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國大將王翦和白起誰更厲害?

王翦父親

王翦是戰國時期秦國的著名將領, 是關中人士, 也是當時秦國數一數二的軍事家, 曾經消滅了燕趙兩國, 並且用絕對的兵力優勢平定了楚國。 王賁是王翦的兒子, 也是秦國的一名猛將, 可以說, 秦國能夠平定六國成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 都是王翦父子的功勞。 王翦的兒子是王賁, 那麼王翦父親是誰呢?

王翦畫像

王翦父親是誰,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 倒是和王翦同時期, 秦國還有一名猛將叫做王齕,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王翦父親, 其實不然。 王齕和王翦兩個人都姓王, 並且都是在秦國擔任將領, 但是這僅僅只是姓氏上的巧合罷了。 他們不僅不是父子, 也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王齕曾經侍奉過三位秦王, 是秦國成名已久的將領。 王齕在長平之戰中曾經立下過大功, 打敗了趙國, 但始終無法攻打下趙國的都城邯鄲, 是王翦攻破了邯鄲。

王翦一家三代為將,

為秦王朝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這“三代為將”, 指的是王翦、王翦的兒子王賁以及王翦的孫子王離, 和王翦父親是沒有關係的。 王翦對於秦朝而言有著大功勞, 憑藉其極其高超的軍事才能, 王翦和廉頗、李牧、白起一起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就連秦始皇都將王翦尊稱為老師, 封他為武成侯。

王翦自幼便喜歡軍事之道, 初登戰場, 只用了十八天的功夫便認清了軍中的精銳人士, 組建了一支百戰百勝的精銳之師, 一口氣打下了趙國的九座城邑。

王翦和白起誰厲害

在戰國時期, 秦國實力雄厚, 兵多將廣。 其中就有兩員大將, 他們對秦國的統一大業來說, 是極為重要的, 那就是王翦和白起, 很多人會把他們兩個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認為誰更厲害。 其實評價兩個人, 得從多個角度出發, 來看待這兩個人。

殺神白起

白起是在秦昭王時期出名, 他的軍旅生涯有30多年的歷史, 其中大小戰爭無數, 幾乎沒有打過一次敗仗。 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戰, 莫過於長平之戰,

把45萬趙國俘虜都給坑殺完, 後人對此的評價更多是批評為主。 雖然王翦在幫始皇帝掃蕩六國的時候, 也是沒有打過一次敗仗。 但是我們都知道在白起的那個年代, 秦國的實力並沒有領先于諸侯國這麼多, 七國實力相差沒有這麼懸殊, 而到了王翦那個年代, 秦軍的綜合實力已經很高, 可以說白起的戰鬥力更強, 畢竟在同等實力的趙國面前, 白起依舊能夠大敗趙國。

從政治方面上, 王翦反而領先一頭。 在長平之戰結束後, 本來白起應該是受人尊敬, 畢竟他打了這麼一場大勝仗。 但是趙國的人花錢收買了秦國的相國, 導致白起打完勝仗之後, 反而要交出手中的兵權, 班師回朝。 白起心中可是極其的鬱悶, 對秦昭王存有不滿,

致使他日後稱病不起, 根本不去參於政事。 日後, 秦昭王還要去攻打趙國, 白起就託病說不去, 結果另選的將領率兵前往, 被趙軍打敗。 打了敗仗之後, 秦昭王本來就很不爽, 而白起還在那裡說風涼話, 一怒之下, 就把白起貶為士兵, 之後, 還賜他一死。 而老將王翦, 他深知秦王政的心思, 向他索要萬畝良田, 來避免秦王政對自己的猜忌。 他也沒有因為功高蓋主, 而導致淒慘的晚年, 可以說王翦的政治才能較高。 畢竟生活在這社會上, 不懂得政治的人, 往往死的淒慘。

