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做人不低調的危險:隋朝大將賀若弼的英雄末路

綜觀歷史上君主與功臣名將間關係多以矛盾對抗始, 以你死我活殘殺終, 上演永無終止的“兔死狗烹”或“鳩占鵲巢”式的悲劇, 其中固然有君主集權專制、猜忌殘忍的重要原因, 但是, 從功臣宿將這一面說, 也有其放縱自己、肆意妄為、咎由自取的個人因素。

網路配圖

他們或居功自傲, 率性胡為, 造成驕縱不可制約, 危害國家與君主利益的嚴重後果;或不甘寂寞, 四處伸手, 處是非之地而毫不覺悟, 陷入爭權奪利、干預朝廷政治的泥潭, 引起做天子的極大不滿, 以致牽動天子的殺機;或伐能邀寵, 互相傾軋, 爭名於朝, 逐利於市, 見榮譽而上, 見利益而奪, 惹得同僚側目, 導致天子反感。

所有這一切, 都嚴重激化了君臣之間的對立, 導致了殺身之禍的降臨。 皇帝是獨夫, 但一般都不是笨伯, 為制止功臣宿將的驕縱妄為, 也為自己統治的安危存亡計, 他都要把打擊的矛頭直接指向那些自命不凡、不可一世的功臣宿將,

都要給他們以應有的教訓。 從這個意義上說, 對於“誅戮功臣”一事, 皇帝本人固然難辭其咎, 但作為受害者一方的功臣宿將, 也不無自己身上的問題。 這才是比較公允的認識。

在功臣宿將看來, 他為朝廷所立下的戰功, 是日後取富貴、享榮華的籌碼, 自己既然已向朝廷“投之以桃”, 朝廷也不能讓自己白白辛苦而應該“報之以李”, “衣食之外, 別無君臣”, 雙方之間互為利用, 等值交換。 “臣盡死力以與君市, 君垂爵祿以與臣市, 君臣之際, 非父子之親也, 計數之所出也”(《韓非子·難一》)。 戰功越大, 酬勞亦越大, 否則就是破壞了政治遊戲規則, 大家都不舒坦, 糟糕之極。

由於朝廷通常以功勳大小來定酬勞高低,

它關係到自己榮譽地位利祿種種實際利益, 所以它不能不牽動絕大多數功臣勳將的神經, 使得他們沉不住氣, 在分享勝利“桃子”的日子裡, 銖錙必較, 寸利必爭, 昔日的戰友轉眼成了可憎的仇敵, 心智俱失, 情感亢進, 彼此大打出手, 鬧得個不亦樂乎, 這正應了老子的那段名言:“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貸孰多, 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 多藏必厚亡。 ”

而身為皇帝者, 也充分利用功臣宿將爭名逐利的心態, 對桀驁不馴的功臣大將加以控禦。 在他的眼裡, 功臣宿將有時不過是一群爭搶骨頭的狗, 丟一塊骨頭就可教其互相撕咬搏鬥:“臣見大王之狗, 臥者臥, 起者起, 行者行, 止者止, 毋相與鬥者;投之一骨, 輕起相牙者, 何則?有爭意也。 ”於是歷史上便有不少“兩桃殺三士”之類的故事發生, 而功臣宿將也多不爭氣, 無法做到“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往往為一塊沒有多少肉的骨頭爭得你死我活,

不可開交。 《史記·叔孫通列傳》所載“群臣飲酒爭功, 醉或妄呼, 拔劍擊柱”、《舊唐書·房玄齡傳》所錄“(公卿勳臣)鹹自矜其功, 或攘袂指天, 以手畫地”種種, 就是“功狗”們丟開矜持, 蜂擁而上, 齜牙咧嘴, 爭搶肉骨頭的醜態百出之形象寫照。

當然這類功臣爭功逐名的舉止發展到一定程度, 就會越過天子所能容忍的界線。 天子為了保全朝廷的尊嚴, 維持政權的安定, 特別是強化自己的權威, 對功臣宿將倚功賣能的做法一定會加以限制, 不讓它走到極端, 有時甚至會嚴加打擊, 開啟殺戒。

由此可見,功臣宿將見榮譽不能謙讓,遇利益爭執攘奪,居功伐能,驕傲自得,罔顧國家利益,漠視君主權威,個人私欲惡性膨脹,對權力財富的胃口越開越大,是導致天子對他們產生反感敵意、甚至不惜動用武力清除翦滅的原因之一。隋朝大將軍賀若弼與另一位宿將韓擒虎矜能爭功,驕橫跋扈,以致鬧出糾紛,最終失去天子的歡心,日後更因“口舌取禍”而殺身殞命,便是這方面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由此可見,功臣宿將見榮譽不能謙讓,遇利益爭執攘奪,居功伐能,驕傲自得,罔顧國家利益,漠視君主權威,個人私欲惡性膨脹,對權力財富的胃口越開越大,是導致天子對他們產生反感敵意、甚至不惜動用武力清除翦滅的原因之一。隋朝大將軍賀若弼與另一位宿將韓擒虎矜能爭功,驕橫跋扈,以致鬧出糾紛,最終失去天子的歡心,日後更因“口舌取禍”而殺身殞命,便是這方面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