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濟南記憶中的省體育場

作者:楚志洪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 濟南最大的體育場所, 非文化西路柴油機廠邊上的省體育場莫屬。 該體育場系1925年為舉辦華北第十一屆運動會在千佛山下所建, 占地二萬多平米, 1929年重新擴建, 1931年華北第十五屆運動會又在這裡舉行。

解放後, 1950年由省體委接管, 再次整修擴建, 設有十二階看臺, 可容納一萬二千多觀眾, 鋪設了8條400米跑道, 六十年代又增加了網球排球燈光球場等場館, 占地面積擴展為7萬6千9百多平方。

(1931年在濟南舉行的華北運動會入場式)

1973年省體校遷入, 八十年代又將足球場鋪設了草皮, 完善了各項體育設備設施, 成為當年濟南乃至山東省場地最大, 設施最好最全的體育場所。 這座體育場因場地廣闊, 離濟南老城區僅幾百米的距離, 所以當年許多的大型集會也都在此處或八一廣場召開。

記得上學時, 每逢五一、國慶都要集會遊行。

學校選上參加遊行的同學, 服裝要求統一, 白襯衣藍褲子, 白力士鞋, 佩戴紅領巾。 雖然能夠選上參加遊行感到高興和自豪, 可也為沒有統一服裝而要四處找人借服裝而著急生氣, 生氣的是埋怨家長為什麼不給自己買一身呢?

(國慶四周年遊行)

那個年代,

學校沒有統一校服, 買衣服是要布票的。 很多孩子都沒有替換的衣服, 像白襯衣藍褲子這種不耐穿不耐沾的更沒幾個人有。 就算是家裡有, 也不願意往外借, 所以不知道要跑多少家, 說多少好話, 好歹借到後, 也不合身, 只能將就湊合。 記得上中學頭一天, 母親用兩塊大方格手絹做了個馬夾, 而我的同桌穿的衣服是用蚊帳布做的, 這也就算是新衣服了吧。

遊行當天早上天不亮就到學校集合, 再步行到集會主會場。 等待領導講話檢閱, 開完會上街遊行。 一趟下來, 至少要走一二十裡路。 沿途還要高呼口號, 一上午水米不沾牙, 待到遊行結束, 大都要中午十二點左右。

(國慶十周年遊行)

想想當年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孩子, 也不知道哪兒來的精神頭, 雖說累的夠嗆, 可每次大家還是要爭著去參加。 能夠參加遊行隊伍, 在那時候是感覺無比榮光。

除了五一節、國慶日的集會遊行, 體育場還是各種大型活動的舉辦場地, 如當年公開宣判各種違法犯罪分子、批鬥省市領導、二三奪權誓師大會,

等等。 總之在記憶當中, 體育場用作體育運動的集會很少, 基本成了各種大型政治活動集合中心。

(1968年12月22日, 濟南市熱烈歡送萬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此為環城大遊行隊伍行至共青團路中段三街交叉口。 )

八十年代後, 濟南又修建了省體育中心, 各種體育場館設備設施先進齊全,占地面積達到34公頃。省體北臨經十路,南靠馬鞍山,交通便利,燈光場地設備領先其他城市,全國運動會和亞洲運動會的會場多次在此舉辦,也是山東足球隊的主賽場。除此之外,還為許多歌星名流提供演出場所。

隨著時代的發展,濟南又興建了世界級的大型體育場館奧體中心,總占地面積多達八十多公頃,其造型外觀設計是濟南的市樹和市花,人們稱呼為“東荷西柳”。

當今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改變,集會遊行已經基本見不到了。記憶中的省體育場存在了八十多年後被拆除,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給老濟南人留下來的只有往事不堪回首的記憶。

各種體育場館設備設施先進齊全,占地面積達到34公頃。省體北臨經十路,南靠馬鞍山,交通便利,燈光場地設備領先其他城市,全國運動會和亞洲運動會的會場多次在此舉辦,也是山東足球隊的主賽場。除此之外,還為許多歌星名流提供演出場所。

隨著時代的發展,濟南又興建了世界級的大型體育場館奧體中心,總占地面積多達八十多公頃,其造型外觀設計是濟南的市樹和市花,人們稱呼為“東荷西柳”。

當今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改變,集會遊行已經基本見不到了。記憶中的省體育場存在了八十多年後被拆除,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給老濟南人留下來的只有往事不堪回首的記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