搭建競賽平臺,提高產業工人的整體技能水準。去年,我市成功舉辦了多項職業技能大賽,涉及工種90餘個,參賽工人、學生10余萬人,帶動了40余萬名職工、學生的崗位練兵活動。積極支援企業開展技術比武活動,激發廣大職工“學知識、練技術、比技能、創一流”的熱情。一拖集團、中信重工等企業組織實施了集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術創新于一體的職工技能競賽,從中選拔出符合企業需求的複合型技能人才,為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搭建平臺。

另外,我市還加大了對企業職工技能人才的評價鑒定力度,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技能人才評價鑒定的需求。把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民辦學校作為我市職業技能鑒定的重要工作對象。進一步加大在職業院校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工作力度,擴大職業資格證書在職業院校的影響力。

根據我市出臺的《深入推進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2014—2017年行動計畫》,2014年至2017年,全市要完成各類培訓120萬人次以上;新培養高技能人才4.8萬名以上,全市高技能人才總數達到16.8萬名;參加職業技能鑒定人數達到20萬;貫通技能勞動者職業成長通道,逐步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

楊振風表示,2017年是收官之年,我市全民技能振興工程也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僅去年一年,我市完成職業技能培訓 14.6 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2.7萬人,企業在職職工培訓5.9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技能培訓1.85萬人,創業培訓9300人,退役士兵技能培訓2386人,殘疾人就業技能培訓5646人,“雨露計畫”培訓1.8萬人。

3 培育一支覆蓋廣泛、數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藝精湛的“河洛工匠”隊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這為我市高水準推進職業能力開發,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的新時代技能勞動者大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楊振風介紹。

說起大工匠,許多洛陽人已經耳熟能詳。

中信重工以“大工匠”和金牌首席員工為引領,建立了以1個勞模創新工作室、6個“大工匠”工作室、16個首席員工創新工作站為代表的工人創客群。

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先後成立了4個工匠工作室,圍繞產品、工藝和技術,攻難關、解難題,通過傳幫帶,培養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隊伍,為企業發展提供創新支援。

…………

許多大企業勇於探索,在工匠培養上闊步前行。2016年,我市啟動“河洛工匠計畫”,推出一系列舉措支持培育“河洛工匠”,走出了一條具有洛陽特色的工匠之路。

根據我市出臺的《關於實施“河洛工匠計畫”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到2020年年底,我市將打造一支覆蓋廣泛、數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藝精湛的“河洛工匠”隊伍。其中,新培養“河洛工匠”500名、“河洛大工匠”50名,建設100傢俱有地域特色、絕技絕活的“河洛工匠”工作室。同時,從薪酬制度、職稱評審、人才引進、技能培訓、建設經費補貼等方面,支持工匠培養和工匠工作室的建設。

張玉琪介紹,去年以來,市人社局圍繞我市產業發展定位和技能人才現狀,努力營造濃厚社會氛圍,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充分調動企業的主動性,初步形成了“政府扶持、市場推動、企業主導、社會支持”的“河洛工匠”培育格局。

加強宣傳和政策解讀,營造濃厚氛圍。市人社局協同市總工會、教育局等相關部門,開展了“河洛工匠宣傳月”活動,通過開展職業(技工)教育宣傳周、組織“河洛工匠”進校園、張貼“河洛工匠”宣傳海報、舉辦文藝會演等一系列活動,使“工匠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技能成才”“技能興洛”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共識。

完善政策,推動“河洛工匠”工作室建設深入實施。市人社局聯合市總工會、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在先進表彰、工作室建設、專案申報管理、技能競賽、資金使用、機構建設等方面,先後出臺了《洛陽市“河洛工匠”評選表彰管理辦法》《洛陽市技術能手評選表彰管理辦法》《洛陽市“河洛工匠”工作室建設管理辦法》《洛陽市“河洛工匠”培訓基地建設專案實施管理辦法》等8個檔,不斷完善扶持政策,積極推進“河洛工匠”相關工作的開展。去年8月,我市確定了20個“河洛工匠”工作室,每個給予10萬元的資金支持。

職業(技工)院校是“河洛工匠”培養的主陣地。我市積極推進職業院校整合,夯實“河洛工匠”培養基礎。到2018年6月底前,全市職業(技工)院校將整合到38所以內,每個縣(市)通過整合,建設一所在校生不低於3000人的職教中心。此外,我市將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專業佈局,逐步實現職業學校招生規模與普通高中1∶1的目標,進一步突出職業(技工)院校對“河洛工匠”隊伍建設的支撐作用。

政策解讀之一

為進一步規範我市就業技能培訓工作,提高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市人社局、市財政局下發通知,對我市就業技能培訓工作進行明確。