王翦怎麼死的

王翦出身並不是貴族的出身, 而是從貧困的家庭出身, 也沒有什麼親戚依託, 純粹是靠自己的天賦, 他自小就喜歡玩弄槍棒, 尤其喜愛兵法。 在20歲的時候, 他就參軍,開始了自己戎馬一生的軍旅生活,可以說,王翦的一生,絕大部分都是在軍營中度過。

王翦到了秦軍之後,很快他的軍事才能就展現出來,並受到了重用。他接連攻打六國,對趙國的滅亡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說他作戰風格最為典型的話,那就是用60萬大軍攻打楚國。在李信吃了虧之後,秦王覺得這樣下去是在耽誤自己統一的步伐,就請王翦出山,並大量招兵,替他招募到了60萬大軍。在出發的那天,秦王拉著王翦的手,說:“期待大將軍凱旋而歸。”秦王說話的時候,臉上一直在笑,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並不是在笑,而是他內心極為不踏實,畢竟舉國的兵力都讓王翦帶走了,他疑心王翦會擁兵自立。

聰明的王翦,深知秦王的心思,他為了保證這次戰爭的勝利,也為了自己將來不會功高蓋主,讓秦王對自己的猜忌。他就跟秦王說:“大王,老臣老了,替大王出力的時日不多了,老臣懇請大王能夠在我回歸之時,賜予我萬畝良田。我的功勞再大,我也只希望能封一個侯爵就夠了。”秦王一聽,覺得王翦應該不會背叛自己,就說咸陽西邊的萬畝土地就允諾給他。

王翦不負眾望所歸,他率領這60萬大軍,並不是直接強攻楚國,而是按兵不動,兩軍對峙了一年多。楚將項燕深知秦軍的實力比自己強,想要先發制人,但是被王翦抓住機會,打個措手不及。王翦率軍攻破楚國首都,滅掉楚國。

在王翦回歸之後,他就跟自己的子孫們說:“我們家已經有三個人為將,倘若在多幾個,那麼大王就會懷疑,我們離死不遠了。”他希望自己的孫子王離不要參軍,但是王離還是當上了將軍,最終被項羽俘虜。

王翦的晚年,並沒有因為他的赫赫戰功而功高蓋主,那是因為他懂得做人,善於抓住時機,揣測出秦王的心思,把跟他的關係處理的非常巧妙。最終秦王賜予他萬畝良田,讓他告老還鄉。王翦最終的死,只是老死在家鄉。

王翦墓

在王翦攻破楚國國都,並消滅楚國的剩餘兵力,使楚國真正滅亡之後,他班師回朝。秦王見他能有如此的勝利,就給他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慶功宴,在宴會,王翦趁機跟秦王說,自己年事已老,想要告老返鄉,望秦王許可。

大將軍王翦之墓

秦王巴不得他告老還鄉,連忙答應。王翦就回到了頻陽的老家,過起了最普通的農耕生活,直到年老去世。在他死了之後,他被按照侯爵的規格葬到村頭的東邊。王翦墓園呈橢圓形,高大概有9米,周長有136米,在墓地的西邊約100米的地方,南北排列著幾座塚,大概有6座。據說裡面埋葬的都是六國皇室的衣服等,其象徵意義是說王老將軍滅六國的赫赫戰功。從風水學的角度看,王翦墓恰好處在龍頭的位置,龍身呈東西走向,北邊正好臨近順陽河,正如蛟龍戲水般排列,可以說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

不知是巧合,還是什麼。秦始皇陵墓和他的墓地,似乎都暗示著什麼,也許是某種戰略意圖,或者是一些不為我們所知的東西。從地理方位上看,秦始皇陵墓是在驪山,給人一種始皇帝俯瞰關東的景象,擁有著兵馬俑,誰與爭鋒;而王翦墓在浮山,大將軍葬于此,誰敢放肆,鎮壓諸侯。

