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歐洲經濟那麼好,為啥熱銷的都是低價位小車?

當2017全年中國市場的汽車銷量統計出來以後, 同樣受大家關注的歐洲汽車銷量也被統計出來。 從各大汽車集團行業公佈的資料顯示, 2017年歐洲汽車銷量增加了3.4%, 達到1510萬輛, 創十年內銷量新高。

上一次歐盟新車銷量超過1500萬輛還是在2007年, 當時總計銷量達1590萬。 隨後,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 歐盟汽車銷量也跌入低谷期, 2013年銷量一度下降到1180萬輛, 但近幾年來已逐漸有所回升。 資料顯示, 2017年汽車銷量增長最快的國家是義大利和西班牙, 分別增長了7.9%和7.7%。 法國的汽車銷量增長了4.7%, 德國則增長了2.7%。

不過, 對歐洲汽車文化有些瞭解的朋友一定能猜到榜首肯定會是大眾高爾夫了, 畢竟它已經在榜首的位置稱霸了太長時間, 以至於領先第二名這麼誇張的成績也讓人覺得習以為常。 資料顯示, 目前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仍舊是德國汽車行業巨頭大眾汽車(Volkswagen), 佔據了歐洲23.6%的市場份額。

車叔認為很多老鐵都會有點好奇, 歐洲人不是都很有錢嗎?對於人均年收入動輒4-5萬美金, 汽車售價又非常低的歐洲國家來說, 買一部豪華品牌車型豈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而且歐洲人的平均身高那麼高, 尤其是北歐這種男性平均身高超過190cm的地方,

買這麼小的車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首先, 整個歐洲地區的人均汽車保有量是非常高的, 早在2012年的統計中, 歐洲地區每千人擁有汽車量就超過600輛, 再減去沒有獲得駕照的孩子以及高齡人群, 也就是說在歐洲, 基本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汽車。

相比中國每千人保有率剛剛超過100輛的用車環境來講, 歐洲朋友的愛車後排甚至副駕駛的利用率真的不高, 所以在購車決策時乘坐空間就沒有太大的比重, 更不用考慮加長軸距的車型。

大家都知道像行政級豪華車這類排量大、軸距長的車更適合跑長途和商務接待,

相比之下尺寸較小的車在高速穩定性與舒適性上有著先天的劣勢。 而歐洲地區的國家面積普遍都比較小, 有些國家從東頭跑到西頭也就兩三個小時的路程, 就像網友調侃到的:“我從國貿下班的時候, 我朋友在法國巴黎;等我在北京的晚高峰中艱難蠕行到西四環上的時候, 朋友已經開車到西班牙了。 ”所以可見大車的優勢在歐洲不一定能被展示出來。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城市發展建設的歷史。儘管中國的城市概念起源更為悠久,不少城市都擁有上千年的歷史,但大多數城市經歷過多次改造。並且中國的大多數城市都建設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所以道路也比較寬敞規整。而歐洲國家對於歷史建築跟城市面貌保護的非常好,那些大家能叫上名字的歐洲大城市都保留了幾百年前的韻味,所以部分城區道路也保留了馬車時代的樣子,不僅有很多彎角,更是只能單側通行。

當然,在歐洲不光是大城市,就連歐洲的小城鎮也是如此,遍佈的河道、小巷、百年歷史的拱橋,都會對大車造成一定的影響。這種情況下,肯定是尺寸更小的緊湊級甚至小型兩廂車更為吃香。

相比之下,富裕的歐洲消費者不需要通過買一部豪華品牌車型來證明自己的社會地位,汽車的屬性更偏向代步工具。從銷量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車不僅很經濟,還都具備有一定的駕駛樂趣,對於道路條件非常好,又有很多山路的歐洲,操控精准的小車確實非常受到消費者熱捧。

車叔總結:每一個不同的環境都能衍生出一個獨特的汽車文化,歐洲作為汽車的發源地,有許多比較先進的理念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像汽車的個性化和實用主義已經開始影響到中國消費者。從中國一線城市發展的情況來看,當家庭擁有第二輛車開始,很多購車理念已經開始向歐洲靠攏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城市發展建設的歷史。儘管中國的城市概念起源更為悠久,不少城市都擁有上千年的歷史,但大多數城市經歷過多次改造。並且中國的大多數城市都建設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所以道路也比較寬敞規整。而歐洲國家對於歷史建築跟城市面貌保護的非常好,那些大家能叫上名字的歐洲大城市都保留了幾百年前的韻味,所以部分城區道路也保留了馬車時代的樣子,不僅有很多彎角,更是只能單側通行。

當然,在歐洲不光是大城市,就連歐洲的小城鎮也是如此,遍佈的河道、小巷、百年歷史的拱橋,都會對大車造成一定的影響。這種情況下,肯定是尺寸更小的緊湊級甚至小型兩廂車更為吃香。

相比之下,富裕的歐洲消費者不需要通過買一部豪華品牌車型來證明自己的社會地位,汽車的屬性更偏向代步工具。從銷量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車不僅很經濟,還都具備有一定的駕駛樂趣,對於道路條件非常好,又有很多山路的歐洲,操控精准的小車確實非常受到消費者熱捧。

車叔總結:每一個不同的環境都能衍生出一個獨特的汽車文化,歐洲作為汽車的發源地,有許多比較先進的理念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像汽車的個性化和實用主義已經開始影響到中國消費者。從中國一線城市發展的情況來看,當家庭擁有第二輛車開始,很多購車理念已經開始向歐洲靠攏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