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銳參考|這四個國家要組成“亞洲北約”聯手對付中國?!

最近幾天, 因為在新德里召開的一場會議, 印度媒體有些“得意忘形”:

“中國是‘破壞性’的大國, 必須受到遏制”、“不能允許地區霸淩”、“四國海軍將領共議如何牽制中國”……

印度媒體報導截圖

這些聳人聽聞的標題, 都來自印媒對上周在新德里召開的瑞辛納對話會的報導:以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斯為代表的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軍方官員, 接連對中國發難。

這場標榜維護地區安全的會議, 最終成了四國“抱團吐槽中國”的一場鬧劇。

就連美國《外交學者》雜誌也感歎稱, 如果試圖從印度召開的這場論壇去看國際格局,

“你只會看到一個嘈雜混亂的世界!”

四國要抱團“對付”中國, 印媒問:“我們能領頭嗎?”

上週四(18日), 瑞辛納對話會的最後一天。 美日印澳軍方代表參加的“如何維護印太地區的海上秩序”分會, 將大量時間耗費在了“指責”中國上。

先是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斯妄稱, 他認為中國是“印太”地區“搞破壞”的強國。

資料圖: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斯

為了表明自己“有憑有據”, 印度海軍參謀長蘇尼爾·蘭巴又一次拿中國租賃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說事”, 污蔑中國“在建設不必要的港口和基礎設施”。

類似的“信口雌黃”也出現在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河野克俊的發言中, 他指責稱中國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張”, 並同時提議:美日印澳四國必須合作“孤立”中國, 迫使中國改變。

這個“建議”一出口, 就令印度媒興奮不已。

印度“ThePrint”新聞網站急不可耐地跳出來發問:“那麼問題來了, 印度能領導這個聯盟嗎?”

印度“ThePrint”新聞網站截圖

報導還自問自答地總結出“三大要點”, 並宣稱不論是在軍事力量, 還是思維和驅動力上, 唯一能領導“四國聯盟”取得實際成效的國家只有印度。

然而諷刺的是, 或許是為了“避嫌”, 印媒同時引用印度陸軍總參謀長拉瓦特的話來闡述動機, 卻一不小心透露了其“真心話”——

拉瓦特不久前表示:印度與其他三國抱團,

目的是為了確保“我們在亞洲不會真正遭到孤立”。

此地無銀!澳學者叫囂:“我們四個民主國家無需為此尷尬”

值得一提的是, 小銳注意到, 相比印媒忘乎所以的“興奮”, “四國聯盟”在其他三國的國內輿論中卻呈現出各自不同的反響。

在澳大利亞, 不久前因為炒作“反華”鬧劇而遭到中國外交部痛批的澳洲媒體顯得相對低調, 沒有密集報導此次會議。

只有《悉尼先驅晨報》提到, 澳軍事學者羅裡· 梅德卡夫從會議現場發推文“直播”, 並宣稱, 自己“正在見證歷史”。

《悉尼先驅晨報》報導截圖

接受澳媒採訪時, 梅德卡夫“此地無銀”地表示:他認為四國抱團都是因為中國的影響所致, “這既非四國在匆忙組成‘亞洲北約’, 我們四個民主國家也無需對此感到尷尬。

而在日本, NHK電視臺網站的一篇關於瑞辛納對話會的簡短報導中, 主要談到四國官員表達了加強合作的重要性。

日本NHK電視臺網站報導截圖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 安倍政府宣導的所謂“印太戰略”頻頻見諸日媒。

2018年新年的第一周,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先後訪問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日本共同社稱,他此行最大目的是介紹安倍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並爭取支持。而在訪問地,河野“隱約流露出針對與這幾國加深聯繫的中國進行對抗的意識”。

在美國媒體看來,美軍高官在瑞辛納對話會上直指中國的言論,背後離不開特朗普試圖佈局地緣政治的“一盤大棋”。

2017年年末白宮正式公佈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中“印太”取代“亞太”,正式成為美國官方的地緣戰略詞彙。

就在本周,美國國防部發表其《2018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幾天後,防長馬蒂斯開始了對印尼和越南的訪問,美媒稱,這似乎也是兌現“印太”戰略的一步棋局。

1月22日,正在印尼訪問的美國防長馬蒂斯與印尼外長蕾特諾舉行會晤。

“不論‘亞洲北約'是否會成形,中國都應做好應對措施”

無論四國媒體拿出怎樣的措辭,毫無疑問的是,美日印澳四國“抱團”再次引發了外界對於“四國同盟”或者“亞洲版北約”的疑慮。

就在不久前的2017年11月,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東盟峰會間隙,美日印澳四國的官員也進行了一次會晤。

2017年11月的印媒報導截圖

儘管會議的級別並不高,對外也比較低調,但卻有著一個高調的目標——重啟“四國同盟”。

在此之前,“四國安全對話”已經擱置了十年之久。

2007年,美國一手促成了“四國同盟”:先是當年3月推動日本與澳大利亞簽訂《日澳安全保障聯合宣言》,進而將其擴展成為有美日印澳四國共同參與的戰略對話機制,並於5月舉行了第一輪四國戰略對話。

