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代“弘治中興”名臣李東陽

李東陽(1447—1516), 字賓之, 號西涯, 祖籍湖南茶陵。 四歲能詩, 有“神童”之稱, 十八歲中進士, 人翰林院, 歷任編修、侍講、侍講學士等職。 翰林院地位雖高, 但不預政事, 但李東陽總是心系國家, 常借給皇帝講讀經史之機, 結合當時社會利弊、時政得失向皇帝進言, 有時則上疏直諫。 他在翰林院近三十年, 歷經憲宗、代宗、孝宗三朝, 史稱他“以講官直諫知名”, 為國家興利除弊作出了很大貢獻。 弘治六年, 久旱不雨, 孝宗詔求直言, 李東陽從《孟子》一書中摘錄了有關治國恤民的言論, 結合當時一些弊端, 列成數條進諫, 因切中時弊,

受到孝宗賞識。 弘治八年(1495年), 孝宗命李東陽人內閣參預機務, 他與另外兩位閣臣劉健、謝遷, 同心輔政, 時稱“三公”, 當時朝野上下流傳一首歌謠:“李公謀, 劉公斷, 謝公尤侃侃”, 形象地說明了這三位閣臣所起的重要作用。 由於孝宗任用賢臣, 注意納諫, 社會出現了相對安定, 經濟走向繁榮的新局面, 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作“弘治中興”。

弘治十八年(1505年), 孝宗皇帝一病不起, 臨終前將李東陽、劉健、謝遷三人召人乾清官, 遺命他們三人用心輔佐新皇帝。 孝宗死後, 十五歲的朱厚照繼位, 是為武宗。 武宗最大的愛好就是遊玩逸樂, 對善於迎合他玩樂的宦官太監劉瑾、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邱聚、穀大用、張永等八人極為寵信, 尤其是劉瑾更得到他的歡心。

這八人時稱“八虎”。 他們弄來鷹犬、歌妓天天跟武宗擊球走馬, 彈射釣獵, 還經常引誘武宗出宮遊玩, 進而干預朝政。 朝臣們見此極為擔心, 李東陽等三位顧命大臣更是憂心忡忡, 紛紛上疏要求將“八虎”明正典刑, 潛消禍患。 武宗接疏後, 為“八虎”傷心哭泣不食, 但迫於閣臣們的壓力, 派司禮太監王岳、陳寬去與閣臣商議, 劉健、謝遷等堅持要處死劉瑾等人, 李東陽則認為不能操之過急, 恐逼極生變。 太監王岳平時看不慣劉瑾專橫拔扈, 亦主張誅劉。 誰知吏部尚書焦芳系劉瑾黨羽, 暗中將閣議情況透露給劉瑾。 劉瑾大驚, 於是來了個惡人先告狀, 跪在武宗面前哭訴, 說他如何盡心盡力事君, 誰知司禮太監王岳勾結閣臣要陷害於他,
其名是反對他, 其實是反對陛下, 阻止陛下外出散心, 況且鷹犬獵狩對政事有何妨礙?主要是司禮太監不得人, 若得人閣臣們怎敢如此?昏庸而幼稚的武宗頓時大怒, 立即命令逮捕王嶽等人, 隨後任命劉瑾為司禮太監, 兼提督京營;任命馬永成掌東廠, 穀大用掌西廠。 一時形勢大變, “八虎”分據要職。 閣臣們見此, 紛紛上疏要求辭官回鄉, 武宗在劉瑾的慫恿下, 照準劉健、謝遷等人辭職, 獨命李東陽留任。 劉瑾黨羽焦芳等人進入內閣, 朝中正直之士被逐殆盡。 明代士大夫多以崇尚氣節相標榜, 李東陽獨留內閣, 與大奸同立於朝, 紛紛指責他貪戀相位, 喪失氣節。 李東陽當時收到一首諷刺他的匿名詩, , 詩雲:“聲價空與鬥山齊,
伴食中書日已西, 回首長沙芳草綠, 鷓鴣啼罷子規啼。 ”李東陽是長沙府茶陵縣人。 鷓鴣, 鳥名, 其鳴聲諧音似“行不得也, 哥哥!”子規即杜鵑鳥, 其鳴聲諧音似“歸去!歸去!”李東陽面對這些指責唯有仰天長歎而已。 他認為那種所謂“氣節”只不過是潔身自好, 置國家利益而不顧的不負責任的態度。 一昧回避, 不僅於事無補, 反而助紂為虐。 從他早期的詩文中也可窺見他的志向, 他在讀《唐書》中關於武后篡位, 狄仁傑和褚遂良採取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中寫道:“狄仁傑事高於褚遂良, 死天下之事, 不若成天下之事。 ”

