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日系兩大流派對決,奇駿自吸對比CR

如今, 隨著越來越多的車型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 似乎沒有渦輪增壓, 就缺乏了高技術。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渦輪增壓就真的比自然吸氣好?

我們以當前市場上非常火爆也非常典型的兩款SUV為例, 它們分別是2017年日系SUV銷量第一的奇駿和第二的CR-V, 兩者都是相當主流的選擇, 銷量幾乎相等, 你來我往間互有攻守, 它們最大的不同是一個還在堅守自然吸氣, 另一個在2017年換代之後祭出渦輪增壓。

城市駕駛環境下兩車的表現

現在在城市裡邊開車, 加塞變道比比皆是——有故意的, 有無意的。 為了能跟上走走停停的車流, 避免被加塞甚至是留下一點空當讓旁道的車輛充滿遐想, 駕駛者必須準確的把握好自己跟進前車的時機和速度。 如果把握不好跟進車流的節奏, 通常只有兩個結果, 一, 見車就讓犧牲通勤時間;二, 堅決不讓導致事故。

為應對這種極度考驗精細蠕行能力的駕駛工況, 越是操作起來靈巧的車越容易勝任, 這種靈巧不僅僅是方向靈活, 動力系統能否貫徹司機的意圖是更重要的指標。 奇駿和CR-V的動力系統調校基本都屬於給油就走, 跟車流暢, 駕駛感都非常友好。

【奇駿2.5L自然吸氣發動機】

【CR-V 1.5T 渦輪增壓發動機】

但如果再要深挖細究, 奇駿和CR-V還有更為細微的區別。 不管是排量為2.0L還是2.5L的奇駿, 從靜止到開始給油讓車行進的回應還要快上一拍, 車身動作與司機思維的同步更靈敏, 基本上能做到車隨心動。 更關鍵的區別在於車輛的行進幅度和駕駛員的期望值很容易達成一致, 車動多少或者動多快都容易通過腳部的肌肉動作來實現, 畢竟是個自然吸氣+CVT的簡單動力組合, 不容易出現複雜突兀的節奏變化和延遲, 加速度的放大也跟腳壓住油門的深淺匹配, 這樣一來控制難度幾乎為零。

而這個特點, 在一些陡坡較多的地方, 比如重慶地區, 更能體現出優越感。 上坡跟車, 為抗衡重力導致後溜的影響, 駕駛員通常會下意識的加深踩下油門的幅度, 奇駿的自吸+CVT動力組合也就簡單明瞭的給出按比例放大的力度推動車身前進, 維持住在平路上等效的跟車節奏, 用合適的節奏跟上車流, 不給旁邊的同行車輛留出躍躍欲試的空間, 還能輕鬆控制好和前車的距離, 安全係數更高。

CR-V和奇駿的區別在於加速度和油門踏板深淺的比例感,CR-V沒有奇駿來得線性, 容易出現加速時加深油門深度並按照一定程度保持時,車輛會出現前半段比後半段顯著增強的加速感,而往往增強的程度會超出駕駛者的預期,增加了駕駛難度。

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和CR-V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有一定關係,畢竟1.5L的基礎排量太小。在小油門開度的情況下,從低轉速到渦輪增壓出力的更高轉速區間,會有從小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突變成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階梯躍升感覺,特別是在拖動重量大的車身時更為明顯。這樣容易打亂跟車的節奏,不如奇駿的動力系統容易上手,好在不論是奇駿還是CR-V,它們都比雙離合變速箱車型的蠕行能力更好,天生就更加適應城市擁堵的車流。

兩車的駕駛風格在城市中低速變速路況中依然如此,奇駿更為簡單直接,每次tip-in(小幅度踩下油門再加速),車輛基本以一個相對固定的加速感往前推進,駕駛員希望以什麼速度跟上前車只需要按簡單的經驗控制油門深淺即可。但CR-V的表現就複雜一些,畢竟偏向省油的調校,tip-in這種工況下會優先加負載,開大節氣門,等待轉速爬升。這種情況類似於開手動擋車型加速時不願降擋,多給點油門等車慢慢悠悠起來,這樣燃效可能高一點,但犧牲了加速的比例感。

