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老子《道德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一個關係呢

有人可能會想, 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個主題。

大家都知道:

世界上任何玄妙的智慧, 最後都要扎扎實實的落在實處, 最先面對的、最先解決的就是人們最普遍、最簡單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人們最普遍的、最簡單的問題是?

活著!!!

自由的活著!!!

活著是人類最樸實、最終極的目標, 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更是每個人畢生的夙願。

可是多少人為了活著, 沉湎於想像, 又被現實緊緊禁錮, 明確感受著自我的分裂, 卻無法使自己變得純粹, 在一個個煎熬的月夜, 孤獨的等待著黎明的救贖。

期待成為這一切的主人, 而不是被驅使的奴隸。

所以活著!

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對三個方面的問題:

1.如何解決人與自身的問題。

2.如何解決人與人的問題。

3.如何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

首先, 我們看第一個問題:

如何解決人與自身的問題…

自古及今無論是誰, 離開自身的健康, 一切事物都將歸零, 一切希望都成幻影。

朋友圈流行這樣一句話“亂世練武、盛世吃藥”, 把一切都寄託給了藥瓶, 面對這些人的亞健康, 我們值得深思的是?

除了吃藥, 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我們是否可以自己調理, 不治已病治未病, 告別那些瓶瓶罐罐, 告別那些做工精良的藥盒。

解決這種人與身體的這對矛盾, 應該從兩個方面:

①對內:《道德經》第十六章講:“致虛極, 守靜篤”。

"致"是動詞, 是做到。

“虛”無物, 無藏。 這裡物就是物累。

“靜”寂然不動曰"靜"。

“篤”靜之不動視為篤。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把自己的物累放下, 去恒守最初的寧靜。

“心”人之苗, 一切病都有此生髮, 面對我們不斷的加壓, 這種微恙成倍增長, 最後連我們都無意的以為這是一種常態, 正是這種無意識的習慣, 成為壓垮我們的最後一棵稻草。

很多人會想:生活節奏這麼快, 哪還有時間去致虛守靜。 因為每天我們都在跟時間賽跑。

我給好多人講課時說過一個生活定律——三十分定律。

每人每天拿出三十分鐘去做致虛守靜, 讓身心得到完全徹底的休息,

自然你就會比別人多出三十分的熱情, 面對事物就會比別人多三十分的自信。

有了90分的支撐, 那你必然會擁有10分的努力, 去換取100分的健康生活。

②對外:“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

意思就是:知道滿足便不會承受無故的屈辱, 學會停止便不會遭受橫來的災殃)。

病從口入。 。 。

對好的東西很少有人具備免疫力, 所以在不斷追逐美食時, 我們出現各種各樣的富貴病。 如果在一開始就可以管住嘴、邁開腿, 也不至於現在望味興歎了。

因此,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 而是一場馬拉松, 比的不是誰跑的快, 而是看誰跑的遠。

人生仿佛是一趟列車, 無論你是軟臥、硬座、或者站票, 在下車後誰又在乎你是如何來的, 只有依然在這趟列車上的旅客,

才是人生的贏家, 所以不要為了紛繁的窗外景色, 選擇了提前下車。

所以滿足知止才是長久的鑰匙。

人生皆是百春秋, 何必拼命險中求;

虛靜滿足知行止, 身安體健富貴留!

其次, 我們看看第二個問題:

如何解決人與人的問題…

千百年來, 人只要想活著, 就必須面對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問題,如何搞好人際關係成為世界公共關係研究的核心方向。

現在身邊總會聽到理直氣壯的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似乎成了現在的生存法則。

這句話

似乎很符合現在生存的要求!

似乎很符合一部分內心悸動的呼聲!

但只要我們仔細觀察,這類人無論是成功、或者失敗,都正在為了所謂的正確苦苦掙扎,最後在利益分配中殘忍的廝殺,哀怨的走向人生的窮途末路。

那麼!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沒有一種適中的辦法!

人與人之間還有沒有傳說中那質樸的情誼!

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是否可以依靠一些法則,使人與人關係不在僵硬,使每個人都可以在此間遊刃有餘。

解決這種人與人的關係問題,應該具備兩個點:

①對己:“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這句話注解:有棱角卻不生硬、鋒利卻不傷人、正直卻不狂妄、有光芒卻不刺眼。

白話:就是我們與人交往中要收斂鋒芒,耿直但不要肆意妄為、掌握一些技能也不要炫耀,以免給他人帶不來不必要的傷害。

很多人可能會想,現在競爭這麼激烈,這樣收斂,怎麼可能有生存的空間。

我有這樣一個朋友:

他是名牌大學的博士生,可以說在他的研究領域算是出類拔萃的學者了,他剛到單位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他也非常謙遜。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他覺得誰也不如自己,利用自己的學識四處炫耀,他成了單位最耀眼的人,可是他發現周圍的人都在躲他,所有的事都推動不了,最後沒有辦法只得離開工作單位。他氣憤填膺的和我說:“所有的困難我都幫助解決了,他們恩將仇報孤立我,把他逼走。”

我和他說,你既然選擇了耀眼,你的光芒使別人不敢靠近,傷到別人的同時也傷到了自己,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你只能算一個聰明的人,卻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因為智者永遠謙遜待人!

