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書」這本書,讓毛主席讀了24年!

一篇讀罷頭飛雪, 不信青史盡成灰。

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 他們每走一步都留下來一些歷史的印記, 這就構成了一個棋譜的殘局。

我們熟讀這種殘局, 我們就能下棋了;我們熟讀歷史, 我們對人生的這些不同的挑戰, 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毛澤東愛讀史, 而且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讀《二十四史》、古詩詞等文史古籍的批註、評論。 這些讀史批語, 一個個都使人印象深刻。 注重品評歷史人物, 是毛澤東讀史的一個鮮明特點。 毫無疑義, 作為大政治家的毛澤東決不是為讀史而讀史, 而是以史為鑒, 吸取和運用歷史中的經驗、教訓、智慧和各種啟示, 來為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現實問題服務, 也就是毛澤東常說的古為今用。 這也是毛澤東一生酷愛讀史的志趣和目的所在。 而他的讀史品人, 就具體生動地體現了這種志趣和目的。

毛澤東讀史至少有以下特點:

一是連續時間長。 1952~1976年, 前後連續讀了24年。 24年讀而不倦, 24年學而不厭。 最讓人們難忘的是, 1975年毛澤東已82歲高齡, 患有白內障, 逐漸看不清東西了, 每天還堅持讀《二十四史》。

二是註解文字多。 寫有註解文字的一共有15種史, 198條, 3583個字。 註解文字中, 最少的是2個字, 最多的一條寫了914個字, 大部分批註都是十來個字到三四十個字左右。 這些批註, 都是他當年讀書時的所思所想。

三是有重點。 有選擇地讀, 重點部分反反復複讀。 這部史書, 毛澤東是通讀過的。 但書中的人物志、紀、傳部分是他閱讀的重點。 許多紀、傳他是讀過多遍的, 讀得多、批註得多、批畫得多。 許多人物傳記至少讀過5遍以上, 例如:《南史》韋睿傳、《新唐書》徐有功傳和馬周傳、《後漢書》光武帝紀等, 這些傳記、帝紀部分, 毛澤東不知反復讀過多少遍。

四是閱讀的視角多。 這是毛澤東讀書的一大特點。 《二十四史》是史書,

但毛澤東能從政治的視角去讀, 從政策和策略的視角去讀, 從戰略和戰術的視角去讀, 從外交的視角去讀, 從組織工作選人用人的視角去讀, 從生產生活的視角去讀, 從民族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視角去讀……因為毛澤東讀《二十四史》的視角多, 所以, 他越讀越有興趣, 常讀常新。

讀書,是歷史偉人毛澤東堅持一生、始終不渝的愛好,是他壯美絕倫的人生畫卷中極其重要的篇章。

毛澤東讀書閱覽之勤、涉獵之廣、所獲之豐、思考之深,遠遠超越了許許多多專門的“讀書人”。如今,世人已經無法準確考證和統計,毛澤東一生中究竟讀過多少書,卻依然可以得出結論:這位曠世偉人的精神世界裡,矗立著由書籍構建起來的高樓大廈。這些書,又豈止是“萬卷”所能形容?而在毛澤東讀過的難以計數的書籍中,史書則佔有很大的比重。無書不讀、嗜書如命的毛澤東,對古今中外的歷史,有著超乎尋常的偏愛。

讀書,塑造了毛澤東;讀史,成就了毛澤東。

《二十四史》是中華傳統文化最為重要的載體之一。

從《史記》到《明史》,這二十四部被歷代統治者和史學家稱為“正史”的紀傳體史書,自成一個史書大系,堪稱世界文化奇觀。包含了4000多年的歷史,歷時19個世紀。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

以古為鑒,可知興替;

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當然,以史為鑒永遠彰顯著歷史的意義。所有人無論多麼偉大,都面臨著環境的局限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問題,而歷史最為清楚地讓我們看到這些局限,並告知這些局限引發的後果,從而成為最為寶貴之經驗。

讀書,是歷史偉人毛澤東堅持一生、始終不渝的愛好,是他壯美絕倫的人生畫卷中極其重要的篇章。

毛澤東讀書閱覽之勤、涉獵之廣、所獲之豐、思考之深,遠遠超越了許許多多專門的“讀書人”。如今,世人已經無法準確考證和統計,毛澤東一生中究竟讀過多少書,卻依然可以得出結論:這位曠世偉人的精神世界裡,矗立著由書籍構建起來的高樓大廈。這些書,又豈止是“萬卷”所能形容?而在毛澤東讀過的難以計數的書籍中,史書則佔有很大的比重。無書不讀、嗜書如命的毛澤東,對古今中外的歷史,有著超乎尋常的偏愛。

讀書,塑造了毛澤東;讀史,成就了毛澤東。

《二十四史》是中華傳統文化最為重要的載體之一。

從《史記》到《明史》,這二十四部被歷代統治者和史學家稱為“正史”的紀傳體史書,自成一個史書大系,堪稱世界文化奇觀。包含了4000多年的歷史,歷時19個世紀。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

以古為鑒,可知興替;

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當然,以史為鑒永遠彰顯著歷史的意義。所有人無論多麼偉大,都面臨著環境的局限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問題,而歷史最為清楚地讓我們看到這些局限,並告知這些局限引發的後果,從而成為最為寶貴之經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