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長們看過來!你會不會和孩子鬥嘴說理,讓他口服心服?

幾年之前, 我自己還沒孩子, 就聽親戚家的大娘大嬸說自己家的孫輩兒:“這孩子鬼機靈的, 小嘴兒可會說啦, 我都說不過他!”

後來自己有了孩子, 更是經常聽到不同的家長——有老輩兒的, 也有父輩的——說同樣的話。

家長們說這話的時候, 有一絲自豪:“瞧咱家的孩子, 多聰明啊!”

有一絲歎息:“長江後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灘上”啊!

還有一絲無奈:“這麼小我就管不住他了, 以後可怎麼辦啊?”

這樣的情景, 也被作家們寫進了兒童繪本。

《多多什麼都愛吃》裡, 每次媽媽讓孩子多吃一點兒什麼的時候, 說吃了有好處, 孩子都會說“多多什麼都愛吃, 給多多。 ”

這要是換了我家裡的那些大娘大嬸, 估計就沒有什麼話能對的上, 然後一邊誇著“這孩子真會說”, 一邊急著“這麼小就不聽話怎麼辦啊”, 一邊由著他們看似有理地挑食了。

還好, 書中的媽媽很給力, 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說“如果什麼都讓多多替你吃, 他也會替你長大!”

我們做家長的, 就得像這位媽媽學習, 練習自己的思維敏捷, 練習自己的伶牙俐齒,

才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無論孩子說什麼歪理, 都能給懟回去!

要知道, 咱們懟的不是父母的權威, 懟的是道理!

有一天晚上, 洗漱完畢, 我們叫孩子“去喝點兒水, 上廁所, 然後上床睡覺吧!”誰知道孩子說:“你們又沒給我接水!”

爸爸說:“你自己不能接水嗎?”

孩子想都沒想, 就說:“我能自己洗臉嗎?”

爸爸有點兒惱怒, 但是並沒有進一步的處理。

正在刷牙的我看不下去了, 趕緊出面。

“你問我們, 你能自己洗臉嗎?那我問你, 你能上班、自己掙錢嗎?”

“不能!”

“為什麼?”

“我還小呢!”理直氣壯的語氣。

“那你能自己上課嗎?”

“什麼意思?”

“就是把你送到學校, 你上學, 下午放學後接你回家。 你能做到嗎?”

“能。 ”

嘴裡說“能”, 因為這是事實, 小學生的他, 每天都要上學。 但是明顯透著不服氣, 我都能感覺到他的內心獨白“問這個幹什麼啊?這兩件事明明就沒有什麼關係!”

我心裡說“小樣兒,關係在後面呢!”

接著說:“剛才我們讓你自己接水喝,你能不能自己接水?”

“能。”

“你反問我們,你能不能自己洗臉,其實你自己能自己洗臉,只是爺爺奶奶怕你洗不透,冬天冷風一吹,臉就皴了,但不是你自己不能洗。就算你自己不能自己洗臉,這和自己接水喝是兩件事。你為什麼放在一起說?”

“……”無語了。

“很多事都沒有可比性,明白了嗎?”

“……”小傢伙還不服氣呢,來個不理不睬。

“就好像有的人高,有的人矮,有的人會彈琴,有的人會唱歌,有的人學習好,有的人學習不好,有的家長關心孩子,有的家長不關心孩子……這些沒有可比性。有些話爺爺奶奶可以說我們,因為他們是長輩,但是我們不能說他們。有些話爸爸媽媽能說你,因為我們是你的長輩,但是你不能說我們。”

“你能自己接水喝,所以不應該說我們沒給你接水,就不喝。但是這件事,和我們給你洗臉,是兩回事。明白了嗎?”

態度緩和了,若有所悟。“快去睡吧!”我抱抱孩子,陪他進了臥室。

的確,現在的孩子營養好,見得多,不怕人,優生優育,確實是比過去的孩子聰明。但是,畢竟是孩子,不過是仗著一點兒小聰明,還有家長的寵愛,很多時候,其實是在說歪理。如果這時候,家長沒有和孩子鬥智鬥勇的能力和意願,就像《甄嬛傳》裡那些被KO的妃嬪丫鬟一樣,悲劇了!

華妃掉進了甄嬛的圈套,氣憤地說:走著瞧!