尤其是tip-in之後的CR-V,當渦輪增壓發力時會出現動力躍升,在城市中行駛往往這個時候又需要收油減速了。這麼一番折騰讓我十分懷念上一代CR-V的自然吸氣動力系統,性格比較單一,人和車很好溝通,和現在的奇駿很類似。當年我開著2.4L的CR-V在西南多彎的山路上游走時,可以輕鬆的根據每個彎前的直道長度來規劃加減速的時機和程度,需要踩下油門多深和多久都盡在掌握。但新CR-V的渦輪遲滯或者重油門下拉高轉速後,接入動力瞬間陡增的力量就讓我感到不太親切。當然,自然吸氣的老CR-V的油耗也會偏高,不過相對而言,犧牲些油耗換取城市中更輕鬆、更安全的駕駛體驗顯然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在大油門加速的情況下會是另一種景象,CR-V渦輪增壓挺給力,自然吸氣的奇駿也夠用,但城市駕駛中這樣的機會並不多。不是堵車中低速挪動,還是比如西南地區的多彎道、多坡道,基本都是精細控制能力的比武,車輛易駕性和駕駛節奏的完整度更為重要。

戶外越野環境下兩車的表現

在城市裡待久了難免會想出去撒撒野,特別是像西南地區的小夥伴,坐擁川西美景,怎能抵得住誘惑,哪怕只有兩天的假期都可以玩命計畫一次高原自駕遊。

自駕遊考驗的不僅僅是絕對動力,到達才是目的,雖說大部分主流景區的路況已經很好,但經驗告訴我們長途旅行中總會無可避免地出現意想不到的爛路,更別提你時常會有一顆跋山涉水的心。即便是非越野路段的一段簡單爛路,底盤高就安然無恙,底盤低可能就剛好托底,這種心理陰影只要是自駕愛好者都是心有餘悸。這一輪奇駿完勝CR-V,哪怕在整個同級車型中,奇駿也幾乎擁有最高的底盤高度,雖然比起它的前任在越野能力上退化了一些,但照顧到公路行駛感受的同時還是具備極強的非鋪裝路面行駛能力,這一點會讓旅途變得更加安心。反觀CR-V,歷來就有低底盤的傳統,上代車型甚至還沒有同門跨界車型歌詩途的底盤高,實在有點對不住SUV的殼子,這一代雖然有所提升,但還是遠遠不到200mm,自駕路上確實需要多加小心。

如果旅途中運氣實在不佳遇到了只能一步步挪動向前的越野路段,比如爛路+上坡,路況糟糕到必須考慮每個輪胎壓過的路線以保證底盤不會受損,駕駛方式不得不採取“走一步,停下,觀察,再走一步”這種方式。奇駿基礎排量更大的自然吸氣引擎在起步瞬間提供到輪胎上的扭矩使車身挪動更從容,能以更容易控制的慢速移動以充分觀察路面情況;而CR-V的小排量渦輪發動機很可能出現要麼輪胎轉不動,要麼直接刨坑前沖的兩個極端,偏離路線使底盤受損。

除此之外,許多地方特別是西南地區都有數不盡的盤山路,在這頻繁加減速、轉彎的駕駛環境下,奇駿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與CR-V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表現完全不同。開著奇駿在盤山路上,你會發現就是一個感覺“穩”、“順”,即使是頻繁的加減速,自吸發動機的線性表現讓人非常舒服。而CR-V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就難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減速之後加速帶來的“頓挫感”無可避免。

對油品的挑剔也是戶外自駕的現實問題,指不定你剛好必須加油的時候出現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個山寨加油站,你加還是不加?雖然都標稱加注92號汽油,但簡單可靠的自然吸氣奇駿顯然更不挑食,不管是石油石化的92號汽油還是社會加油站的92號油,應急用起來基本不會出大問題,適應性更強。CR-V則會嬌氣一些,出趟遠門,低油耗節約的費用終究敵不過趴窩的殺傷力大,而這種說不清的概率問題一旦發生就會變成一場噩夢。

