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氣象科普」冷!冷!冷!“冷空氣”從哪裡來?

不久前南方的一場大雪

讓北方人好生羡慕

在帝都為啥還不下雪的呼聲中

1月21日晚上, 北京終於下雪了

雖然...小...小的可憐

但也足夠讓許久未見雪的人樂呵一陣了

朋友圈裡一群曬雪的人

高興的就像個孩子

⬇️

是雪啊!雪啊!雪啊!

都別攔著我玩雪

⬇️

當雨雪天氣來到時,

又該是我(冷空氣)“閃亮登場”的時候了。

你可能已經聽到《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說:“隨著一股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南下, 我國氣溫將出現大幅跳水。 ”沒錯, 我就是那股冷空氣, 能屈能伸、實力強勁。

我的家鄉在新地島以西, 那裡屬於北冰洋, 太陽總是離那裡很遠, 常常只有斜陽照過來。 在漫長的冬季, 更是無盡的暗夜。 所以, 我的家鄉冷極了, 氣溫往往低於零下四五十攝氏度。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我在那裡誕生, “體寒”便稱得上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毛病。 事實上, 我的母親北極冷渦孕育了不少兒女, 但各有各的歸宿。 有的去了美洲, 有的去了歐洲。 聽說, 我很可能抵達一個遙遠的國家——中國。

當然, 目的地不是我自己選的。 經年累月, 有太多祖輩和兄弟姐妹沿著大氣環流的“道路”和高低不同的地勢去了不同的地方。 這故事, 要追溯起來, 幾乎從地球上有生命的時候就開始了。

我從家鄉出發, 經過巴倫支海, 走過俄羅斯的歐洲部分, 好不容易翻過烏拉爾山, 沒想到一下子掉進了廣袤的西西伯利亞平原。

平原周圍, 是阿爾泰山、蒙古高原、哈薩克丘陵、天山山脈等地勢海拔高的地方, 我被徹底困在了那裡。

西西伯利亞平原是一個冰窖。 看上去, 這裡跟我的家鄉差不多冷, 可是體感溫度卻不同。 堅硬而古老的地殼不像柔軟而溫暖的海洋, 寒冷乾燥,晝夜之間,氣溫下降得極快。在這裡,牛奶被凍成冰塊,露天放置的鋼鐵失去韌性,一折就斷。

還好,越來越多小夥伴的到來,讓我不至於太孤單。從冰島以南洋面遠道而來的小夥伴的家鄉比我的家鄉稍微暖和一些,但他的路途太遙遠,給我講所經之地歐洲南部、地中海、黑海、裡海的時候,看上去有些疲憊。從新地島以東洋面來的小夥伴可就近多了,他從北極沿著中西伯利亞高原邊緣而來,但他的家鄉比我的家鄉更冷。

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冷空氣越聚越多。終於,廣袤的西西伯利亞平原也容不下我們龐大的“身軀”,擁擠著、流動著,我們衝破限制,兵分幾路,奔向最終目的地——中國。

前行中的冷空氣,

你將選擇哪條路?

儘管很多冷空氣實力強勁,但要從西伯利亞來到中國,還要循著四條固定路線:西北路(即中路)、東路、西路及東路與西路匯合而成的線路。

下面,讓我們跟著冷空氣,探尋這四條進入我國的路徑。

路徑一:西北路

從西伯利亞出發後,冷空氣沿著阿爾泰山與杭愛山翻越蒙古高原,從內蒙古地區進入我國。

人們常在天氣預報中聽到“一股較強冷空氣將自西向東影響我國”這句熟悉的播報,講的就是從西北路徑上風塵僕僕趕來的冷空氣。

這一路上並未遇到高大地形阻礙,很快,冷空氣就可以推進到我國河套地區。這裡是黃河衝擊形成的平原,冬季寒冷乾燥。循這條路徑下來的冷空氣,在長江以北地區所產生的寒潮天氣以偏北大風和降溫為主。

從河套地區再往南走,冷空氣便可直達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即使在冬天,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依然可以抵達這裡。當冷空氣與其相逢,便會產生雨雪天氣。

