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長安偏向虎山行 睿騁CC如何點燃自主轎車市場

[導讀]看一個車企的造車水準, 從行業和市場認可度上可以反映出來。 在城市SUV沒有盛行的6年前, 要選購一輛符合國人審美要求和體面舒適並存的車,

無疑只有中級轎車了。 早些年長安睿騁、榮威750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中級車向上發起過一輪衝擊, 可惜當年市場接受度少之又少, 占不盡天時地利人和因素, 鎩羽而歸。 自主品牌從而轉向了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城市SUV並搭准了當時國人消費脈搏一舉成功, 賺的盆滿缽滿後, 再華麗轉身重新開闢中級車戰場。 長安希望通過投放睿騁CC中級車敲開10到15萬價格市場的大門, 並對SUV產品線的進行補充以及對未來中大型行政級轎車開拓做鋪墊。

新車背景

視線拉回到2012年, 隨著2011年底國務院頒佈《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並讓人牢記了1.8升排量和18萬元, 直接攪局了中級轎車市場, 導致奧迪A6為首合資中大型轎車直接排除在政府採購項外。

另一方面, 自主品牌開始嘗試踏入該領域, 比如早期的睿騁(10.98~20.08萬), 其目標可以說聽從國家號召, 敲開公務商務車市場大門, 順便滿足私人購車需求, 但廠家疏忽了對消費者的研究, 只有換購或增購類型的客戶群才會選擇這樣4米9長度的中級車, 恰是這款商務用車(從造型到性能)並不滿足任何家用消費痛點, 所以時至今日一直在車市邊緣徘徊。

作為明白人, 長安當然清楚睿騁只當交學費了。 它的目標會聚焦一個更加偏向家用化、外觀動感潮流、內在穩重、車長介於睿騁和逸動之間的准中級產品, 好比銳志對於皇冠、君威對於君越、思鉑睿對於雅閣。 戰略規劃上, 這款車基於長安打造P3平臺的第二款(第一款為全新逸動), 由此而知, 嚴格意義上此車還屬緊湊型。

目標鎖定加長版緊湊型車, 錯位競爭

長安雖不是最早嗅到三廂車會發力的自主廠家, 但在准中級車市場裡也算是早起的鳥兒了。 在細分市場裡, 長安清楚地知道睿騁CC的對手絕不會是吉利博瑞(11.98~17.98萬)這樣的4米9長度的真正中級車,

而應該是將中低配版迎戰市場上的傳祺GA6(10.28~19.68萬)、榮威360(7.59~12.99萬)這樣的加長緊湊車型, 高配版長安挑戰現代名圖(12.98萬起), 雪鐵龍C4L(13.49萬起)、標緻408(12.97萬起)的入門級(當下這些合資車型折扣力度大)。 這樣以緊湊車拉長到極致(長度大於4.8米, 軸距大於2.8米)和對手拼舒適、比造型, 引發田忌賽馬, 錯位競爭。

產品經過多年打磨終於成型, 性價比高

根據長安官方口徑獲悉的睿騁CC早在5年前就已立項啟動, 那麼造型概念階段斷斷續續用了不少時間:從2011年上海車展發佈的D級三廂轎跑CD101的車身姿態, 到2015年又是上海車展上的睿騁CC電動概念車, 以水的各種瞬間作為設計語言詮釋造型元素, 最後到2017年上海車展,

揭秘前格柵和大燈定格和公佈了長安三廂車型統一家族設計項目。 說明期間決策層一直在對此最終造型方案沒有定型, 可能直到專案的工程凍結狀態後還在不斷完善。

在構架上,睿騁CC採用了56%的車身高強度鋼並配合高強度吸能式車身結構,另外6安全氣囊、預緊限力式安全帶和行人保護配置,給了司乘人員和行人在事故中更多的保護。

睿騁CC是基於長安全球化P3平臺下的產品,底盤結構為當下主流的前麥弗遜後多連杆、ESP電子助力轉向(帶舒適/運動/標準轉向模式)、1.5T發動機和愛信6AT並全部實現STT功能

在構架上,睿騁CC採用了56%的車身高強度鋼並配合高強度吸能式車身結構,另外6安全氣囊、預緊限力式安全帶和行人保護配置,給了司乘人員和行人在事故中更多的保護。

睿騁CC是基於長安全球化P3平臺下的產品,底盤結構為當下主流的前麥弗遜後多連杆、ESP電子助力轉向(帶舒適/運動/標準轉向模式)、1.5T發動機和愛信6AT並全部實現STT功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