就業技能培訓物件為國家法定勞動年齡(16周歲至退休年齡)內,具有洛陽市戶籍(居住證),有勞動能力和就業(培訓)願望的貧困家庭子女(建檔立卡及享受低保家庭的適齡子女)、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含建檔立卡的適齡貧困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簡稱為五類人員。

就業技能培訓以1個月至3個月的短期培訓為主,複雜工種可適當延長。按專業分為A、B、C三類,其中A類專業培訓標準課時不低於160個,B類專業培訓標準課時不低於140個,C類專業培訓標準課時不低於120個,實習操作培訓課時不少於50%。

就業技能培訓實行結業考核、資格認證制度,培訓合格者發放全省統一的培訓合格證書,技能鑒定合格者發放職業資格證書。

培訓機構組織五類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可以申請職業培訓補貼;五類人員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可以申請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就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參加就業技能培訓並取得培訓合格證的,按實際培訓費用補貼,每人不超過800元。其中,培訓合格且在30天內取得職業資格證或專項能力證的,按以下標準給予補貼:五級/初級800元/人;四級/中級1200元/人;三級/高級1600元/人;二級/技師3000元/人;一級/高級技師4000元/人。

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標準:職業技能鑒定收費標準(省、市相關部門核准)的80%。

就業技能補貼申請實行“先墊後補、誰批誰補”的辦法,由定點培訓機構向批准其開班的人社部門提出申請,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由鑒定機構向鑒定機構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申請。

就業培訓實行定點機構管理制度。認定為定點培訓機構的須滿足以下條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取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批准的辦學許可或職業培訓資質;具備承擔培訓任務必備的培訓場所、教學設施設備和師資等基本條件;師資應當取得規定的專業資格,具備成人教育經驗,有與當前培訓內容同步的完整教案;開展培訓工作兩年以上,具有培訓專業相應的教學經驗,並有培訓記錄和資料;能夠對學員提供較為完整的後續支援服務;培訓機構管理規範,制度健全,具備開展培訓所需的其他條件;近三年沒有不良記錄和投訴。

政策解讀之二

我市“河洛工匠”“河洛大工匠”重點在全市的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傳統手工業、新型加工業、交通運輸和電力等行業的一線職工和一線技術人員中選樹。全市每年原則選樹100名“河洛工匠”、 10名“河洛大工匠”。

“河洛工匠”

“河洛工匠”應具有技師以上職業技能等級,原則上從各單位選樹的“工匠”中產生,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在生產過程中能及時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或運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先進操作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或產品品質,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或顯著的社會效益。

2.積極參加合理化建議、雙增雙節、技術革新、技術改造等活動,並獲得市級及以上職工創新成果獎。

3.在本職崗位上創造出獨有的操作技能、管理方法、工藝設備和先進操作方法,代表本行業、本區域較高的技能操作水準,在本企業或本區域中推廣應用。

4.獲得“河南省技術能手”稱號,或在市級及以上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突出成績。

5.被授予洛陽市“優秀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洛陽市“示範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技能大師或帶頭人。

6.在排查和處理安全隱患、減少安全生產事故中作出貢獻。

對獲得年度“河洛工匠”稱號的,頒發年度“河洛工匠”榮譽證書,並一次性獎勵1萬元,同時優先推薦為“洛陽市高技能人才”,成績特別突出的,可提名為“河洛大工匠”候選人。

“河洛大工匠”

“河洛大工匠”應具有高級技師職業技能等級,原則上從“河洛工匠”中產生,近5年承擔企業培訓和利用業餘時間培訓職工成績突出,所培養的徒弟取得技師職業資格3人(或高級工5人,或技術等級提升一級人員50人)以上。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在企業生產中解決重大生產技術難題、在重大引進專案和設備中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或在企業重點、難點項目中運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先進操作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或產品品質,年獲得淨經濟效益30萬元以上(或顯著的社會效益)。

2.積極參加合理化建議、雙增雙節、技術革新、技術改造等活動,並獲省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國家授權專利證書等,且年獲得淨經濟效益30萬元以上(或顯著的社會效益)。

3.在本職崗位上創造出獨有的操作技能、管理方法、工藝設備和先進操作方法,代表本行業、本系統、本區域較高的技能操作水準,在本企業或同行業中推廣應用,並在行業內外或區域內享有較高聲譽。

4.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國務院政府津貼”“全國技術能手”等,或在省級及以上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突出成績(省級第1名、全國前10名)。

5.被國家和省授予“技能大師工作室”和“示範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技能大師或帶頭人。

6.在排查和處理重大安全隱患、減少安全生產事故中作出較大貢獻。

對獲得年度“河洛大工匠”稱號的,頒發年度“河洛大工匠”榮譽證書,並一次性獎勵3萬元,給予市級勞模待遇。(李迎博 李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