路徑二:東路

選擇東路的冷空氣將不得不翻過整個蒙古高原,再沿著大興安嶺、太行山從東北方向推進。該路徑經過地形的影響,常常給人的感覺是冷空氣是從東北方向來的。

東路冷空氣抵達我國華北北部後,在冷空氣主力繼續東移的同時,低空的冷空氣會折向西南,經渤海侵入華北,再從黃河下游向南可達兩湖盆地。

而走過這麼多山山水水的冷空氣,常使渤海、黃海、黃河下游及長江下游出現東北大風,華北、華東出現回流,氣溫較低,並伴有連陰雨雪天氣。

路徑三:西路

選擇西路的冷空氣,則一路“摸”著高大山脈的邊緣而來。

沿著天山北界,冷空氣經新疆、青海、西藏高原東南側南下。在新疆,它常常掀起狂風,還常常與從西部來的暖濕氣流“激烈交鋒”,帶來暴雪天氣。

不過,雖然其對我國西北、西南及江南各地影響較大,但降溫幅度不大,只是當南支鋒區波動與北支鋒區波動同位相而疊加時,才可以造成明顯降溫。

路徑四:東路+西路

一股冷空氣的力量已經讓人膽寒,如果兩股冷空氣經過長途跋涉後彙集起來,波及範圍可能會更廣。

在冷空氣南下我國的過程中,的確存在這種情況。東路冷空氣從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氣從青海東部南下,當兩股冷空氣在黃土高原東側,黃河、長江之間匯合時,可造成大範圍雨雪天氣。

不僅如此,兩股冷空氣還會合二為一,一起南下,帶來大風和明顯降溫天氣。

寒冷乾燥,晝夜之間,氣溫下降得極快。在這裡,牛奶被凍成冰塊,露天放置的鋼鐵失去韌性,一折就斷。

還好,越來越多小夥伴的到來,讓我不至於太孤單。從冰島以南洋面遠道而來的小夥伴的家鄉比我的家鄉稍微暖和一些,但他的路途太遙遠,給我講所經之地歐洲南部、地中海、黑海、裡海的時候,看上去有些疲憊。從新地島以東洋面來的小夥伴可就近多了,他從北極沿著中西伯利亞高原邊緣而來,但他的家鄉比我的家鄉更冷。

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冷空氣越聚越多。終於,廣袤的西西伯利亞平原也容不下我們龐大的“身軀”,擁擠著、流動著,我們衝破限制,兵分幾路,奔向最終目的地——中國。

前行中的冷空氣,

你將選擇哪條路?

儘管很多冷空氣實力強勁,但要從西伯利亞來到中國,還要循著四條固定路線:西北路(即中路)、東路、西路及東路與西路匯合而成的線路。

下面,讓我們跟著冷空氣,探尋這四條進入我國的路徑。

路徑一:西北路

從西伯利亞出發後,冷空氣沿著阿爾泰山與杭愛山翻越蒙古高原,從內蒙古地區進入我國。

人們常在天氣預報中聽到“一股較強冷空氣將自西向東影響我國”這句熟悉的播報,講的就是從西北路徑上風塵僕僕趕來的冷空氣。

這一路上並未遇到高大地形阻礙,很快,冷空氣就可以推進到我國河套地區。這裡是黃河衝擊形成的平原,冬季寒冷乾燥。循這條路徑下來的冷空氣,在長江以北地區所產生的寒潮天氣以偏北大風和降溫為主。

從河套地區再往南走,冷空氣便可直達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即使在冬天,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依然可以抵達這裡。當冷空氣與其相逢,便會產生雨雪天氣。

路徑二:東路

選擇東路的冷空氣將不得不翻過整個蒙古高原,再沿著大興安嶺、太行山從東北方向推進。該路徑經過地形的影響,常常給人的感覺是冷空氣是從東北方向來的。

東路冷空氣抵達我國華北北部後,在冷空氣主力繼續東移的同時,低空的冷空氣會折向西南,經渤海侵入華北,再從黃河下游向南可達兩湖盆地。

而走過這麼多山山水水的冷空氣,常使渤海、黃海、黃河下游及長江下游出現東北大風,華北、華東出現回流,氣溫較低,並伴有連陰雨雪天氣。

路徑三:西路

選擇西路的冷空氣,則一路“摸”著高大山脈的邊緣而來。

沿著天山北界,冷空氣經新疆、青海、西藏高原東南側南下。在新疆,它常常掀起狂風,還常常與從西部來的暖濕氣流“激烈交鋒”,帶來暴雪天氣。

不過,雖然其對我國西北、西南及江南各地影響較大,但降溫幅度不大,只是當南支鋒區波動與北支鋒區波動同位相而疊加時,才可以造成明顯降溫。

路徑四:東路+西路

一股冷空氣的力量已經讓人膽寒,如果兩股冷空氣經過長途跋涉後彙集起來,波及範圍可能會更廣。

在冷空氣南下我國的過程中,的確存在這種情況。東路冷空氣從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氣從青海東部南下,當兩股冷空氣在黃土高原東側,黃河、長江之間匯合時,可造成大範圍雨雪天氣。

不僅如此,兩股冷空氣還會合二為一,一起南下,帶來大風和明顯降溫天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