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中華驢友第一人”徐霞客從甯海出發時經歷了什麼?

2018-01-22 寧海旅遊

“癸醜之三月晦, 自寧海出西門。

雲散日朗, 人意山光, 俱有喜態。 ”

無論打開哪個版本的《徐霞客遊記》

開篇的第一句話、第一段文字都一定是這樣的

不過隻言片語, 滿滿透露出

徐霞客出發時的愉悅心情和暢意胸懷。

日記在此開篇,

是寧海的幸運, 更是寧海的命運。

那麼

·

·

·

這個“中華驢友第一人”

徐霞客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先來看看他的簡歷

中華驢友第一人:徐霞客

性別:男

生平:1586年~1641年

頭銜:明朝著名旅行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

突出事蹟:30餘年間, 他徒步遍遊天下, 足跡遍及現今19個省、市、自治區。 在旅行過程中,

徐霞客寫下大量日記, 後集結成60余萬字的《徐霞客遊記》, 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聞名遐邇的歷史、科學和文學著作。

▲三個版本的《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在寧海

一共遊歷了8天, 總路程近100公里

今天就跟著小編來

走一走徐霞客走過的路

▲小編跟隨徐霞客走過的寧海畫的路線圖

古今疊影映西門

今日的寧海西門是在老城位置上新建的, 僅留下了門樓, 佇立在街頭轉角。 我們驅車由東往西, 途徑西門, 便上了徐霞客大道, 現在這條路可以一直通到黃壇。

出發前, 我們在路口稍作停留, 或許是工作日的關係, 此處的行人三三兩兩, 很是清靜。 遙想當年, 此處作為寧海縣城的西側護衛古城牆, 名曰:登臺門。 從西面天臺、新昌往來寧海的多要從此地出入, 馬蹄塵土, 前有車後有轍的場景被沉澱在鋪陳一新的青石板下。

現今的西門已無劃分城界的作用, 成了一處建築標識, 也不時成為年輕人拍攝婚禮外景的場所。 與歷史的影像重疊, 鑼鼓嗩呐, 送嫁的隊伍浩浩蕩蕩, 綿延十裡, 豐厚的嫁妝盛滿精緻的紅漆箱子, 江南嫁女特有的“十裡紅妝”或許也在此處上演過。

民間也有相傳, 徐霞客從寧海出發之前結交了一位寧海女子, 兩人情投意合、惺惺相惜, 但無奈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 女深知不能將其困居於此, 送行西門, 雖有不舍, 卻願成其大義。

雖說這故事多是杜撰, 並無史實, 但而今站在西門遙望隱沒進青山綠蔭中的徐霞客大道, 時過境遷, 西門依舊在此地見證著來往的悲歡喜樂。

徐霞客大道的另一邊沿著洋溪,這個季節溪裡的水很淺,溪畔有幾個浣洗衣裳的婦人,用的還是最傳統的擣衣杵,聽著這聲響,似有一瞬間的恍神,回到百年前,遠眺西山,沿溪疾行。

“癸醜(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這裡總是不缺瞻仰“霞客精神”的元素,起點處翻開的石書,刻的就是《徐霞客遊記》開篇中記錄出行時的場景。

而今,每年的5月19日,甯海的徐霞客開遊節,以及“中國旅遊日”的相關活動就會在西門城樓舉行。

沿著大道前進,車行4分鐘便會到達甯海西門古道,1公里左右的路程步行估摸15分鐘有餘。

古道入口處有石碑和線路指引,越往裡走,古韻越濃,被磨得光滑的鵝卵石,佈滿綠色藤蔓的石橋,輕輕拂過臉龐的微風,漸漸地也似遊記中這般,令人有些欣喜。

梁皇半日聽曲聲

相傳徐霞客從西門行走30余裡路,到梁皇山下歇腳,見天色尚早,便自己拿了一把油紙傘,獨自一人往山林深處走去,正沉醉山野的鐘靈毓秀之時,突然聽見山谷中由遠及近傳來陣陣呼嘯。等徐霞客一定神,不由地打了個寒顫,原來是一隻白額大蟲(老虎)正向他俯衝過來。憑著一身膽識,徐霞客急中生智撐開紙傘,嚇唬老虎,但這辦法只奏效了一次,老虎便開始二次反擊。正巧這時一旁的梁皇寺中傳來數聲爆竹巨響,驚動了老虎,徐霞客才有機會上樹呼救,引來了寺裡的和尚,驅走了老虎。

經過這次事件,徐霞客才意識到,需要留下些東西記錄自己的旅程,於是才有了《徐霞客遊記》的開篇。為了不讓家人憂心,他隱去了途中的險情,以“三十裡,至梁隍山。聞此於菟即老虎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記錄。

