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邊走邊思|電動汽車密謀變革創新,燃料電池汽車或將勝出

邊走邊思

《邊走邊思》是汽車行業資深人士邊思遠在“E車匯”開設的專欄, 它將成為今後我們每週的固定欄目, 希望您能從中獲取知識。

這曾是一個很尷尬的成績單:2016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榜上, 只有上汽有64輛的燃料電池汽車產量, 即使氫能最有可能產業化的燃料電池客車領域, 只有宇通加福田的8輛的產量。

但如果, 你現在的認知還停留一年前——新能源汽車就是電動汽車就是純電動汽車, 說明你好久都沒學習和接受新東西了。

1月20-21日在京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 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最高規格最有深度的行業峰會之一, 是研討和探索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饕鬄盛宴。

這次論壇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政學商企對電動汽車、對純電動汽車、對清潔汽車、對燃料電池汽車有了新的認識, 且還空前比較趨同。

中國電動汽車的積極宣導者和推動者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論壇中提及:燃料電池的電堆功率密度已超2公斤/升, 研發的70兆帕車載高壓供氫系統以及70兆帕的氫氣罐的標準也正在形成的過程當中, 可能不久就會公佈;現在純電動汽車雖然發展快, 但是功能性能上還是有短板, 續駛里程就是一個短板,

而且續駛里程不能簡單的用增加電池的辦法解決, 因為電池增加了, 重量也增加了, 單位耗能反而增加了。 它的功能也還沒有完全覆蓋汽車市場東西南北的要求, 特別是北部的低溫, 怎麼樣能夠克服, 這就需要我們共同的繼續探索創新發展的方向和策略。

萬部長肯定龍頭企業神華正在佈局氫能加氫設施, 為未來進入氫能源設施、為未來的清潔能源的發展做了很多這方面的工作。 實際上氫能源的應用的範圍更廣, 在很多領域都需要發展。 過去一年, 科技部加大開放和國際合作的力度, 在推進全球協同創新方面構建了多邊合作平臺。 比如說去年的清潔能源部長會議和創新使命部長會議,

都明確了在電動汽車方面EV30, 就是到2030年30%新能源汽車的挑戰, 國際氫能夥伴計畫和國際能源署的先進燃料電池的合作也在推廣。

中美清潔能源的聯合研究中心、中德電動汽車的聯合研究中心也正在發展, 科技部還主動倡議發起國際組織——國際氫能協會,

來自於12個國家、46家國內外的機構共同參與了發展, 得到全球環境基金的合作與支持, 將在新能源汽車和可再生能源運用範圍當中實現商業化推廣。

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深刻認識和見解的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 從我國產業發展來看,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保有量的不斷提高, 產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一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逐步凸顯。 例如, 燃料電池汽車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還在拉大, 以企業為主體, 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還亟待完善, 必須不忘初心, 一步一個腳印, 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加快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爭取早日實現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

不僅是官方,還有半官方機構的佐證。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最高規格的智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陳清泰理事長直言,電動汽車與可再生能源的結合將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支柱之一。孤立的把汽車動力從燃油轉向電力並沒有太大意義。電動車要做到綠色減排,依託的是可再生能源的供電,而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則有賴於消納和存儲間歇性電能的載體,儲電能力不足,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車載電池是一個個移動儲能點,也是一個個移動微電源,通過能源互聯網的銜接,可以與再生能源形成最佳組合。

要知水的深淺和冷暖,最有發言權的也是時代的弄潮族。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化創新的先鋒者長江汽車董事長曹忠就是其中一位。他指出,從技術進步來看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與替代是必然趨勢,在某一個節點就可以實現,但是業界要有清晰的認知,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要有解決階段性問題的方法和辦法,不然達到結果的時間節點就會推後。在電動汽車占比依舊處於3%的第一市場階段,唯有堅持細分市場的替代戰略才能快速實現向20%的第二市場階段提升,在這個歷史階段,解決續航里程焦慮是一個現實且必須面對的問題。

