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有兩大讖語,一個已完全應驗,剩下一個再過百年才能出結果

中國古代是封建社會, 封建社會時期人們沒有科學知識, 所以特別容易迷信, 稍微有些解釋不通的事情, 就會跟迷信扯上關係, 所以古代那些預言師、相士往往能混得很響, 對於語言在古代還有個專用名詞, 叫做“讖(chen)語”, 這主要是指一些不詳之事。

中國古代千年的歷史上, 讖語是有很多的, 其中最為有名的有兩條, 其中一條是“楚雖三戶, 亡秦必楚”, 這是被司馬遷記載於《史記·項羽本紀》中的, 當年楚懷王客死秦國, 楚國第一賢者楚南公就說了這句話, 不過南公是他的複姓, 他是楚國人, 所以就把他叫做楚南公。

“楚雖三戶, 亡秦必楚”這句預言很明顯是非常成功, 後來秦始皇死後, 秦二世繼位, 很快就被項羽給滅掉了, 而項羽就是楚國人的後裔, 最終項羽推翻秦朝。 當這句讖語被說出來之後, 人們似乎就已經給秦國打上了即將滅亡的標籤, 可見古代這種預言的殺傷力是很大的。

“楚雖三戶, 亡秦必楚”這句預言已經完全實現, 但還有一句有名的預言, 似乎至今也沒人能完全解釋清楚, 這就是“代漢者, 當塗高也”這句, 這句話最早出現了《春秋讖》一書中, 但這部書已經失傳了, 當時的原話是“漢家九百二十歲後,

以蒙孫亡, 授以承相。 代漢者, 當塗高也。 ”

大家都知道, 漢朝最強盛的時期就是漢武帝時代, 他得知這一預言之後, 也感到非常棘手, 很想弄清楚到底誰是“塗高”, 為什麼他會取代漢朝, 特別是漢武帝晚年, 他對這則預言傷擔心不已, 有一次他還跟群臣聊到這個話題。

漢武帝對群臣說:“漢有六七之厄, 法應再受命, 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 當塗高也。 ”意思是漢朝萬一有不測, 誰能繼承宗室祖廟呢, 取代漢朝的必定是塗高了, 群臣自然拍皇帝馬屁, 說“漢應天受命子子孫孫, 萬世不絕, 陛下安得此亡國之言……”

儘管群臣勸漢武帝不要這樣想, 然而漢武帝還是被“代漢者, 當塗高也”這句話給嚇到了, 後來這句話也被一些得志的小人所利用, 比如三國的袁術稱帝時, 就成利用這句話, 證明自己的真命天子的身份, 可惜後來功虧一簣了。

那麼“代漢者, 當塗高也”到底是什麼意義, 經過數百年都沒人能真正理解, 而這句話到底是不是應在漢朝也難說, 因為這裡所說的“漢”可能是漢人, 至於這句讖語什麼時候才能解得開, 或許要再過一百年, 遇到聰明才智之人就可以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