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Westone Audio的那些事:老物篇

書接上回, 前面兩篇說了我對威士頓這個品牌的看法, 以及玩過的在產所有系列的簡介, 於是作為連載的最後一篇我想談談情懷, 聊聊威士頓早就停產的一些小玩意, 也是給在當下動不動就售價上萬的音訊市場多一個選擇。 因為有時候素質高並不一定代表藝術造詣高, 儘管科技在發展, 但調音卻在退步, 所以談起性價比, 有時候在產的真不一定比的過停產, 往後我也會抽空說說我這一麻袋老塞, 也算是給真正的玩家安利一條有趣的新路吧~

威士頓的老塞說起來, 最有名的除了那個定制人聲塞皇ES3之外肯定就是W4R了, 這款塞子發售大概是在12年底左右, 同期的競品則是UE900以及舒爾SE535, W4R選擇把售價定在2880元, 介於SE535和UE900之間, 直到現在我們來看這三條耳塞恐怕最保值的也就是W4R, 箱說全的一套W4R目前市場價好成色仍可掛到1500左右, 而SE535當年定在3880的紅色LTD版本也就1300左右的樣子,

更不必提被強行定價299元的UE900了。

我一直也在說新品等半年, 不論吹的再天花亂墜, 過了風頭看看二手報價就知道溢價和文案增值稅有多少了, W4R之所以能穩坐二手1500的位置, 多數原因是我覺得這條塞子確實聲音很不錯, 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我先前買過一條, 不過大概有一兩年了, 僅憑記憶簡單描述一下。 四單元三分頻高中低低的結構, 按理說這種結構看單元分配就能感受到低頻的強化, 不過威士頓依然還是將W4R調出自家的均衡清淡的風格。

給我第一印象完全沒發現這是四個單元的塞子,

除了保留四個單元的素質解析, 無論是銜接的流暢度還是聲音的整體性以及三頻的能量分佈, 完全讓人感覺不出多單元以及動鐵耳塞常見的各類問題, 尤其聲場的完整性刻畫的比較不錯, 無染也不刺耳, 把動鐵單元的優劣拿捏的恰到好處。 但是對於想用手機聽個響的朋友來說可能就得體會一把威士頓的悶了, 建議搭配一個輸出強勁的前端, 整個打開之後的聲音基本放在現在也是可以退燒的神器。

如果說W4R算是把均衡清淡玩到極致的威士頓老塞, 那接下來這條在我看來則是最不像威士頓的老塞了——UM3XRC。 作為威士頓另一條專業產線的UM系列, 我是覺得這條塞子在整個系列或者整個品牌旗下都算個意外, 因為這條耳塞的男聲部分非常迷人, 凸出的同時在感情渲染上也加了一把濃墨重彩, 如果讓我盲聽我是完全不會認為這是威士頓的風格。

三單元三分頻由一組複合中低和獨立高頻構成,整體效果按理說應該是賊雞兒均衡的ABC分佈,然而我收貨第一反應是覺得這塞子才是W系列吧,為什麼W4R跟這個一比顯得“專業”很多,這個被立意為舞臺返聽的系列卻是這麼一個適合流行的調音。

優勢首先就是人聲部分的突出和密度厚度,我覺得對張學友這類港臺男毒有愛好的朋友無論如何應該是備一條的,女聲聽得多的則不建議,除了老阿姨風格依然迷人之外,少女可能直接聽成少婦,這種音染使得感情傳遞非常到位,但缺點則是整體不如W4R那麼均衡,甚至低頻部分的量感比W4R還要多,不過特色確實是做到了,尤其在威士頓旗下與眾不同的風格。順便這條塞子發售2250元,目前二手好成色箱說全大概1000元,特別版的只是換了殼子的顏色,收貨注意看一下接縫有無裂痕,其他無需多言,威士頓少有的特色塞。

最後一條算是重頭戲了,初版的UM1。威士頓起家是做助聽器的,而接觸耳機實際最早也是跟JH本人合作提供外殼製造部分的IEM,後期大家分道揚鑣,其實跟舒爾也有合作,包括威士頓到現在也聲稱世界上第一條單動鐵E1以及雙單元E5都是靠威士頓的協助,舒爾才得以製作完成,當然是不是只提供了外殼就沒做交代。