其實我們想一想——

真正和我們競爭的是誰?

自己!

把我們逼上絕境的又是誰?

自己!

當我們痛恨江湖險惡人心不古的時候,是否考慮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過錯,只有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同時,才能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②對人:“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意思是:大海之所以可以成為河谷之王,是因為它善於包容、善於居住低微之處。

現在的人與人如果遇到矛盾,大部分是因為不斷放大別人的缺點,忽視自己的錯誤,最後在一次次與人交往的失敗中變成孤家寡人。

孰知人與人相遇本來就是緣分,莫讓一己之錯毀了自己、害了他人。

所以我們要學會銘記他人好處、包容他人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過失、珍惜難得的緣分。這樣才能在人與人交往中立於不敗,最後成為左右逢源的常勝將軍。

人人交往本無它,常思己過勿停轄;

莫忘他人恩惠日,方能攜手走天涯!

最後,我們看看第三個問題:

如何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

人與社會似乎自從出現,就是一對矛盾體。矛盾主要原因在於對物質索取、給予的觀念。

人自化生就與生俱來帶著一顆自為心,當然一定的物質基礎是我們活下去的必要條件,但越往後似乎曲解了這句話,演變成了囤積居奇,直至後來在利益分配中廝殺。

這種惡性循環必然導致人性扭曲、社會冷漠。

一句簡單的問候都變得奢侈,一個燦爛的微笑在埋怨中冰封,最後在冷漠的發酵中消逝了自己。

《增廣賢文》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句善意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於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陣陣的嚴寒。

那麼是否有一個天秤可以有效控制人性的扭曲、社會的冷漠。

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

①索取:“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意思是:經常保持盈滿反而會失去更多,經常與人相爭,得到了也不能長久,堆積在多財富,也會有守不住的時候。

白話就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個度。

可能有人會想,現在生活節奏快、好的物質本來就很稀缺,搶都不一定得到,還要適可而止,那不是等於束手待斃嗎?

大家請看!

這裡的水看做是生存物質!

水杯裡的三種情況:滿的、半杯、無。

當你端著滿杯水(半杯水)再去和別人搶水的時候,最後會發現本來已經有的半杯水也沒有了,最後只能是懷著憤怒去搶別人的水,最後水灑在了地上,誰也不會得到。

因為一個杯子所裝的總量是有限的,所以,當我們有了必要的物質,是否可以短暫的停歇,讓已經得到的不會因為自己的貪婪再次失去。

②回饋: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意思是:盡全力給予他人自己獲得愈多,盡全力幫助他人自己越來越富有);

很多人可能會發笑,世界上有這種傻子嗎?誰會願意做這種傻事!!!

大家記得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今天你笑我傻、明天我笑你傻,總有一天會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被別人冰冷的拒絕,那時誰才是真正的傻子。

所以我們要懂得不是我被愛所以才愛人,應該是我愛人所我被愛的道理,這樣社會不再冷、人性不再貪,確實做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當路寬了、心暖了很多困難也就不在了,自然會左右逢源、立於不敗!

人在社會本不難,莫讓貪心惹人寒;

多予少取存根本,人間處處是仙壇!

樹無根凋零,人無根落寞,這個“根”就是我們的知足心、包容心、博愛心。

道祖講: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只有做好每一道生活的減法,才能積累幸福人生的加法;只有謹持“三心”才能看到自己人性的閃光,才能成為生活的贏家。

友情提示:關注小編的頭條號,可以查看道德經的全文注釋以及動畫解讀

免責聲明:本文文字、音訊、視頻轉載自網路,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經檢索無法確定原創者,故未標明作者。我們轉載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小編更正。

就必須面對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問題,如何搞好人際關係成為世界公共關係研究的核心方向。

現在身邊總會聽到理直氣壯的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似乎成了現在的生存法則。

這句話

似乎很符合現在生存的要求!

似乎很符合一部分內心悸動的呼聲!

但只要我們仔細觀察,這類人無論是成功、或者失敗,都正在為了所謂的正確苦苦掙扎,最後在利益分配中殘忍的廝殺,哀怨的走向人生的窮途末路。

那麼!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沒有一種適中的辦法!

人與人之間還有沒有傳說中那質樸的情誼!