劉健、謝遷被逐離內閣後, 劉宇、曹元相繼人閣, 此兩人皆劉瑾黨羽, 李東陽愈加孤立, 但他不屈不撓, 與劉瑾智鬥巧鬥。 李東陽系四朝重臣, 又授顧命, 處事深謀遠慮, 不露鋒芒, 武宗對他也禮讓三分。 劉瑾得勢後, 藐視一切公卿, 唯見東陽, 則改容起敬, 李東陽正是利用這一點, 與他周旋, 常對他“婉言曉喻, 屢見聽從”o《明史》載稱:“凡瑾所為亂政, 彌縫其間, 亦多有補救, 其潛移默奪, 保全善類, 天下亦陰受其庇o”正德三年(1509年)六月的一天,在禦道旁發現一卷歷數劉瑾罪狀的匿名卷,劉瑾怒不可遏,矯詔命百官跪在奉天門外,時值酷暑,當場曬死三人。日暮又將五晶以下官員三百余人投入監獄,李東陽急忙解救,上疏言道:“匿名文字出於一人之手,百官豈能知曉,不若先行釋放,再密加察訪o”眾人才獲宥免。當時劉瑾亂政成法,立下“一人犯法,鄰里皆坐”的新法規,為報復陷害錦衣衛羅校,竟以他近京捕盜不力為罪名,將他的親屬、鄰居共三十余人,一併執送法司,李東陽上疏力言不可,才使無辜百姓免受誅連。劉瑾為了巧取豪奪,中飽私囊,並借機打擊他的政敵,凡百官有失職之錯者,一律罰米輸邊。初時兩三百擔,後增至一千五百擔,許多官員被害得傾家蕩產。李東陽婉言相勸,劉瑾才同意將“輸邊”改為就地交納,縱有被罰者,也免受了“輸邊”之苦。四川鎮守太監羅答,是劉瑾死黨,奏請撤銷巡撫,並人鎮守衙門便宜行事,武宗在劉瑾的慫恿下意欲准奏,李東陽力言直諫:“祖宗設官,自有深造,不能擅改”,武宗才未准奏,從而遏制了宦官勢力的擴張。劉健、謝遷、劉大夏、楊一清等一批忠臣,因反對劉瑾專權,招來殺身之禍,皆因李東陽多方保護救援,方得無事。

李東陽還是著名的文學家,朝中大作多出其手,如《憲宗實錄》、《孝宗實錄》、《大明會典》、《歷代通鑒篡要》等均由他編修。李東陽常“以詩文引後進”,其門生遍佈朝野,常群聚他家,談詩論藝,當時詩壇一些有才華的詩人,環繞在他周圍,形成以他為領袖的詩歌流派,時稱“茶陵派”,一改過去“台閣體派”占統治地位的局面,開創了“真詩複生”的新局面,在中國詩壇流派中佔有重要地位。

明正德五年(1510年),駐寧夏一位藩王叫朱真錨的,以討伐奸宦劉瑾為名,舉兵反叛朝廷,李東陽乘機推薦前都禦史楊一清為總督,太監張永為監軍,率師前往平叛。張永原系“八虎”之一,深得武宗寵信,因與劉瑾在爭權奪利中產生了矛盾,楊一清利用這一矛盾說服了張永參與誅劉。平叛後,班師還朝,途中又風聞劉瑾將要謀反。張永將朱賓錨討伐劉瑾罪狀的檄文和劉瑾將要謀反的消息密奏武宗,武宗大驚,命令連夜逮捕劉瑾、馬永成、穀大用等人。

劉瑾等人伏誅後,朝野上下莫不稱快,時人議論這一事件時說:“以言誅劉瑾者,張永也,以計授張永者,楊一清也,救一清之死而使其在位者,東陽也。東陽在朝,大有功于國o”楊一清也感慨地說:“賓翁補天捧日無跡”。此話的意思是:李東陽行事不啻補天捧日,而且做得毫無痕跡,體現了大政治家的風範。