奇駿和CR-V一直以來都是日系SUV高關注度的車型,CR-V換裝渦輪增壓,在馬力的絕對值上確實更好,但吃虧在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不可避免的弱點上,渦輪上壓之前的贏弱動力會影響一些刁鑽環境下的駕駛表現,對於拖動比思域重了300公斤的CR-V來說這個問題還會更明顯,你不能指望滿載辣妹的車能有多輕。除非你是個佛系司機,為所有加塞的車輛讓路,用更漫長的通勤時間來換取駕駛安全。當然,油耗更低也是CR-V的優勢所在,這一點不僅比奇駿,也比上一代CR-V有長足進步,值得肯定。

再看奇駿,自然吸氣+CVT的動力組合,城市駕駛感受更順手,可以避免更多不必要的危險。雖然相對渦輪增壓發動機更高的油耗會帶來更多的使用成本,不過帶入車價來計算的話,終端售價普遍比CR-V更低的奇駿幾乎自帶10萬公里的油費差額補貼,這麼一來,既要跟城市的車流博弈又特別愛往戶外跑的話,適應性更強的奇駿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CR-V和奇駿的區別在於加速度和油門踏板深淺的比例感,CR-V沒有奇駿來得線性, 容易出現加速時加深油門深度並按照一定程度保持時,車輛會出現前半段比後半段顯著增強的加速感,而往往增強的程度會超出駕駛者的預期,增加了駕駛難度。

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和CR-V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有一定關係,畢竟1.5L的基礎排量太小。在小油門開度的情況下,從低轉速到渦輪增壓出力的更高轉速區間,會有從小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突變成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階梯躍升感覺,特別是在拖動重量大的車身時更為明顯。這樣容易打亂跟車的節奏,不如奇駿的動力系統容易上手,好在不論是奇駿還是CR-V,它們都比雙離合變速箱車型的蠕行能力更好,天生就更加適應城市擁堵的車流。

兩車的駕駛風格在城市中低速變速路況中依然如此,奇駿更為簡單直接,每次tip-in(小幅度踩下油門再加速),車輛基本以一個相對固定的加速感往前推進,駕駛員希望以什麼速度跟上前車只需要按簡單的經驗控制油門深淺即可。但CR-V的表現就複雜一些,畢竟偏向省油的調校,tip-in這種工況下會優先加負載,開大節氣門,等待轉速爬升。這種情況類似於開手動擋車型加速時不願降擋,多給點油門等車慢慢悠悠起來,這樣燃效可能高一點,但犧牲了加速的比例感。

尤其是tip-in之後的CR-V,當渦輪增壓發力時會出現動力躍升,在城市中行駛往往這個時候又需要收油減速了。這麼一番折騰讓我十分懷念上一代CR-V的自然吸氣動力系統,性格比較單一,人和車很好溝通,和現在的奇駿很類似。當年我開著2.4L的CR-V在西南多彎的山路上游走時,可以輕鬆的根據每個彎前的直道長度來規劃加減速的時機和程度,需要踩下油門多深和多久都盡在掌握。但新CR-V的渦輪遲滯或者重油門下拉高轉速後,接入動力瞬間陡增的力量就讓我感到不太親切。當然,自然吸氣的老CR-V的油耗也會偏高,不過相對而言,犧牲些油耗換取城市中更輕鬆、更安全的駕駛體驗顯然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在大油門加速的情況下會是另一種景象,CR-V渦輪增壓挺給力,自然吸氣的奇駿也夠用,但城市駕駛中這樣的機會並不多。不是堵車中低速挪動,還是比如西南地區的多彎道、多坡道,基本都是精細控制能力的比武,車輛易駕性和駕駛節奏的完整度更為重要。

