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向烏鎮學習,讓產業優勢轉化成品牌優勢

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 市委書記李強提出“全力打響上海‘四個品牌’”, 這就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熱詞”。 既要長遠謀劃, 更要立足當下, 儘快落到實處。 昨天, 5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市政協委員, 就如何“全力打響上海‘四個品牌’”建言獻策。

厲震林:橫店烏鎮都是學習榜樣

談及如何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政協委員厲震林呼籲, 上海應建設國際文化總部集聚區。 “上海文化底蘊豐厚, 在打造上海文化品牌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不過, 上海卻沒有把產業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 ”

厲震林表示, 文化產業特別容易出現馬太效應,

一旦形成品牌, 就會聚集各種資源。 如橫店影視品牌已經打響, 目前彙集了150餘家影視企業;烏鎮也形成了戲劇、互聯網品牌。

在他看來, 打造國際文化總部集聚區品牌效應會很大。 上海可以積聚各種資源打造“人才品牌、思想品牌、理念品牌、模式品牌”, 把上海的力量和上海的精神傳播到國外去。

“2015年,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下屬的國際戲劇協會總部落戶上海, 帶來不少資源。 上海憑藉歷史魅力和現實優勢也逐漸成為一些國際文化機構總部青睞的對象。 它們在上海建立辦事處、聯絡機構, 甚至將總部遷至上海的願望逐漸增強。 ”厲震林表示, 上海在打造上海文化品牌的過程中, 應該抓住這一機遇, 努力使上海重新成為國際文化中心之一,

並將此效應擴展到政治、經濟、旅遊等各個方面。

萬大寧:以創新視角看品牌建設

在品牌建設過程中, 創新是動力、是關鍵, 政協委員萬大寧說, 創新的結果必須要滿足社會公共利益。 這在品牌建設過程中也能有所體現, 如創新成果的多樣性、高效性、道德性等, 為社會的進步提供服務。

打響“四個品牌”, 萬大寧認為, 必須要先厘清政府、企業和社會三者之間扮演的角色。 首先, 政府作為品牌建設引領者, 應緊盯大環境, 依據城市發展定位, 來制定相關公開、公平、透明的公共政策。 然後, 根據發展階段的不同要求, 不斷反省、調整既定政策和措施, 避免政策束縛創新。

其次, 企業毫無疑問是主導力量,

應成為品牌創造的主導者。 萬大寧強調, 無論是商業品牌還是工業品牌、文化品牌, 企業都要有品牌意識。 但是“要做品牌, 而不是吃品牌”, 萬大寧說, “企業應先知先覺, 如果後知後覺, 甚至不知不覺, 都將被淘汰。 ”

再者, 社會則需要盯著需求, 在品牌建設發展過程中, 擔當創新的“反映器”、服務平臺, 自覺承擔相應責任。

萬大寧建議, 上海要加強政府統籌協調, 有意識組織起品牌交易部門, 挖掘品牌價值,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共同建立起品牌建設的責任。

劉幸偕:高端零部件我們能不能做

“如何處理企業科技創新”, “如何助力科技成果轉化”, 劉幸偕從“上海製造”角度提出了一些思考。

劉幸偕認為, 企業科技創新就要關注產業佈局, 同時, 政府要有戰略引導。

“現在, 國際上高端零部件都是由日本、德國生產的”, 劉幸偕說, “那麼我們能不能做?”在他看來, 鼓勵企業科技創新, 就要幫助企業降低研發成本。

劉幸偕也表示, 企業在科創過程中, 容易存在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情況。 他建議, 要打造“百年企業”, 就是要讓人才發揮最大作用, 鼓勵人才創新, 提高創新成果。

至於“助力科技成果轉化”, 劉幸偕建議, 上海要關注法制環境, 例如, 要注重財產權, 尊重個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潘瑾:打造設計師的原創聚集地