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是否可以依靠一些法則,使人與人關係不在僵硬,使每個人都可以在此間遊刃有餘。

解決這種人與人的關係問題,應該具備兩個點:

①對己:“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這句話注解:有棱角卻不生硬、鋒利卻不傷人、正直卻不狂妄、有光芒卻不刺眼。

白話:就是我們與人交往中要收斂鋒芒,耿直但不要肆意妄為、掌握一些技能也不要炫耀,以免給他人帶不來不必要的傷害。

很多人可能會想,現在競爭這麼激烈,這樣收斂,怎麼可能有生存的空間。

我有這樣一個朋友:

他是名牌大學的博士生,可以說在他的研究領域算是出類拔萃的學者了,他剛到單位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他也非常謙遜。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他覺得誰也不如自己,利用自己的學識四處炫耀,他成了單位最耀眼的人,可是他發現周圍的人都在躲他,所有的事都推動不了,最後沒有辦法只得離開工作單位。他氣憤填膺的和我說:“所有的困難我都幫助解決了,他們恩將仇報孤立我,把他逼走。”

我和他說,你既然選擇了耀眼,你的光芒使別人不敢靠近,傷到別人的同時也傷到了自己,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你只能算一個聰明的人,卻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因為智者永遠謙遜待人!

其實我們想一想——

真正和我們競爭的是誰?

自己!

把我們逼上絕境的又是誰?

自己!

當我們痛恨江湖險惡人心不古的時候,是否考慮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過錯,只有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同時,才能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②對人:“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意思是:大海之所以可以成為河谷之王,是因為它善於包容、善於居住低微之處。

現在的人與人如果遇到矛盾,大部分是因為不斷放大別人的缺點,忽視自己的錯誤,最後在一次次與人交往的失敗中變成孤家寡人。

孰知人與人相遇本來就是緣分,莫讓一己之錯毀了自己、害了他人。

所以我們要學會銘記他人好處、包容他人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過失、珍惜難得的緣分。這樣才能在人與人交往中立於不敗,最後成為左右逢源的常勝將軍。

人人交往本無它,常思己過勿停轄;

莫忘他人恩惠日,方能攜手走天涯!

最後,我們看看第三個問題:

如何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

人與社會似乎自從出現,就是一對矛盾體。矛盾主要原因在於對物質索取、給予的觀念。

人自化生就與生俱來帶著一顆自為心,當然一定的物質基礎是我們活下去的必要條件,但越往後似乎曲解了這句話,演變成了囤積居奇,直至後來在利益分配中廝殺。

這種惡性循環必然導致人性扭曲、社會冷漠。

一句簡單的問候都變得奢侈,一個燦爛的微笑在埋怨中冰封,最後在冷漠的發酵中消逝了自己。

《增廣賢文》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句善意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於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陣陣的嚴寒。

那麼是否有一個天秤可以有效控制人性的扭曲、社會的冷漠。

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

①索取:“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意思是:經常保持盈滿反而會失去更多,經常與人相爭,得到了也不能長久,堆積在多財富,也會有守不住的時候。

白話就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個度。

可能有人會想,現在生活節奏快、好的物質本來就很稀缺,搶都不一定得到,還要適可而止,那不是等於束手待斃嗎?

大家請看!

這裡的水看做是生存物質!

水杯裡的三種情況:滿的、半杯、無。

當你端著滿杯水(半杯水)再去和別人搶水的時候,最後會發現本來已經有的半杯水也沒有了,最後只能是懷著憤怒去搶別人的水,最後水灑在了地上,誰也不會得到。

因為一個杯子所裝的總量是有限的,所以,當我們有了必要的物質,是否可以短暫的停歇,讓已經得到的不會因為自己的貪婪再次失去。

②回饋: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意思是:盡全力給予他人自己獲得愈多,盡全力幫助他人自己越來越富有);

很多人可能會發笑,世界上有這種傻子嗎?誰會願意做這種傻事!!!

大家記得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今天你笑我傻、明天我笑你傻,總有一天會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被別人冰冷的拒絕,那時誰才是真正的傻子。

所以我們要懂得不是我被愛所以才愛人,應該是我愛人所我被愛的道理,這樣社會不再冷、人性不再貪,確實做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當路寬了、心暖了很多困難也就不在了,自然會左右逢源、立於不敗!

人在社會本不難,莫讓貪心惹人寒;

多予少取存根本,人間處處是仙壇!

樹無根凋零,人無根落寞,這個“根”就是我們的知足心、包容心、博愛心。

道祖講: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只有做好每一道生活的減法,才能積累幸福人生的加法;只有謹持“三心”才能看到自己人性的閃光,才能成為生活的贏家。

友情提示:關注小編的頭條號,可以查看道德經的全文注釋以及動畫解讀

免責聲明:本文文字、音訊、視頻轉載自網路,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經檢索無法確定原創者,故未標明作者。我們轉載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小編更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