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千年鹽都,被淡忘的不只是人文歷史,還有那些曾經輝煌的時光

說起海南, 會馬上想到三亞,

不知道它還有個海口;

說起山東, 會馬上想到青島,

不知道它還有個濟南;

說起福建, 會馬上想到廈門,

不知道它還有個福州。

同樣,

外地人一般說起四川, 就把四川分成了兩類。

一類叫成都, 一類叫成都以外的城市。

而四川呢?

知道甘孜阿壩涼山是少數民族聚居地,

有優美的自然風光;

知道簡陽羊肉湯攀枝花的鋼;

知道宜賓五糧液內江張大千;

知道雅安大熊貓綿陽科技城,

所以有人說, 說起自貢——

除了一句“zhi貢人”的調侃,

還剩什麼呢?

自貢, 千年鹽都, 被淡忘的不只是人文歷史, 還有那些曾經輝煌過的時光。

面積最小的城市

面積僅4373.13k㎡的自貢, 是全四川行政面積最小的城市, 但很少有人知道, 自貢是中華民國最早建制的二十個市之一, 近代及以前的自貢因產井鹽而富商雲集, 曾經是中國最富庶的城市之一, 也作為抗日戰爭中捐款額度全國最高的城市, 記錄於軍方資料中。

釜溪河北岸的“還我河山”就是當年國民黨著名將領馮玉祥為富商捐款之善舉所題寫。 自貢市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天然氣的地方, 四川省最早的省轄市和工業重鎮。 中華民國時期, 自貢為四川經濟最發達, 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眾所周知, 自貢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和“美食之府”之稱, 而這些美譽似乎被其它人遺忘, 只剩下自貢人自己津津樂道。 而外地人, 甚至是新一代的自貢人, 關於下面這些東西, 又知道多少呢?

千年鹽都

在古代, 鹽由官府把持, 稱為“官鹽”, 有鹽就意味著有錢, 自貢境內大量的采鹽遺跡反映了自貢近2000年悠久的鹽業歷史文化, 綜合體現了中國古代鑽井技術發展的水準。 著名的鹽井遺址——燊海井是運用簡易材料和高超的鑽井技術鑿成的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 享有“鑿井奇觀”和“天下第一”的美譽。

它的鑿成,不僅是中國古代鑽井工藝成熟的重要標誌,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中既有世界唯一的一套中國古代鑽治井工具群,又有堪稱“中國最古老股票”的一大批鹽業契約,還有反映雲南、西藏等鹽區的鹽業文物。鹽業歷史博物館完整地展現了自貢乃至中國井鹽生產、發展的歷史畫卷,對“千年鹽都”的內涵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

自貢地區的井鹽業,肇始于東漢時期,唐宋時已聞名全川,乾隆時成為四川五大中心產場之一,嘉道時成為四川三大中心產場之一,咸豐同治年間,更成為四川井鹽中心產場,年產鹽三百多萬擔,銷售川、滇、黔、湘、鄂二百餘州縣,供全國十分之一人口食用,鹽都之稱,名播中外,成為"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

恐龍之鄉

四川自貢是我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這一帶侏羅紀的陸相地層相當發育,恐龍化石就埋藏在侏羅紀早、中期陸地層中,而此期的恐龍化石正是世界恐龍研究中的薄弱環節,所以自貢的恐龍化石為世界研究恐龍的演化,提供了豐富的關鍵性的原始資料。

自貢市東北郊大山鋪恐龍化石發掘現場,距自貢市區11公里。是我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又一大型現場博物館。恐龍埋藏遺址有1900平方米,可見到多種恐龍的骨骼錯落交織,分佈在近水準狀延伸的砂岩層中,是巨大恐龍墓地的縮影。

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中國首座集恐龍化石原地保護、標本展示和科學研究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博物館,實現了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新突破。它是亞洲最大並唯一擁有化石埋藏遺址的恐龍博物館,自貢博物館在世界上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合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

南國燈城

在千百年來廣布年節燈會的神州大地上,自貢燈會脫穎而出,中國彩燈,飲譽古今;自貢燈會,久負盛名。勤勞智慧的自貢人民,不僅將無與倫比的井鹽技術奉獻給了世界,而且將美輪美奐的彩燈工藝貢獻給了人類。

自貢燈會,源遠流長,名聞遐邇,近十年來更以其獨具的風韻,特有的魅力,載譽中外,走向世界,被稱自貢奇觀的“三絕之一”。為弘揚民族文化,促進燈文化交流和發展,1992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自貢市籌集鉅資,在自貢彩燈公園修建了目前我國唯一的關於彩燈文化的專業博物館——中國彩燈博物館。

自貢燈會有著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鮮明的特色。它薈萃了中國燈文化的風采,贏得了“天下第一燈”的美稱,自貢燈會氣勢之磅礴,燈組之奇巧,工藝之精湛,地方風情之濃烈,在國內外首屈一指,是中國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的傑出代表,體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美食之府

清中葉時的自貢,百里鹽場,市井繁華,酒肆林立,會館密佈。不同層面的飲食消費和嗜好,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交融,使自貢逐步形成了獨具風味的鹽幫菜系。