戶外越野環境下兩車的表現

在城市裡待久了難免會想出去撒撒野,特別是像西南地區的小夥伴,坐擁川西美景,怎能抵得住誘惑,哪怕只有兩天的假期都可以玩命計畫一次高原自駕遊。

自駕遊考驗的不僅僅是絕對動力,到達才是目的,雖說大部分主流景區的路況已經很好,但經驗告訴我們長途旅行中總會無可避免地出現意想不到的爛路,更別提你時常會有一顆跋山涉水的心。即便是非越野路段的一段簡單爛路,底盤高就安然無恙,底盤低可能就剛好托底,這種心理陰影只要是自駕愛好者都是心有餘悸。這一輪奇駿完勝CR-V,哪怕在整個同級車型中,奇駿也幾乎擁有最高的底盤高度,雖然比起它的前任在越野能力上退化了一些,但照顧到公路行駛感受的同時還是具備極強的非鋪裝路面行駛能力,這一點會讓旅途變得更加安心。反觀CR-V,歷來就有低底盤的傳統,上代車型甚至還沒有同門跨界車型歌詩途的底盤高,實在有點對不住SUV的殼子,這一代雖然有所提升,但還是遠遠不到200mm,自駕路上確實需要多加小心。

如果旅途中運氣實在不佳遇到了只能一步步挪動向前的越野路段,比如爛路+上坡,路況糟糕到必須考慮每個輪胎壓過的路線以保證底盤不會受損,駕駛方式不得不採取“走一步,停下,觀察,再走一步”這種方式。奇駿基礎排量更大的自然吸氣引擎在起步瞬間提供到輪胎上的扭矩使車身挪動更從容,能以更容易控制的慢速移動以充分觀察路面情況;而CR-V的小排量渦輪發動機很可能出現要麼輪胎轉不動,要麼直接刨坑前沖的兩個極端,偏離路線使底盤受損。

除此之外,許多地方特別是西南地區都有數不盡的盤山路,在這頻繁加減速、轉彎的駕駛環境下,奇駿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與CR-V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表現完全不同。開著奇駿在盤山路上,你會發現就是一個感覺“穩”、“順”,即使是頻繁的加減速,自吸發動機的線性表現讓人非常舒服。而CR-V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就難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減速之後加速帶來的“頓挫感”無可避免。

對油品的挑剔也是戶外自駕的現實問題,指不定你剛好必須加油的時候出現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個山寨加油站,你加還是不加?雖然都標稱加注92號汽油,但簡單可靠的自然吸氣奇駿顯然更不挑食,不管是石油石化的92號汽油還是社會加油站的92號油,應急用起來基本不會出大問題,適應性更強。CR-V則會嬌氣一些,出趟遠門,低油耗節約的費用終究敵不過趴窩的殺傷力大,而這種說不清的概率問題一旦發生就會變成一場噩夢。

奇駿和CR-V一直以來都是日系SUV高關注度的車型,CR-V換裝渦輪增壓,在馬力的絕對值上確實更好,但吃虧在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不可避免的弱點上,渦輪上壓之前的贏弱動力會影響一些刁鑽環境下的駕駛表現,對於拖動比思域重了300公斤的CR-V來說這個問題還會更明顯,你不能指望滿載辣妹的車能有多輕。除非你是個佛系司機,為所有加塞的車輛讓路,用更漫長的通勤時間來換取駕駛安全。當然,油耗更低也是CR-V的優勢所在,這一點不僅比奇駿,也比上一代CR-V有長足進步,值得肯定。

再看奇駿,自然吸氣+CVT的動力組合,城市駕駛感受更順手,可以避免更多不必要的危險。雖然相對渦輪增壓發動機更高的油耗會帶來更多的使用成本,不過帶入車價來計算的話,終端售價普遍比CR-V更低的奇駿幾乎自帶10萬公里的油費差額補貼,這麼一來,既要跟城市的車流博弈又特別愛往戶外跑的話,適應性更強的奇駿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