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加大研發營養化學品 促進健康產業從被動治療轉向主動應對

原標題:“國家食物與營養健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7年會”在京舉辦

陳堅院士:加大研發功能性營養化學品 促進健康產業從被動治療轉向主動應對

本報訊 近日, “國家食物與營養健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7年會”在北京舉行。 會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堅就“功能性營養化學品的高效生物製造”做了報告, 分別從功能性營養化學品的定義、功能性營養化學品的市場需求和功能性營養化學品的高效生產製造三方面進行了分享。

陳堅表示, 功能性營養化學品是具有調節人體生理功能,

適宜特定人群食用, 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一類。 與普通食品和藥物不同, 該類食品普遍具有天然物質等同性、較高的安全性和明確的生理功能。 目前, 功能性營養化學品主要提取自天然動植物。 由於這些功能性營養化學品在動植物中的含量普遍較低, 導致其提取成本較高。 由於來源於動植物的功能性營養化學品具有複雜的分子結構和較多的手性基團, 對大多數目前市場急需的功能性營養化學品而言, 都沒有具有經濟性的化學合成方法。 因此, 採用生物法高效合成功能性營養化學品, 對於提高生活水準、減少植物提取法造成的耕地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 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陳堅認為, 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能夠深入瞭解細胞內基因及蛋白調控技術。

以系統生物學和合成生物學為技術手段, 通過闡明功能營養化學品合成代謝與調控網路、精准構建理性調控細胞工廠, 實現黃酮類化合物、功能性多糖/單糖等高價值功能性營養化學品的高效生物製造, 有望全面提升農副產品原料高值回收利用技術升級, 為促進健康產業從被動治療向主動應對轉變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鐘芳教授從營養素生物利用率的限制因素、以提高加工儲藏穩定性為目標的載體構建和影響胃腸道消化過程中生物可給率的因素, 就“以提高生物利用率為目標的營養素載體化方案研究進展”進行了分享。

她提到, 近年來, 功能性營養素備受關注, 然而, 這類物質普遍存在自身化學結構不穩定性, 在加工、儲藏過程中易受溫度、氧氣、光照等條件的影響而分解、變性並失去活性。 同時, 多數脂溶性營養素在腸道內的低穿透性和低溶解性, 又使其在攝入人體後無法被有效運轉和吸收。 因此, 近年來, 研究人員研發了多種包埋載體技術用於實現營養素的保護和有效運載, 甚至靶向釋放。 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累積和深入, 載體本身及其包載的營養素在各消化階段的分解、釋放及運轉效率, 載體相關物理化學特徵與運載營養素的生物利用率之間的相關性被不斷揭示和明晰。 同時, 消化過程中, 其他食物組分的攝入和消化後載體及其營養素的代謝途徑的轉變,
也成為該領域新的研究熱點。

會上, 三大類新產品——農產品與糧油類、休閒食品類、功能食品與新業態類共計20個企業獲評“2017年度營養健康科技創新產品”。 其中, 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無錫華順民生食品有限公司、山東渤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廣州博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江南大學合作開發的“魯花5S壓榨一級花生油”“安井核桃包”“美食客大豆油”和“即膳甘藍山楂糕”4個創新產品獲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