然而一系列緊鑼密鼓的行動之後,四國對話卻沒有了下文。

“將四方聚到一起當時被視為過於挑釁”,英國《金融時報》去年年底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評價。而俄羅斯衛星網採訪的專家說,這是因為“印度和澳大利亞對其工作興趣不大,也不想破壞與中國的關係”。

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截圖

因此,這一次,四國官員再次舉行會晤,被認為“是一個重大改變”。

“實際上,美日印澳這四個國家早就希望能夠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建立對中國進行圍堵的戰略同盟。”

鳳凰衛視評論員、軍事學者宋忠平告訴小銳,這一次所謂的對話會,恰恰是“把中國作為最大的假想敵”再一次確定了下來。

他指出,這四個國家姑且可以稱之為“亞洲北約”,聯繫到不久前所謂的“溫哥華集團會議”(由美國、加拿大召集的朝鮮問題溫哥華外長會議),可以被視為冷戰之後再一次軍事結盟的體現。

在宋忠平看來,不管這四個國家能不能聯合在一起、能不能把這個“亞洲北約”做成,從中國的角度來講都必須做好應對的措施。“包括在維護南海和東海領土島礁的權益,我們也都必須採取斷然的措施,來維護自己的國家安全。這也是毫不含糊、應該做的事情。”

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宋忠平也認為,“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這四個國家的抱團和‘溫哥華集團’終將會土崩瓦解。”

同樣地,對於所謂“亞洲版北約”,中國網友也看得很明白:“中國不可掉以輕心!做到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有網友如是評論道。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先後訪問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日本共同社稱,他此行最大目的是介紹安倍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並爭取支持。而在訪問地,河野“隱約流露出針對與這幾國加深聯繫的中國進行對抗的意識”。

在美國媒體看來,美軍高官在瑞辛納對話會上直指中國的言論,背後離不開特朗普試圖佈局地緣政治的“一盤大棋”。

2017年年末白宮正式公佈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中“印太”取代“亞太”,正式成為美國官方的地緣戰略詞彙。

就在本周,美國國防部發表其《2018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幾天後,防長馬蒂斯開始了對印尼和越南的訪問,美媒稱,這似乎也是兌現“印太”戰略的一步棋局。

1月22日,正在印尼訪問的美國防長馬蒂斯與印尼外長蕾特諾舉行會晤。

“不論‘亞洲北約'是否會成形,中國都應做好應對措施”

無論四國媒體拿出怎樣的措辭,毫無疑問的是,美日印澳四國“抱團”再次引發了外界對於“四國同盟”或者“亞洲版北約”的疑慮。

就在不久前的2017年11月,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東盟峰會間隙,美日印澳四國的官員也進行了一次會晤。

2017年11月的印媒報導截圖

儘管會議的級別並不高,對外也比較低調,但卻有著一個高調的目標——重啟“四國同盟”。

在此之前,“四國安全對話”已經擱置了十年之久。

2007年,美國一手促成了“四國同盟”:先是當年3月推動日本與澳大利亞簽訂《日澳安全保障聯合宣言》,進而將其擴展成為有美日印澳四國共同參與的戰略對話機制,並於5月舉行了第一輪四國戰略對話。

然而一系列緊鑼密鼓的行動之後,四國對話卻沒有了下文。

“將四方聚到一起當時被視為過於挑釁”,英國《金融時報》去年年底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評價。而俄羅斯衛星網採訪的專家說,這是因為“印度和澳大利亞對其工作興趣不大,也不想破壞與中國的關係”。

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截圖

因此,這一次,四國官員再次舉行會晤,被認為“是一個重大改變”。

“實際上,美日印澳這四個國家早就希望能夠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建立對中國進行圍堵的戰略同盟。”

鳳凰衛視評論員、軍事學者宋忠平告訴小銳,這一次所謂的對話會,恰恰是“把中國作為最大的假想敵”再一次確定了下來。

他指出,這四個國家姑且可以稱之為“亞洲北約”,聯繫到不久前所謂的“溫哥華集團會議”(由美國、加拿大召集的朝鮮問題溫哥華外長會議),可以被視為冷戰之後再一次軍事結盟的體現。

在宋忠平看來,不管這四個國家能不能聯合在一起、能不能把這個“亞洲北約”做成,從中國的角度來講都必須做好應對的措施。“包括在維護南海和東海領土島礁的權益,我們也都必須採取斷然的措施,來維護自己的國家安全。這也是毫不含糊、應該做的事情。”

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宋忠平也認為,“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這四個國家的抱團和‘溫哥華集團’終將會土崩瓦解。”

同樣地,對於所謂“亞洲版北約”,中國網友也看得很明白:“中國不可掉以輕心!做到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有網友如是評論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