李東陽於正德七年(1512年)辭官退休,時年已66歲高齡,他在辭呈中說:“顧命重重,責任方殷,大義所關,已非得已,蓋聖上年輕,各種政事還未處理好,則不敢言退;藩臣倡亂,邊境未寧、則不敢言退,大奸未除,弊政未革,則不敢言退。”李東陽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李東陽為官四十餘年,官居宰相,卻是兩袖清風,辭官家居時還靠詩文賣錢貼補家用。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李東陽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家貧無錢治喪,其門生故舊湊錢給他辦了喪事,足見一代政治家的高風亮節。

天下亦陰受其庇o”正德三年(1509年)六月的一天,在禦道旁發現一卷歷數劉瑾罪狀的匿名卷,劉瑾怒不可遏,矯詔命百官跪在奉天門外,時值酷暑,當場曬死三人。日暮又將五晶以下官員三百余人投入監獄,李東陽急忙解救,上疏言道:“匿名文字出於一人之手,百官豈能知曉,不若先行釋放,再密加察訪o”眾人才獲宥免。當時劉瑾亂政成法,立下“一人犯法,鄰里皆坐”的新法規,為報復陷害錦衣衛羅校,竟以他近京捕盜不力為罪名,將他的親屬、鄰居共三十余人,一併執送法司,李東陽上疏力言不可,才使無辜百姓免受誅連。劉瑾為了巧取豪奪,中飽私囊,並借機打擊他的政敵,凡百官有失職之錯者,一律罰米輸邊。初時兩三百擔,後增至一千五百擔,許多官員被害得傾家蕩產。李東陽婉言相勸,劉瑾才同意將“輸邊”改為就地交納,縱有被罰者,也免受了“輸邊”之苦。四川鎮守太監羅答,是劉瑾死黨,奏請撤銷巡撫,並人鎮守衙門便宜行事,武宗在劉瑾的慫恿下意欲准奏,李東陽力言直諫:“祖宗設官,自有深造,不能擅改”,武宗才未准奏,從而遏制了宦官勢力的擴張。劉健、謝遷、劉大夏、楊一清等一批忠臣,因反對劉瑾專權,招來殺身之禍,皆因李東陽多方保護救援,方得無事。

李東陽還是著名的文學家,朝中大作多出其手,如《憲宗實錄》、《孝宗實錄》、《大明會典》、《歷代通鑒篡要》等均由他編修。李東陽常“以詩文引後進”,其門生遍佈朝野,常群聚他家,談詩論藝,當時詩壇一些有才華的詩人,環繞在他周圍,形成以他為領袖的詩歌流派,時稱“茶陵派”,一改過去“台閣體派”占統治地位的局面,開創了“真詩複生”的新局面,在中國詩壇流派中佔有重要地位。

明正德五年(1510年),駐寧夏一位藩王叫朱真錨的,以討伐奸宦劉瑾為名,舉兵反叛朝廷,李東陽乘機推薦前都禦史楊一清為總督,太監張永為監軍,率師前往平叛。張永原系“八虎”之一,深得武宗寵信,因與劉瑾在爭權奪利中產生了矛盾,楊一清利用這一矛盾說服了張永參與誅劉。平叛後,班師還朝,途中又風聞劉瑾將要謀反。張永將朱賓錨討伐劉瑾罪狀的檄文和劉瑾將要謀反的消息密奏武宗,武宗大驚,命令連夜逮捕劉瑾、馬永成、穀大用等人。

劉瑾等人伏誅後,朝野上下莫不稱快,時人議論這一事件時說:“以言誅劉瑾者,張永也,以計授張永者,楊一清也,救一清之死而使其在位者,東陽也。東陽在朝,大有功于國o”楊一清也感慨地說:“賓翁補天捧日無跡”。此話的意思是:李東陽行事不啻補天捧日,而且做得毫無痕跡,體現了大政治家的風範。

李東陽於正德七年(1512年)辭官退休,時年已66歲高齡,他在辭呈中說:“顧命重重,責任方殷,大義所關,已非得已,蓋聖上年輕,各種政事還未處理好,則不敢言退;藩臣倡亂,邊境未寧、則不敢言退,大奸未除,弊政未革,則不敢言退。”李東陽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李東陽為官四十餘年,官居宰相,卻是兩袖清風,辭官家居時還靠詩文賣錢貼補家用。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李東陽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家貧無錢治喪,其門生故舊湊錢給他辦了喪事,足見一代政治家的高風亮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