本著我是舒爾核粉的心態,我相信坊間的這路傳言,即表示威士頓最初作為外殼製作者跟各路音訊廠商合作,然後做外殼的同時學習了聲音的方案,並且用於自己獨立產線成為品牌,但在與其他廠商合作並沒有完全照辦聲音思路,這就跟國產某些除了抄襲啥也不會的廠商相去甚遠了,而佐證這個說法的則是我接下來要說的這條耳塞UM1。按照時間軸的發展,舒爾E1發售於1997年,而威士頓UM1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儘管中間隔了5年,但是二者的外殼設計如圖,除了顏色其他基本沒變化,就連3.5mm的注塑插頭都如出一轍。儘管外殼神似,但聲音風格卻天壤之別。這次就說說風格更為接近的E1C和UM1兩種非監聽向耳塞的對比給大家嘗嘗鮮吧,舒爾鼻祖E1作為專業系列,則放在後面的舒爾連載,當然這個坑什麼時候填就……

舒爾E1C和威士頓UM1同樣作為兩家的第一梯隊,不同點則在於UM1之前威士頓主要從事定制產品,UM1則是第一款非定制產品,且威士頓是把UM系列定位於專業用途而用W系列做民用。這點舒爾則不同,E1和E1C應該是同時於1997年發售的,然E1是專業版,E1C則是民用級產品。至於E1,除了我這條粉的之外,還有灰色和米色的外殼版本,甚至還有人說是王菲出道時的配塞,種種傳說反正也是眾說紛紜,總之其他兩種我是沒能力收集到了,有生之年要是能聽到一次也算圓夢。而E1C則容易的多,雖然存世原線原插的貨色不多,但還是可以收到。其實論稀有程度,UM1應該在E1C之上,雖然它是2002年發售的。

聲音部分,E1C首先比UM1易於驅動,最直觀的說,在蘋果機上獲得同等響度的體驗是能差出3格音量的。其次低頻部分UM1的量很大,但是質感比較差,很散。而E1C則低頻質感扎實,不過量並不多。人聲的位置相差不算太多,E1C更靠前一點。值得一提的是,人聲的表現E1C更為凝聚真實,而UM1則是用一種包圍式的渲染風格人聲。舉個例子,類似衝鋒槍連續點射和霰彈槍一發散射的感覺。

中高部分,UM1暗淡不如E1C明亮,而且通透延伸很不好,人們常說的威士頓悶我在W60上面真沒體會到,但是威士頓的鼻祖UM1,我可真是切身感受到什麼叫悶,就是該亮的地方上不去,那種壓制感確實很不舒服。但是你把這叫做暖糊耐聽,似乎也沒毛病,人畜無害的風格,毫無侵略性,像是老者在向你低聲訴說,而不是年輕朝氣喊給你聽,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吧,起碼耐聽是真的做到了,你可以挑UM1的各種毛病,但是有一點,真的百聽不厭。聲場UM1稍窄,而分離度二者都是異常的迷,一單元我總覺得不該有這種分離度,任何樂器之間都保持著微小的友好距離,並沒有什麼東西黏在一起。

乍聽之下這兩個多年大廠的“開門弟子”風格截然不同,E1C偏中上而UM1則是偏中下甚至偏下,所以坊間“威士頓抄襲舒爾製作UM1”的傳聞自然不攻自破,你可以說外觀效仿,確實外觀除了顏色其他完全相同,至於單元是否相同,我是沒勇氣拆開看了,不過聲音風格則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何談抄襲?最後多說一句,E1C被很多人吹成神塞,我一開始是不信的,畢竟1997年的老東西,起碼素質肯定就很糟糕。結果上手一聽除了震撼,我無言以對。雖然素質確實一般,但是聽感絲毫不差,尤其對於古典樂大編制的詮釋,對小提琴音色的渲染,雖然不夠銳但是很舒適。我只能說,得此寶物,夫複何求?(偵測到高毒反應)

篇末彩蛋:關於新版UM PRO 30/20/10中UM PRO 10的分享

作為UM PRO系列的入門款,為符合系列定位,即音樂家舞臺非定制監聽用途,所以在有限的成本預算內主要強調了“監聽”的風格。提起“監聽”風格很多人應該第一反應就是低頻的特色,即低頻量少。UM PRO 10用動鐵單元,效果更是拔群,可以說低頻是沒什麼量更不用說下潛了,《鼓詩》的鼓皮直接秒變木皮,放在這樣一個入門價位走如此路線,毫無疑問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專業程度有別於一種油膩低音趴的妖豔賤貨,當然跟爛大街的低頻土嗨劃清界限也不是壞事。但是如果你是動次打次低音狂魔,那你可以放棄10轉戰20或30、50。