自貢鹽幫菜分為鹽商菜、鹽工菜、會館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為三大類別。鹽幫菜以味厚、味重、味豐為其鮮明的特色。最為注重和講究調味。除具備川菜"百菜百味、烹調技法多樣"的傳統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濃、辣鮮刺激"的特點。鹽幫菜善用椒薑,料廣量重,選材精道,煎、煸、燒、炒,自成一格;煮、燉、炸、溜,各有章法。尤擅水煮與活渡,形成了區別於其他菜系的鮮明風味和品位。

昔時鹽幫菜,於川菜系獨樹一幟,在小河幫堪稱翹楚。倍受顯貴稱奇、賢達稱道;食者傾心、聞者傾慕。由鹽都而成都,由蓉城而京城,歷久彌新,口碑相傳,業已成為在餐飲界頗具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著名品牌。

自貢很小,但不是沒有美麗的風景。

今天的自貢,有中國大陸首個以城市名命名的世界級地質公園,

有自貢國際恐龍燈會,西秦會館和燊海井,榮縣大佛、富順文廟,

有無數自貢人悉心打造的美好家園,

也許現在還有一些朋友不知道自貢,

但每一個自貢人都在努力向世界,證明這個城市的存在。

它的鑿成,不僅是中國古代鑽井工藝成熟的重要標誌,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中既有世界唯一的一套中國古代鑽治井工具群,又有堪稱“中國最古老股票”的一大批鹽業契約,還有反映雲南、西藏等鹽區的鹽業文物。鹽業歷史博物館完整地展現了自貢乃至中國井鹽生產、發展的歷史畫卷,對“千年鹽都”的內涵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

自貢地區的井鹽業,肇始于東漢時期,唐宋時已聞名全川,乾隆時成為四川五大中心產場之一,嘉道時成為四川三大中心產場之一,咸豐同治年間,更成為四川井鹽中心產場,年產鹽三百多萬擔,銷售川、滇、黔、湘、鄂二百餘州縣,供全國十分之一人口食用,鹽都之稱,名播中外,成為"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

恐龍之鄉

四川自貢是我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這一帶侏羅紀的陸相地層相當發育,恐龍化石就埋藏在侏羅紀早、中期陸地層中,而此期的恐龍化石正是世界恐龍研究中的薄弱環節,所以自貢的恐龍化石為世界研究恐龍的演化,提供了豐富的關鍵性的原始資料。

自貢市東北郊大山鋪恐龍化石發掘現場,距自貢市區11公里。是我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又一大型現場博物館。恐龍埋藏遺址有1900平方米,可見到多種恐龍的骨骼錯落交織,分佈在近水準狀延伸的砂岩層中,是巨大恐龍墓地的縮影。

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中國首座集恐龍化石原地保護、標本展示和科學研究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博物館,實現了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新突破。它是亞洲最大並唯一擁有化石埋藏遺址的恐龍博物館,自貢博物館在世界上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合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

南國燈城

在千百年來廣布年節燈會的神州大地上,自貢燈會脫穎而出,中國彩燈,飲譽古今;自貢燈會,久負盛名。勤勞智慧的自貢人民,不僅將無與倫比的井鹽技術奉獻給了世界,而且將美輪美奐的彩燈工藝貢獻給了人類。

自貢燈會,源遠流長,名聞遐邇,近十年來更以其獨具的風韻,特有的魅力,載譽中外,走向世界,被稱自貢奇觀的“三絕之一”。為弘揚民族文化,促進燈文化交流和發展,1992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自貢市籌集鉅資,在自貢彩燈公園修建了目前我國唯一的關於彩燈文化的專業博物館——中國彩燈博物館。

自貢燈會有著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鮮明的特色。它薈萃了中國燈文化的風采,贏得了“天下第一燈”的美稱,自貢燈會氣勢之磅礴,燈組之奇巧,工藝之精湛,地方風情之濃烈,在國內外首屈一指,是中國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的傑出代表,體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美食之府

清中葉時的自貢,百里鹽場,市井繁華,酒肆林立,會館密佈。不同層面的飲食消費和嗜好,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交融,使自貢逐步形成了獨具風味的鹽幫菜系。

自貢鹽幫菜分為鹽商菜、鹽工菜、會館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為三大類別。鹽幫菜以味厚、味重、味豐為其鮮明的特色。最為注重和講究調味。除具備川菜"百菜百味、烹調技法多樣"的傳統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濃、辣鮮刺激"的特點。鹽幫菜善用椒薑,料廣量重,選材精道,煎、煸、燒、炒,自成一格;煮、燉、炸、溜,各有章法。尤擅水煮與活渡,形成了區別於其他菜系的鮮明風味和品位。

昔時鹽幫菜,於川菜系獨樹一幟,在小河幫堪稱翹楚。倍受顯貴稱奇、賢達稱道;食者傾心、聞者傾慕。由鹽都而成都,由蓉城而京城,歷久彌新,口碑相傳,業已成為在餐飲界頗具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著名品牌。

自貢很小,但不是沒有美麗的風景。

今天的自貢,有中國大陸首個以城市名命名的世界級地質公園,

有自貢國際恐龍燈會,西秦會館和燊海井,榮縣大佛、富順文廟,

有無數自貢人悉心打造的美好家園,

也許現在還有一些朋友不知道自貢,

但每一個自貢人都在努力向世界,證明這個城市的存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