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知識的狂歡:知識能解決“中產焦慮”嗎

我們一直對知識有著嚴重功利化的認知。 歷史上, 老百姓向來尊敬讀書人, 甚至對讀書的工具也連帶尊敬起來, 比如“敬惜字紙”說的是, 寫了字的紙不能隨便丟棄, 要隆重地燒掉。 但究其原因, 人們真正尊敬的並不是讀書人, 也不是知識本身, 而是讀書人做官的機會——在“學而優則仕”的體制下, 一個讀了書的農民子弟可以“朝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人們對讀書人的敬意, 不過是權力崇拜的延伸罷了。

這也不可避免地讓人想到, 如果有一天, 讀書不能使人做官, 那麼人們還會尊敬讀書人, 還會像“敬惜字紙”那般尊重知識嗎?

今天看來, 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今天的學習雖然不能使人做官, 卻會帶來財富。 不要說職場上收入和學歷多半是成正比的, 就說這幾年風口創業的成功者, 大多數也都有高學歷背景。 知識創造財富的現象如此普遍, 以至於人們宣稱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來了:如果知識既不能帶來權力, 也不能帶來財富, 還會有人愛知識嗎?

答案仍然是肯定的。 因為知識還可以治療恐慌。 在上一輪知識變現的風口上, 知識服務商和運營商成功地把“中產焦慮”轉化為“知識恐慌”, 讓中產階層相信, 知識仍然可以維繫住他們的地位, 他們可以通過學習獲得基本的安全感。

在這裡, 用知識解決焦慮的原理, 並不在於知識有什麼用, 而是把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中產地位脆弱)轉化成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強化學習), 從而把不可解的焦慮轉化為可以控制和把握的恐慌。 最重要的也不是學到了什麼, 而是用學習填滿自己的時間, 讓自己感到充實,

就沒有時間去恐慌了。

知識的力量是有邊界的。

文章節選自《南風窗》2017年第23期

全文連結:http://www.qikan.com.cn/article/duzh20180214.html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