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航空史上第一位飛行家潘世忠是青浦人

20世紀初, 就在上海青浦區趙巷鎮方東村, 誕生了一位傑出的飛行家——潘世忠。

潘世忠——中國近代航空史上的第一位飛行家。 他不但是最早的上海飛行家, 也是中國航空史上的第一顆明星。

1889年(清光緒15年), 潘世忠出生于一個建築師家庭。 從童年起, 潘世忠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家庭薰陶, 父親的刻苦勤奮、一絲不苟, 潛移默化影響了他的一生。 上小學時, 潘世忠讀書就很用功。 他聰明好動又貪玩, 鄉村的田野寬廣而又芬芳, 充滿了誘惑。 放學後, 潘世忠就以一顆童心自己折紙飛機, 做竹蜻蜓, 在田野邊盡情玩耍,

讓最初的想像馳騁在故鄉的天空上……

小學畢業後, 父親把潘世忠送到了上海徐匯中學讀書。 天資聰明的潘世忠學習成績優良, 動手能力也極強, 他對機械發生了興趣, 能把家裡一座臺式擺鐘拆開後又重新裝好。 父親贊許的目光, 無疑是最好的鼓勵。

一個人的中學時代往往充滿理想和憧憬, 然而, 潘世忠的中學時代卻碰上了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攻陷北京, 戰亂不停、民不聊生。 清政府腐敗無能, 給人民帶來災難和失望, 哪裡有一片平和的環境能實現他的理想呢?

潘世忠

1904年秋, 父親把潘世忠送上了去法國的輪船, 讓他以勤工儉學的方式到深造。 告別了青浦趙巷這片眷念的故土, 告別了坦蕩奔流的黃浦江, 潘世忠要去異國他鄉圓一個強國夢。

飄過印度洋, 穿越了蘇伊士運河, 當輪船進入地中海時, 潘世忠不由舒了一口氣。 20多天枯燥的海上生活讓他感到焦灼。 他靠在船欄旁一面欣賞著地中海風光, 一面想, 什麼時候人能像鳥一樣飛起來就好了, 可以免去長途旅行的勞頓之苦,

還可以縮短航程。 他相信這一天會很快來到的。 是的, 這個夢想最初在古老的神話故事裡也能得到詮釋, 哪吒的風火輪、印度神話中的飛毯乃至希臘神話傳說中海神的馬——一輛由4匹有翼的馬拽著的發光的金車, 如箭一樣從深海中升起……這些豐富大膽的幻想, 拓展著人類的思維與實踐空間。

回顧一部航空史, 從最初的滑翔機到現代的超音速、無人駕駛飛機, 人類一步一個腳印, 直到征服天空。 當然, 萬事開頭難, 但沒有難倒對未來充滿夢想的人。 潘世忠先後進了里爾機械專門學校和蘭斯特伯多生飛行學校學習。 里爾是法國北部一個中小城市, 靠近比利時邊界, 那裡有比較集中的紡織業、機車、機械工業。

從小對機械懷有濃厚興趣的潘世忠, 在那裡開了眼界。 而蘭斯則是法國東北部一個中小城市, 那裡除了冶金、食品等工業之外, 還有一家特伯多生飛行學校。 潘世忠的勤奮刻苦博得了法國老師的讚揚。

在蘭斯學習期間, 傳來一條轟動世界的新聞, 整個學校都沸騰了——1908年9月,

美國俄亥俄洲但頓市的萊特兄弟在邁爾堡閱兵場舉行了公開的飛機飛行表演, 飛機在空中飛行了31分11秒, 這標誌著人類千百年來飛上天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潘世忠激動之餘, 又未免有點自卑, 中國在世界上是一個大國, 歷史悠久, 有幾千年的文明, 然而, 無論從國力還是科學技術水準來說都和美國相差一大截。 美國的飛機上天了, 中國卻還八字沒有一撇呢!想到這裡, 潘世忠焦急不安起來。

將近8年的學習實踐, 為潘世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11年12月, 年輕的潘世忠以飛行技術優秀, 獲得了法蘭西國防航空聯合會證書。

光陰荏冉, 在法近8年時間裡, 潘世忠忙於學業, 只去過一次巴黎, 無論是漫步在巴黎美麗的塞納河邊, 還是走進金碧輝煌的羅浮宮,他總會想起自己的祖國,想起上海的黃埔江,想起上海的家鄉青浦趙巷方東村。當潘世忠佇立在塞納河南岸,仰面眺望拔地而起、線條優美的艾菲爾鐵塔時,不由浮思聯翩。那些看似冰冷無情的鋼鐵構件,在建築設計師艾菲爾的手中卻構築成一件曠世的精美藝術傑作。潘世忠從一位法國老師那裡瞭解到,艾菲爾建造的鐵塔在當時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為了全面考量鐵塔受風力、溫度等影響的因素,設計師曾在巴黎郊外建造了一個空氣動力實驗室,僅設計圖紙就畫了五百余張。艾菲爾種嚴謹務實、一絲不苟的精神令人折服,聯想到自己今後的藍圖,潘世忠已是摩拳擦掌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潘世忠按捺不住了,他決定馬上回國。學業有成的他回國後被任命為中華民國臨時副總統顧問,管理飛艇事務。一年後,他被調離南京,到北京南苑航空學校任教官。1914年5月,兼任航空學校工廠廠長。