甄嬛不慌不忙,說:“能不能容得下嬪妾,那要看娘娘的氣度;能不能讓娘娘容得下,那要看嬪妾的本事!”

家長也是一樣:孩子撒個嬌、耍個小心眼兒,可以接納,那是因為對孩子的寵愛。

但是,能不能抓住孩子的歪理中的“歪”,能不能說清楚、說明白,讓孩子口服心服,那要看家長的本事了!

沒有這個本事,就要修煉,就要加強。否則孩子會以為自己的歪理是真理,在以後的行事中,也用這樣的思路去處世,可能就要吃虧了。

忽然想起之前我和學生“鬥嘴”的一個例子,不由得覺得好笑。

有一天課上寫拼音一句話,一個同學懶洋洋地嘟囔“昨天不是寫過了嗎?”

本來孩子只是隨口說說,一不小心被我聽到了,他的話音沒落,我就接著說“昨天你上過學了,今天怎麼還來啊?昨天吃過飯了,今天就不吃了嗎?昨天睡過覺了,今天就不用睡了嗎?昨天做過的事兒多著呢,今天就不用幹了?”

這孩子立刻傻了。我估計他心裡想:老師也太利害了!我真不服氣啊!偏偏句句在理,我還反駁不了。

毛主席說: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我說:和小豆包們鬥,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氣滴!

我心裡說“小樣兒,關係在後面呢!”

接著說:“剛才我們讓你自己接水喝,你能不能自己接水?”

“能。”

“你反問我們,你能不能自己洗臉,其實你自己能自己洗臉,只是爺爺奶奶怕你洗不透,冬天冷風一吹,臉就皴了,但不是你自己不能洗。就算你自己不能自己洗臉,這和自己接水喝是兩件事。你為什麼放在一起說?”

“……”無語了。

“很多事都沒有可比性,明白了嗎?”

“……”小傢伙還不服氣呢,來個不理不睬。

“就好像有的人高,有的人矮,有的人會彈琴,有的人會唱歌,有的人學習好,有的人學習不好,有的家長關心孩子,有的家長不關心孩子……這些沒有可比性。有些話爺爺奶奶可以說我們,因為他們是長輩,但是我們不能說他們。有些話爸爸媽媽能說你,因為我們是你的長輩,但是你不能說我們。”

“你能自己接水喝,所以不應該說我們沒給你接水,就不喝。但是這件事,和我們給你洗臉,是兩回事。明白了嗎?”

態度緩和了,若有所悟。“快去睡吧!”我抱抱孩子,陪他進了臥室。

的確,現在的孩子營養好,見得多,不怕人,優生優育,確實是比過去的孩子聰明。但是,畢竟是孩子,不過是仗著一點兒小聰明,還有家長的寵愛,很多時候,其實是在說歪理。如果這時候,家長沒有和孩子鬥智鬥勇的能力和意願,就像《甄嬛傳》裡那些被KO的妃嬪丫鬟一樣,悲劇了!

華妃掉進了甄嬛的圈套,氣憤地說:走著瞧!

甄嬛不慌不忙,說:“能不能容得下嬪妾,那要看娘娘的氣度;能不能讓娘娘容得下,那要看嬪妾的本事!”

家長也是一樣:孩子撒個嬌、耍個小心眼兒,可以接納,那是因為對孩子的寵愛。

但是,能不能抓住孩子的歪理中的“歪”,能不能說清楚、說明白,讓孩子口服心服,那要看家長的本事了!

沒有這個本事,就要修煉,就要加強。否則孩子會以為自己的歪理是真理,在以後的行事中,也用這樣的思路去處世,可能就要吃虧了。

忽然想起之前我和學生“鬥嘴”的一個例子,不由得覺得好笑。

有一天課上寫拼音一句話,一個同學懶洋洋地嘟囔“昨天不是寫過了嗎?”

本來孩子只是隨口說說,一不小心被我聽到了,他的話音沒落,我就接著說“昨天你上過學了,今天怎麼還來啊?昨天吃過飯了,今天就不吃了嗎?昨天睡過覺了,今天就不用睡了嗎?昨天做過的事兒多著呢,今天就不用幹了?”

這孩子立刻傻了。我估計他心裡想:老師也太利害了!我真不服氣啊!偏偏句句在理,我還反駁不了。

毛主席說: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我說:和小豆包們鬥,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氣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