這個故事是否屬實,已無從考證,但徐霞客走出西門後的第一夜確宿于梁皇,或許是因為30餘裡的路程稍有疲憊,亦或是為崗巒蒙聳、悄然秀髮的梁皇山所迷。

梁皇山是天臺山脈至寧海的一塊腹地,原稱桐柏山,風景秀麗,木榮石奇,現在變成了一整片景區。因為時間有限,我們沒有上樑皇山,而是在山下的梁皇村歇腳。在2016年寧波首個最美老地名評選中,梁皇村就是其一。

舊傳梁太清(547-549年)皇子避難于此,就叫梁皇;也是中國游聖徐霞客開遊的首宿地,梁皇街是古時浙東最早的官道浙東驛道的必經之處。

我們到的時候已是下午,在村口就能看到刻著梁皇驛道字樣的石碑立在竹林中,村裡還保持著很原始的風貌,因為早上下過雨,路有些泥濘,但不時傳出的鑼鼓聲,總是吸引著我們的腳步。

原來村裡的活動室在做戲《新狸貓換太子》,怪不得在路上不見村民,原是都聚到此處來聽戲了。如此想來,或許這也是一個停下腳步的理由。被臺上的戲文吸引,流連于此處淳樸的民風。

今天的“霞客之路”我們先走一半

請繼續關注我們下期

介紹的另一半路線哦~

徐霞客大道的另一邊沿著洋溪,這個季節溪裡的水很淺,溪畔有幾個浣洗衣裳的婦人,用的還是最傳統的擣衣杵,聽著這聲響,似有一瞬間的恍神,回到百年前,遠眺西山,沿溪疾行。

“癸醜(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這裡總是不缺瞻仰“霞客精神”的元素,起點處翻開的石書,刻的就是《徐霞客遊記》開篇中記錄出行時的場景。

而今,每年的5月19日,甯海的徐霞客開遊節,以及“中國旅遊日”的相關活動就會在西門城樓舉行。

沿著大道前進,車行4分鐘便會到達甯海西門古道,1公里左右的路程步行估摸15分鐘有餘。

古道入口處有石碑和線路指引,越往裡走,古韻越濃,被磨得光滑的鵝卵石,佈滿綠色藤蔓的石橋,輕輕拂過臉龐的微風,漸漸地也似遊記中這般,令人有些欣喜。

梁皇半日聽曲聲

相傳徐霞客從西門行走30余裡路,到梁皇山下歇腳,見天色尚早,便自己拿了一把油紙傘,獨自一人往山林深處走去,正沉醉山野的鐘靈毓秀之時,突然聽見山谷中由遠及近傳來陣陣呼嘯。等徐霞客一定神,不由地打了個寒顫,原來是一隻白額大蟲(老虎)正向他俯衝過來。憑著一身膽識,徐霞客急中生智撐開紙傘,嚇唬老虎,但這辦法只奏效了一次,老虎便開始二次反擊。正巧這時一旁的梁皇寺中傳來數聲爆竹巨響,驚動了老虎,徐霞客才有機會上樹呼救,引來了寺裡的和尚,驅走了老虎。

經過這次事件,徐霞客才意識到,需要留下些東西記錄自己的旅程,於是才有了《徐霞客遊記》的開篇。為了不讓家人憂心,他隱去了途中的險情,以“三十裡,至梁隍山。聞此於菟即老虎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記錄。

這個故事是否屬實,已無從考證,但徐霞客走出西門後的第一夜確宿于梁皇,或許是因為30餘裡的路程稍有疲憊,亦或是為崗巒蒙聳、悄然秀髮的梁皇山所迷。

梁皇山是天臺山脈至寧海的一塊腹地,原稱桐柏山,風景秀麗,木榮石奇,現在變成了一整片景區。因為時間有限,我們沒有上樑皇山,而是在山下的梁皇村歇腳。在2016年寧波首個最美老地名評選中,梁皇村就是其一。

舊傳梁太清(547-549年)皇子避難于此,就叫梁皇;也是中國游聖徐霞客開遊的首宿地,梁皇街是古時浙東最早的官道浙東驛道的必經之處。

我們到的時候已是下午,在村口就能看到刻著梁皇驛道字樣的石碑立在竹林中,村裡還保持著很原始的風貌,因為早上下過雨,路有些泥濘,但不時傳出的鑼鼓聲,總是吸引著我們的腳步。

原來村裡的活動室在做戲《新狸貓換太子》,怪不得在路上不見村民,原是都聚到此處來聽戲了。如此想來,或許這也是一個停下腳步的理由。被臺上的戲文吸引,流連于此處淳樸的民風。

今天的“霞客之路”我們先走一半

請繼續關注我們下期

介紹的另一半路線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