到2020年的時間已經很短了,外有國際品牌虎視眈眈、時刻準備著進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內有傳統汽車快速切換、紛紛加碼新能源汽車。時不我待,視窗期時間已經不多了,單純依靠純電動的技術路線並不能滿足市場替代戰略(解決里程焦慮)的現實需求。長江汽車認為,現階段氫-電混合將是最為適合的技術路線,必將在替代燃油汽車的細分市場戰略中發揮主力作用。

開啟清潔能源自主的新紀元是人類夢想。我國政府多次作出過減碳減排的莊嚴承諾,推廣氫能可以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滲透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治理大氣環境污染和霧霾做出較大貢獻。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氫能源技術開發與運用,可顛覆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改變以石油為中心的地緣政治格局,改善我國能源安全。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符合當今世界潮流,必須搶佔產業制高點,帶動我國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耐人尋味的是,在這次論壇召開的前一天1月19日,上海化學工業區與上汽集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雙方將充分利用各方的優勢資源,結合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和智慧互聯產業規劃,共同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產品的商業化運營,將上海化學工業區打造成氫能示範基地,並開展各類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行及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行。此次戰略合作,是各方共同推進燃料電池商業化運營和產業鏈生態建設,加快構建應用驅動發展模式的重要探索。

如果說世界上有兩條路——用腿走路的是現實,用心闖路的夢想,那麼,以氫氣為動力源的交通工具,這條未來的交通夢想,似乎並不遙遠。有人說,沒有氧活不了,沒有氫活不好。氫氣將提升現代人的生活品質,造福美麗中國、美好生活、美妙世界。

不僅是官方,還有半官方機構的佐證。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最高規格的智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陳清泰理事長直言,電動汽車與可再生能源的結合將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支柱之一。孤立的把汽車動力從燃油轉向電力並沒有太大意義。電動車要做到綠色減排,依託的是可再生能源的供電,而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則有賴於消納和存儲間歇性電能的載體,儲電能力不足,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車載電池是一個個移動儲能點,也是一個個移動微電源,通過能源互聯網的銜接,可以與再生能源形成最佳組合。

要知水的深淺和冷暖,最有發言權的也是時代的弄潮族。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化創新的先鋒者長江汽車董事長曹忠就是其中一位。他指出,從技術進步來看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與替代是必然趨勢,在某一個節點就可以實現,但是業界要有清晰的認知,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要有解決階段性問題的方法和辦法,不然達到結果的時間節點就會推後。在電動汽車占比依舊處於3%的第一市場階段,唯有堅持細分市場的替代戰略才能快速實現向20%的第二市場階段提升,在這個歷史階段,解決續航里程焦慮是一個現實且必須面對的問題。

到2020年的時間已經很短了,外有國際品牌虎視眈眈、時刻準備著進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內有傳統汽車快速切換、紛紛加碼新能源汽車。時不我待,視窗期時間已經不多了,單純依靠純電動的技術路線並不能滿足市場替代戰略(解決里程焦慮)的現實需求。長江汽車認為,現階段氫-電混合將是最為適合的技術路線,必將在替代燃油汽車的細分市場戰略中發揮主力作用。

開啟清潔能源自主的新紀元是人類夢想。我國政府多次作出過減碳減排的莊嚴承諾,推廣氫能可以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滲透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治理大氣環境污染和霧霾做出較大貢獻。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氫能源技術開發與運用,可顛覆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改變以石油為中心的地緣政治格局,改善我國能源安全。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符合當今世界潮流,必須搶佔產業制高點,帶動我國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耐人尋味的是,在這次論壇召開的前一天1月19日,上海化學工業區與上汽集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雙方將充分利用各方的優勢資源,結合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和智慧互聯產業規劃,共同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產品的商業化運營,將上海化學工業區打造成氫能示範基地,並開展各類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行及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行。此次戰略合作,是各方共同推進燃料電池商業化運營和產業鏈生態建設,加快構建應用驅動發展模式的重要探索。

如果說世界上有兩條路——用腿走路的是現實,用心闖路的夢想,那麼,以氫氣為動力源的交通工具,這條未來的交通夢想,似乎並不遙遠。有人說,沒有氧活不了,沒有氫活不好。氫氣將提升現代人的生活品質,造福美麗中國、美好生活、美妙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