作為東華大學研究院時尚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政協委員潘瑾對如何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已經研究了逾10年。 今年, 李強書記提出“上海的特色不僅體現在浦江兩岸的摩天大樓上,

更體現在十裡洋場、萬國建築上, 體現在梧桐樹下的小洋房、里弄小巷的石庫門”, 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她。 潘瑾說, 這與上海購物品牌的未來發展不謀而合。

“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是商場同質化品牌太多, 而年輕人喜歡有個性的產品, 以體現差異性, 這對原創品牌的需求就更大了。 ”潘瑾說。 在她看來, 對標巴黎、紐約、倫敦等國際一流都市, 它們的共同特質是世界品牌集聚, 個性設計也源源不斷。

潘瑾建議, 在打造上海購物品牌時應增加設計師品牌的豐富度, 提升上海設計師品牌的特性, 使申城成為原創聚集地。 “首先, 我們可以吸引更多國際創意組織落戶上海, 擁抱國際上有行業資源的創新專業機構, 這將使國內設計師更有競爭力和影響力。 ”

其次,考慮到上海生存成本較高,潘瑾建議,政府可以主動提供更多資源和平臺。“比如,結合上海城市更新的主題,將愚園路上的花園洋房提供給新銳設計師,打造更多個性化店鋪。”

最後,潘瑾還表示:“時尚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呼籲更多金融資本關注設計師。”

曹豔春: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

“品牌是企業的核心。”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政協委員曹豔春指出,對品牌發展來說,營造公平的法制環境是重中之重。而對於一些創新業態、創意產品來說,智慧財產權是它們的“命門”,因此,上海必須要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先行先試,以此來為打響品牌保駕護航。

曹豔春認為,一座城市有了品牌就有了競爭力、生命力,人們記住一個地方往往是通過當地的品牌。但是現在市場上山寨、假冒偽劣的品牌太多了,如果不加以打擊將造成惡劣影響。“現在,我們國家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還不足。民事侵權方面,主要還是填平式賠償。這或打擊人們創新的積極性。”

曹豔春指出,助推“四大品牌”建設,上海從法律制度建設上就應該先行動起來。“比方說,一些新型的創意設計在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中找不到對應的條例。再如,我們對品牌惡意侵權行為懲罰力度不足。”她表示,這些都是企業打造品牌發展的不利因素,政府應該在這些方面有所考慮。

此外,曹豔春委員呼籲,每個市民都應拒絕假貨,為尊重智慧財產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當整個社會都尊重遊戲規則,那麼品牌建設就有希望了。”

其次,考慮到上海生存成本較高,潘瑾建議,政府可以主動提供更多資源和平臺。“比如,結合上海城市更新的主題,將愚園路上的花園洋房提供給新銳設計師,打造更多個性化店鋪。”

最後,潘瑾還表示:“時尚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呼籲更多金融資本關注設計師。”

曹豔春: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

“品牌是企業的核心。”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政協委員曹豔春指出,對品牌發展來說,營造公平的法制環境是重中之重。而對於一些創新業態、創意產品來說,智慧財產權是它們的“命門”,因此,上海必須要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先行先試,以此來為打響品牌保駕護航。

曹豔春認為,一座城市有了品牌就有了競爭力、生命力,人們記住一個地方往往是通過當地的品牌。但是現在市場上山寨、假冒偽劣的品牌太多了,如果不加以打擊將造成惡劣影響。“現在,我們國家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還不足。民事侵權方面,主要還是填平式賠償。這或打擊人們創新的積極性。”

曹豔春指出,助推“四大品牌”建設,上海從法律制度建設上就應該先行動起來。“比方說,一些新型的創意設計在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中找不到對應的條例。再如,我們對品牌惡意侵權行為懲罰力度不足。”她表示,這些都是企業打造品牌發展的不利因素,政府應該在這些方面有所考慮。

此外,曹豔春委員呼籲,每個市民都應拒絕假貨,為尊重智慧財產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當整個社會都尊重遊戲規則,那麼品牌建設就有希望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