打個巴掌給個棗,放過這條塞子的低頻,中高部分的明亮確實比較刺激,如果按年代的審美來說,我覺得這種刺激犀利的入門產品在眼下更有市場。UM系列更新換代至少我看到就五六代了,每一代的調音風格改變,都符合當時時代的要求。例如不可換線版本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我記得不可換線除了初版還有兩版外觀一樣的UM1)即有粉色的那一代,那條UM1就非常圓潤,低頻處理也極為飽滿,雖然受限於單個單元,但並未覺得低頻存在感不強,人聲密度尤為迷人,凹凸恰到好處,實屬這幾代當中我認為最佳的一版,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淘換一下,目前市場價應該300左右,非常適合追求性價比的初燒。

不跑題繼續說新版UM PRO 10,整體偏向中上盤的壞處前面說了,相對的優勢就在於,撇去紛亂的低頻,背景漆黑中更容易凸顯弦樂、鋼琴以及銅管樂這類稍顯金屬質感的樂器,或者說需要明亮刺激來更好引起他人注意的樂器群。我認為UM PRO 10非常適合聽小編制的純音樂,人聲部分相對男聲厚度不足,更建議聆聽女聲,較為貼耳,當然了齒音也是存在的。聲場和空氣感比較不錯,整體通透不悶,明亮水靈的高頻自然是優勢或者說特色了。

參考售價:1199RMB

聽感僅代表作者個人,歡迎留言討論。

三單元三分頻由一組複合中低和獨立高頻構成,整體效果按理說應該是賊雞兒均衡的ABC分佈,然而我收貨第一反應是覺得這塞子才是W系列吧,為什麼W4R跟這個一比顯得“專業”很多,這個被立意為舞臺返聽的系列卻是這麼一個適合流行的調音。

優勢首先就是人聲部分的突出和密度厚度,我覺得對張學友這類港臺男毒有愛好的朋友無論如何應該是備一條的,女聲聽得多的則不建議,除了老阿姨風格依然迷人之外,少女可能直接聽成少婦,這種音染使得感情傳遞非常到位,但缺點則是整體不如W4R那麼均衡,甚至低頻部分的量感比W4R還要多,不過特色確實是做到了,尤其在威士頓旗下與眾不同的風格。順便這條塞子發售2250元,目前二手好成色箱說全大概1000元,特別版的只是換了殼子的顏色,收貨注意看一下接縫有無裂痕,其他無需多言,威士頓少有的特色塞。

最後一條算是重頭戲了,初版的UM1。威士頓起家是做助聽器的,而接觸耳機實際最早也是跟JH本人合作提供外殼製造部分的IEM,後期大家分道揚鑣,其實跟舒爾也有合作,包括威士頓到現在也聲稱世界上第一條單動鐵E1以及雙單元E5都是靠威士頓的協助,舒爾才得以製作完成,當然是不是只提供了外殼就沒做交代。

本著我是舒爾核粉的心態,我相信坊間的這路傳言,即表示威士頓最初作為外殼製作者跟各路音訊廠商合作,然後做外殼的同時學習了聲音的方案,並且用於自己獨立產線成為品牌,但在與其他廠商合作並沒有完全照辦聲音思路,這就跟國產某些除了抄襲啥也不會的廠商相去甚遠了,而佐證這個說法的則是我接下來要說的這條耳塞UM1。按照時間軸的發展,舒爾E1發售於1997年,而威士頓UM1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儘管中間隔了5年,但是二者的外殼設計如圖,除了顏色其他基本沒變化,就連3.5mm的注塑插頭都如出一轍。儘管外殼神似,但聲音風格卻天壤之別。這次就說說風格更為接近的E1C和UM1兩種非監聽向耳塞的對比給大家嘗嘗鮮吧,舒爾鼻祖E1作為專業系列,則放在後面的舒爾連載,當然這個坑什麼時候填就……

舒爾E1C和威士頓UM1同樣作為兩家的第一梯隊,不同點則在於UM1之前威士頓主要從事定制產品,UM1則是第一款非定制產品,且威士頓是把UM系列定位於專業用途而用W系列做民用。這點舒爾則不同,E1和E1C應該是同時於1997年發售的,然E1是專業版,E1C則是民用級產品。至於E1,除了我這條粉的之外,還有灰色和米色的外殼版本,甚至還有人說是王菲出道時的配塞,種種傳說反正也是眾說紛紜,總之其他兩種我是沒能力收集到了,有生之年要是能聽到一次也算圓夢。而E1C則容易的多,雖然存世原線原插的貨色不多,但還是可以收到。其實論稀有程度,UM1應該在E1C之上,雖然它是2002年發售的。

