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脾氣越大教育孩子的效果就越差?父母們請深思!

教育最大的死敵, 是你的脾氣。 脾氣越大, 心越遠, 教育效果也就越差!

——頑皮豹

最近, 朋友圈被一則標題為“用最硬的語氣, 說最慫的話”的視頻刷屏——

視頻中, 女孩因犯了錯, 被爸媽打手板後, 回到自己的房間, 想自己靜靜。

可是媽媽不允許她關門, 面對女孩聲嘶力竭地訴求:我想自己靜一靜, 那又怎麼樣。

媽媽仍一遍又一遍無動於衷地質問:你今天做得事情是錯的對的?錯的改不改?錯的該不該受到懲罰?

孩子帶著哭腔極其憤怒地一個個回答——

“錯的, 怎麼樣?”

“改啊, 怎麼樣?”

“該啊, 怎麼樣?”

最後, 她質問媽媽:我已經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你們為什麼還要弄我?我已經按照你們的做了, 為什麼你們還要這麼兇惡的對我?我只想自己靜一靜, 那又怎麼樣?

說實話, 看完這個視頻, 我一點都不覺得好笑, 反而對孩子滿是心疼。

她犯錯後被懲罰的害怕和羞愧, 錯誤被一次一次提及的惱怒和不甘,

只想自己冷靜的情緒不被理解和尊重, 還有因犯錯而爸媽對自己的愛減少的擔憂······

隔著螢幕, 很多網友都表示能感覺到此時孩子的無助和崩潰, 那麼, 為什麼近在咫尺的父母反而卻看不到呢?

其實, 不是看不到, 而是缺少共情能力。

什麼是共情能力?

即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 從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父母缺乏這種能力, 就無法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有時甚至會讓孩子感受到近乎絕情。

更可怕的是, 父母沒有這種能力, 孩子往往對父母也很難產生共情能力。

而這會讓父母子女間產生無法逾越的隔閡, 彼此撒謊, 甚至彼此傷害。

曾認識這樣一位元母親, 她很疼自己的兒子, 特別是在和丈夫離婚後, 她就更對兒子百般關愛。

可是, 無論她做什麼, 兒子都十分厭惡。

她叫孩子起床, 孩子會生氣地怒吼她“滾”;

她給孩子準備早餐牛奶, 孩子會直接把牛奶摔翻;

孩子甚至和她一言不合就動手打架, 並揚言:恨不得把你掐死。

很多不明就裡的人都說,

這孩子就是一白眼狼, 都是她媽媽慣出來的。

然而, 孩子在沒有媽媽在的場合下, 卻永遠是溫和有禮, 謙遜懂事。

為什麼孩子會有如此大的反差?

其實, 不是孩子太無情太冷漠, 而是他需要的很多解釋都沒有在媽媽那裡得到答案!

每一次爭吵, 孩子都會問:

為什麼離婚要隱瞞我?

為什麼要私自替我做決定跟誰過?

為什麼不管我, 別人家都是和父母吃飯, 我從五年級就一直一個人?

為什麼不讓我和我爸聯繫?

媽媽看似很偉大, 然而卻在婚姻傷痛上也讓孩子吃盡苦頭。

她忘記了, 就算婚姻破裂, 對孩子來說, 爸爸還是爸爸, 媽媽也還是媽媽, 孩子的成長, 需要母愛, 也同樣需要父愛;

她忘記了, 孩子是個獨立個體, 就算離婚,

孩子也有權利選擇和誰過, 而不是她就可以私自做決定;

她也忘記了, 自己的苦楚需要給孩子一個解釋, 要撐起母子倆的生活, 就無法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

因為無法感知孩子內心的困惑, 所以她一直緘默不言, 也從不請求孩子的諒解。

而孩子, 卻因此認定媽媽冷血、自私, 對媽媽充滿埋怨和痛恨, 始終無法打開心扉去理解媽媽在婚姻家庭中的難處和絕望。

他們站在兩條平行軌道上, 彼此埋怨、彼此傷害。

著名文學家夏丏尊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而在這裡, 我想說的是, 如果沒有共鳴, 也無從談教育。

唯有先被孩子認可, 然後你的教育才能起作用。

另外,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教授問學生:為什麼人生氣時要喊?

一個學生說:因為不冷靜。

教授又問:為什麼即使那人就在你身邊,還要喊呢?

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來,卻沒有一個滿意答案。

教授最後解釋說:人在生氣的時候,心的距離會拉遠。為了讓對方聽見,才必須喊。但喊的同時,人會更生氣,心的距離更遠,所以要更大聲地喊。

是的,越生氣,越大聲,於是心更遠,彼此更對立。

我們重新看文首那個視頻,是不是也如此?

媽媽大聲質問,孩子大聲認錯。

可是媽媽卻因為無法感受到孩子良好的認錯態度而喋喋不休。

而孩子又因無法感知媽媽的溫柔和諒解,一直處於暴走狀態。

彼此都陷入了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裡。

有人說: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你的壞脾氣。

的確如此。脾氣越大,心離孩子越遠,教育效果也就越差!

相信看過《爸爸去哪兒5》的人都對Jasper拿著大喇叭對爸爸大喊“Can you stopangry now?(你能不生氣嗎)”的片段印象深刻。

Jasper喊斷了爸爸的脾氣,把彼此的心拉近,使爸爸的教育走回了正道。

然而,對我們大多數家庭來說,在家庭教育上,更多需要我們自己步向正軌,做好引導。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讓孩子聽話,而是為了讓TA明事理,懂是非,為了讓TA能激發自身的能量,去更好的成長。

所以,我們教育過程中採取的手段從來都不應該是吼叫,而應該是心與心的呼應。

在此,希望所有喜歡利用脾氣壓制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能音量調小一點,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讓自己的心和孩子的心靠近,唯有如此,才能讓彼此更好地理解,才能讓孩子更好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錯誤,然後一步步走向健康成長之路。

另外,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教授問學生:為什麼人生氣時要喊?

一個學生說:因為不冷靜。

教授又問:為什麼即使那人就在你身邊,還要喊呢?

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來,卻沒有一個滿意答案。

教授最後解釋說:人在生氣的時候,心的距離會拉遠。為了讓對方聽見,才必須喊。但喊的同時,人會更生氣,心的距離更遠,所以要更大聲地喊。

是的,越生氣,越大聲,於是心更遠,彼此更對立。

我們重新看文首那個視頻,是不是也如此?

媽媽大聲質問,孩子大聲認錯。

可是媽媽卻因為無法感受到孩子良好的認錯態度而喋喋不休。

而孩子又因無法感知媽媽的溫柔和諒解,一直處於暴走狀態。

彼此都陷入了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裡。

有人說: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你的壞脾氣。

的確如此。脾氣越大,心離孩子越遠,教育效果也就越差!

相信看過《爸爸去哪兒5》的人都對Jasper拿著大喇叭對爸爸大喊“Can you stopangry now?(你能不生氣嗎)”的片段印象深刻。

Jasper喊斷了爸爸的脾氣,把彼此的心拉近,使爸爸的教育走回了正道。

然而,對我們大多數家庭來說,在家庭教育上,更多需要我們自己步向正軌,做好引導。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讓孩子聽話,而是為了讓TA明事理,懂是非,為了讓TA能激發自身的能量,去更好的成長。

所以,我們教育過程中採取的手段從來都不應該是吼叫,而應該是心與心的呼應。

在此,希望所有喜歡利用脾氣壓制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能音量調小一點,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讓自己的心和孩子的心靠近,唯有如此,才能讓彼此更好地理解,才能讓孩子更好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錯誤,然後一步步走向健康成長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