當時,南苑航空學校學習課程分學科與術課,學科有航空學、機械學、氣象學、陸海軍戰術及戰史、外語等;術課則以訓練飛行為主,拆裝發動機和飛機修理為輔。潘世忠在南苑航空學校期間,潛心研製各種類型的飛機,夜以繼日,不遺餘力。

1913 年,潘世忠設計製造的“1 號”飛機,這是中國人在本土自行設計製造且完成飛行的第一例

1913年10月12日,潘世忠在北京南苑操場作飛行表演,他駕駛著親自設計製造的飛機滑行升空,然後繞著總統府、參謀部、舊城牆飛行,高度達1500米。他的飛行技術不僅使同胞感奮,就是海外航空界人士也為之折服。潘世忠的業績從此被載入中國航空史冊,成為第一個在自己國土上用自製飛機飛行的中國飛行家。

1914年3月,南苑航空學校經過一階段的準備和訓練,進入高級飛行階段。其間,潘世忠對自製的飛機不斷進行改進測試,可謂嘔心瀝血。就在當月11日,由校長秦國鏞、主任教官曆汝燕、學員章斌各駕駛一架飛機,完成了北京至河北保定的航線飛行課目。這也是中國國內首次航線飛行,被載入史冊。

同許多愛國知識份子一樣,潘世忠埋頭苦幹,報效祖國的鴻鵠之志雖然得到了實現,但是在當時軍閥混戰,賣國屈辱條約接連簽訂的背景下,潘世忠的心常常不能平靜下來。1917年7月1日,張勳等在北京擁護已被廢的溥儀復辟,全國一片譁然。潘世忠聞訊後,十分氣憤,毅然駕機討伐,在皇宮上空盤旋,並投擲石塊,以示抗議。

1920年1月,潘世忠被任命為航空工廠廠長。後因腦傷致疾,他舉家回到上海。1930年夏天,潘世忠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年僅41歲。

“九萬里風鵬正舉。”潘世忠雄心勃發,無奈英年早逝,令人痛惜。然而,他的名字與禦風前行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上海青浦趙巷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留在了中國航空史冊裡。

還是走進金碧輝煌的羅浮宮,他總會想起自己的祖國,想起上海的黃埔江,想起上海的家鄉青浦趙巷方東村。當潘世忠佇立在塞納河南岸,仰面眺望拔地而起、線條優美的艾菲爾鐵塔時,不由浮思聯翩。那些看似冰冷無情的鋼鐵構件,在建築設計師艾菲爾的手中卻構築成一件曠世的精美藝術傑作。潘世忠從一位法國老師那裡瞭解到,艾菲爾建造的鐵塔在當時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為了全面考量鐵塔受風力、溫度等影響的因素,設計師曾在巴黎郊外建造了一個空氣動力實驗室,僅設計圖紙就畫了五百余張。艾菲爾種嚴謹務實、一絲不苟的精神令人折服,聯想到自己今後的藍圖,潘世忠已是摩拳擦掌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潘世忠按捺不住了,他決定馬上回國。學業有成的他回國後被任命為中華民國臨時副總統顧問,管理飛艇事務。一年後,他被調離南京,到北京南苑航空學校任教官。1914年5月,兼任航空學校工廠廠長。

當時,南苑航空學校學習課程分學科與術課,學科有航空學、機械學、氣象學、陸海軍戰術及戰史、外語等;術課則以訓練飛行為主,拆裝發動機和飛機修理為輔。潘世忠在南苑航空學校期間,潛心研製各種類型的飛機,夜以繼日,不遺餘力。

1913 年,潘世忠設計製造的“1 號”飛機,這是中國人在本土自行設計製造且完成飛行的第一例

1913年10月12日,潘世忠在北京南苑操場作飛行表演,他駕駛著親自設計製造的飛機滑行升空,然後繞著總統府、參謀部、舊城牆飛行,高度達1500米。他的飛行技術不僅使同胞感奮,就是海外航空界人士也為之折服。潘世忠的業績從此被載入中國航空史冊,成為第一個在自己國土上用自製飛機飛行的中國飛行家。

1914年3月,南苑航空學校經過一階段的準備和訓練,進入高級飛行階段。其間,潘世忠對自製的飛機不斷進行改進測試,可謂嘔心瀝血。就在當月11日,由校長秦國鏞、主任教官曆汝燕、學員章斌各駕駛一架飛機,完成了北京至河北保定的航線飛行課目。這也是中國國內首次航線飛行,被載入史冊。

同許多愛國知識份子一樣,潘世忠埋頭苦幹,報效祖國的鴻鵠之志雖然得到了實現,但是在當時軍閥混戰,賣國屈辱條約接連簽訂的背景下,潘世忠的心常常不能平靜下來。1917年7月1日,張勳等在北京擁護已被廢的溥儀復辟,全國一片譁然。潘世忠聞訊後,十分氣憤,毅然駕機討伐,在皇宮上空盤旋,並投擲石塊,以示抗議。

1920年1月,潘世忠被任命為航空工廠廠長。後因腦傷致疾,他舉家回到上海。1930年夏天,潘世忠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年僅41歲。

“九萬里風鵬正舉。”潘世忠雄心勃發,無奈英年早逝,令人痛惜。然而,他的名字與禦風前行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上海青浦趙巷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留在了中國航空史冊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