聲音部分,E1C首先比UM1易於驅動,最直觀的說,在蘋果機上獲得同等響度的體驗是能差出3格音量的。其次低頻部分UM1的量很大,但是質感比較差,很散。而E1C則低頻質感扎實,不過量並不多。人聲的位置相差不算太多,E1C更靠前一點。值得一提的是,人聲的表現E1C更為凝聚真實,而UM1則是用一種包圍式的渲染風格人聲。舉個例子,類似衝鋒槍連續點射和霰彈槍一發散射的感覺。

中高部分,UM1暗淡不如E1C明亮,而且通透延伸很不好,人們常說的威士頓悶我在W60上面真沒體會到,但是威士頓的鼻祖UM1,我可真是切身感受到什麼叫悶,就是該亮的地方上不去,那種壓制感確實很不舒服。但是你把這叫做暖糊耐聽,似乎也沒毛病,人畜無害的風格,毫無侵略性,像是老者在向你低聲訴說,而不是年輕朝氣喊給你聽,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吧,起碼耐聽是真的做到了,你可以挑UM1的各種毛病,但是有一點,真的百聽不厭。聲場UM1稍窄,而分離度二者都是異常的迷,一單元我總覺得不該有這種分離度,任何樂器之間都保持著微小的友好距離,並沒有什麼東西黏在一起。

乍聽之下這兩個多年大廠的“開門弟子”風格截然不同,E1C偏中上而UM1則是偏中下甚至偏下,所以坊間“威士頓抄襲舒爾製作UM1”的傳聞自然不攻自破,你可以說外觀效仿,確實外觀除了顏色其他完全相同,至於單元是否相同,我是沒勇氣拆開看了,不過聲音風格則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何談抄襲?最後多說一句,E1C被很多人吹成神塞,我一開始是不信的,畢竟1997年的老東西,起碼素質肯定就很糟糕。結果上手一聽除了震撼,我無言以對。雖然素質確實一般,但是聽感絲毫不差,尤其對於古典樂大編制的詮釋,對小提琴音色的渲染,雖然不夠銳但是很舒適。我只能說,得此寶物,夫複何求?(偵測到高毒反應)

篇末彩蛋:關於新版UM PRO 30/20/10中UM PRO 10的分享

作為UM PRO系列的入門款,為符合系列定位,即音樂家舞臺非定制監聽用途,所以在有限的成本預算內主要強調了“監聽”的風格。提起“監聽”風格很多人應該第一反應就是低頻的特色,即低頻量少。UM PRO 10用動鐵單元,效果更是拔群,可以說低頻是沒什麼量更不用說下潛了,《鼓詩》的鼓皮直接秒變木皮,放在這樣一個入門價位走如此路線,毫無疑問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專業程度有別於一種油膩低音趴的妖豔賤貨,當然跟爛大街的低頻土嗨劃清界限也不是壞事。但是如果你是動次打次低音狂魔,那你可以放棄10轉戰20或30、50。

打個巴掌給個棗,放過這條塞子的低頻,中高部分的明亮確實比較刺激,如果按年代的審美來說,我覺得這種刺激犀利的入門產品在眼下更有市場。UM系列更新換代至少我看到就五六代了,每一代的調音風格改變,都符合當時時代的要求。例如不可換線版本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我記得不可換線除了初版還有兩版外觀一樣的UM1)即有粉色的那一代,那條UM1就非常圓潤,低頻處理也極為飽滿,雖然受限於單個單元,但並未覺得低頻存在感不強,人聲密度尤為迷人,凹凸恰到好處,實屬這幾代當中我認為最佳的一版,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淘換一下,目前市場價應該300左右,非常適合追求性價比的初燒。

不跑題繼續說新版UM PRO 10,整體偏向中上盤的壞處前面說了,相對的優勢就在於,撇去紛亂的低頻,背景漆黑中更容易凸顯弦樂、鋼琴以及銅管樂這類稍顯金屬質感的樂器,或者說需要明亮刺激來更好引起他人注意的樂器群。我認為UM PRO 10非常適合聽小編制的純音樂,人聲部分相對男聲厚度不足,更建議聆聽女聲,較為貼耳,當然了齒音也是存在的。聲場和空氣感比較不錯,整體通透不悶,明亮水靈的高頻自然是優勢或者說特色了。

參考售價:1199RMB

聽感僅代表作者個人,歡迎留言討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