在墓地的正南面,有一塊政府立的石碑,上面是用隸書所刻,刻的是“王翦墓”。如今那六個小墓塚都不見了,唯獨王翦將軍的墓,顯得非常孤寂。

從地形上看,王翦墓的高低不是水準的,而是西高東低。

他就參軍,開始了自己戎馬一生的軍旅生活,可以說,王翦的一生,絕大部分都是在軍營中度過。

王翦到了秦軍之後,很快他的軍事才能就展現出來,並受到了重用。他接連攻打六國,對趙國的滅亡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說他作戰風格最為典型的話,那就是用60萬大軍攻打楚國。在李信吃了虧之後,秦王覺得這樣下去是在耽誤自己統一的步伐,就請王翦出山,並大量招兵,替他招募到了60萬大軍。在出發的那天,秦王拉著王翦的手,說:“期待大將軍凱旋而歸。”秦王說話的時候,臉上一直在笑,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並不是在笑,而是他內心極為不踏實,畢竟舉國的兵力都讓王翦帶走了,他疑心王翦會擁兵自立。

聰明的王翦,深知秦王的心思,他為了保證這次戰爭的勝利,也為了自己將來不會功高蓋主,讓秦王對自己的猜忌。他就跟秦王說:“大王,老臣老了,替大王出力的時日不多了,老臣懇請大王能夠在我回歸之時,賜予我萬畝良田。我的功勞再大,我也只希望能封一個侯爵就夠了。”秦王一聽,覺得王翦應該不會背叛自己,就說咸陽西邊的萬畝土地就允諾給他。

王翦不負眾望所歸,他率領這60萬大軍,並不是直接強攻楚國,而是按兵不動,兩軍對峙了一年多。楚將項燕深知秦軍的實力比自己強,想要先發制人,但是被王翦抓住機會,打個措手不及。王翦率軍攻破楚國首都,滅掉楚國。

在王翦回歸之後,他就跟自己的子孫們說:“我們家已經有三個人為將,倘若在多幾個,那麼大王就會懷疑,我們離死不遠了。”他希望自己的孫子王離不要參軍,但是王離還是當上了將軍,最終被項羽俘虜。

王翦的晚年,並沒有因為他的赫赫戰功而功高蓋主,那是因為他懂得做人,善於抓住時機,揣測出秦王的心思,把跟他的關係處理的非常巧妙。最終秦王賜予他萬畝良田,讓他告老還鄉。王翦最終的死,只是老死在家鄉。

王翦墓

在王翦攻破楚國國都,並消滅楚國的剩餘兵力,使楚國真正滅亡之後,他班師回朝。秦王見他能有如此的勝利,就給他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慶功宴,在宴會,王翦趁機跟秦王說,自己年事已老,想要告老返鄉,望秦王許可。

大將軍王翦之墓

秦王巴不得他告老還鄉,連忙答應。王翦就回到了頻陽的老家,過起了最普通的農耕生活,直到年老去世。在他死了之後,他被按照侯爵的規格葬到村頭的東邊。王翦墓園呈橢圓形,高大概有9米,周長有136米,在墓地的西邊約100米的地方,南北排列著幾座塚,大概有6座。據說裡面埋葬的都是六國皇室的衣服等,其象徵意義是說王老將軍滅六國的赫赫戰功。從風水學的角度看,王翦墓恰好處在龍頭的位置,龍身呈東西走向,北邊正好臨近順陽河,正如蛟龍戲水般排列,可以說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

不知是巧合,還是什麼。秦始皇陵墓和他的墓地,似乎都暗示著什麼,也許是某種戰略意圖,或者是一些不為我們所知的東西。從地理方位上看,秦始皇陵墓是在驪山,給人一種始皇帝俯瞰關東的景象,擁有著兵馬俑,誰與爭鋒;而王翦墓在浮山,大將軍葬于此,誰敢放肆,鎮壓諸侯。

在墓地的正南面,有一塊政府立的石碑,上面是用隸書所刻,刻的是“王翦墓”。如今那六個小墓塚都不見了,唯獨王翦將軍的墓,顯得非常孤寂。

從地形上看,王翦墓的高低不是水準的,而是西高東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