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同一台車竟然有3種不同功率?這篇文章告訴你到底什麼是“馬力”

提到汽車, 無論是新能源還是傳統內燃機, 很多小夥伴都喜歡通過車輛的最大功率來瞭解它的性能。 但是, 在閱讀汽車內容的時候, 你是否經常遇到被各種不同的功率單位搞混的情況?

比如我們搜索布加迪Chiron這款車型時, 發現搜索結果居然各不相同。

有的媒體說它擁有1103匹的最大功率, 也有的人說它有1500匹的最大功率, 還有人說它的最大功率是1479匹。 一台車竟然擁有三種資料, 小泡君我可沒聽說Chiron還分高低功率版。 那麼究竟為什麼用馬力來表示功率呢?它和馬到底有什麼關係?又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不同的單位呢?今天小泡君就來跟大家講講, 馬力的故事。

馬力這個詞的英文是Horse Power, 所以從字面意義來理解, 它指的就是馬的力量。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用馬的力量來衡量一個機器的性能呢?這就不得不提到馬力這一計量單位的來源了。

話說, 早在18世紀中後期,

英國發明家詹姆斯·瓦特對“蒸汽機”的改良引起了歐洲的工業革命, 很多傳統需要人力或者牲畜進行的勞作都開始慢慢被機器所替代。 在當時剛剛開始推銷“改良型蒸汽機”的瓦特順風順水, 但很多人還是對他的“蒸汽怪獸”半信半疑。

有好事者提出讓瓦特的蒸汽機和馬來一場比賽,

看看誰的力氣更大。 而附近剛好有一個釀酒廠的老闆非常有閒心, 所以這場比賽就在酒廠老闆和瓦特之間展開了。 比賽的方式是通過一個定滑輪來拉動水桶, 看誰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將水桶拉得更高。 雖然酒廠老闆偷偷將比賽指定的常規馬換成了廠子裡最強壯的那匹馬, 但仍然沒有勝過依靠蒸汽動力的“蒸汽馬”。

經此一戰, 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機迅速火爆市場收到了不少的訂單。 而瓦特為了紀念這場比賽, 所以將衡量蒸汽機動力性能的單位稱為“Horse Power”, 也就是馬力。 當時他們比賽時拉動的水桶重量為1000磅, 而一匹馬能夠在一分鐘之內將它拉到33英尺的高度, 所以它在單位內做的功就大約為33000磅·英尺/分鐘。 於是, 瓦特就將這個功率定為1馬力。

當時瓦特提出的公式為:1馬力=33000英尺·磅/分(ft·lb/min)。 可以看出, 當時的公式中包括英尺、英磅在內很多計量方式都採用了英制單位, 所以它一般也被稱為“英制馬力”, 縮寫為hp。

得到了一個能夠衡量機器性能的單位, 英國人民當然十分高興, 並將這個計量單位大肆傳播。 當它來到另一些工業水準同樣發達的歐洲國家時, 卻遭到了大家的反對。 同時期歐洲的許多國家並習慣使用英制單位作為計算方式, 在看到公式中這滿滿的英鎊、英尺時簡直一頭霧水。 後來為了便於更多的人進行使用和理解,這些採用公制單位計算的國家共同制定了套全新的馬力表述方式。這個全新規定認為1馬力約定于一匹馬在一分鐘之內將重量為75千克的物體拉動60米所做的功。因為使用了千克和米這種公制單位,所以這種馬力又被稱為“米制馬力”,後統一稱為“公制馬力”。用公式表示就是:1公制馬力(ps)=4500千克·米/分(kg·m/min)。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米制馬力一詞的來源是由法、俄、德等17個國家於1875年5月20日簽署的《米制公約》,該公約中約定了國際單位制。所以它與我們將美國俗稱為米國並沒有關係。小夥伴們一定要分清楚,美國人民並不是《米制公約》的成員國,他們和英國人民一樣是習慣採用“英制馬力”的。

奇怪的是,明明大家用的都是同一套理論,但最終換算之後的公制馬力和英制馬力卻出現了比較大的誤差。比如1英鎊約等於0.45359237千克,一英尺約等於0.3048米,在單位換算完成之後,英制的1馬力=33000英尺·磅/分=4566千克·米/分。和公制馬力的4500千克·米/分並不一致。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有很多種說法,有的人認為是當時的計算方式不夠嚴謹,也有人說是公制單位國家的科學家們過於強調資料的美觀度,所以故意去掉了後兩位的零頭。這個問題小泡君也回答不上來,所以大家只需要記住英制馬力並不等同于公制馬力就好了。

再後來,為了避免兩種“馬力”帶來的計算和應用上的混亂,同時也為了統一全球的計量單位。很多國家提議將“馬力”這一單位從國家規定中廢除,轉而採用“瓦特”來計算功率。當然,這也是為了紀念大發明家詹姆斯·瓦特為人類科學發展做出的貢獻,所以英文單位就叫做Watt,縮寫就是W。

換算公式:

1英制馬力=0.746千瓦

1公制馬力=0.735千瓦

這個單位一經提出,世界各國紛紛回應,所以目前在全球機械領域最通用的功率計量單位就是W。我國目前也與全球統一,廢除馬力採用瓦特。所以小夥伴們現在在很多汽車的官方銘牌上看到的資料也都是採用了W或者kW來標識。至於馬力,目前只有個別國家還在沿用,尤其是在汽車和空調等領域,我們仍然能夠聽到用匹來進行功率衡量的說法。

所以,開頭我們提到的布加迪Chiron功率之謎,現在大家應該都能看出來了吧。雖然很多媒體在寫法上有一些誤區,沒有標明具體的單位而是統一採用了“匹”作為稱呼,但事實上1103、1500和1479這三個資料都是對的,而他們正確的寫法應該是:1103kW≈1500ps≈1479hp。至於那些資料超過1500的,估計是把功率和扭矩搞混了吧。

後來為了便於更多的人進行使用和理解,這些採用公制單位計算的國家共同制定了套全新的馬力表述方式。這個全新規定認為1馬力約定于一匹馬在一分鐘之內將重量為75千克的物體拉動60米所做的功。因為使用了千克和米這種公制單位,所以這種馬力又被稱為“米制馬力”,後統一稱為“公制馬力”。用公式表示就是:1公制馬力(ps)=4500千克·米/分(kg·m/min)。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米制馬力一詞的來源是由法、俄、德等17個國家於1875年5月20日簽署的《米制公約》,該公約中約定了國際單位制。所以它與我們將美國俗稱為米國並沒有關係。小夥伴們一定要分清楚,美國人民並不是《米制公約》的成員國,他們和英國人民一樣是習慣採用“英制馬力”的。

奇怪的是,明明大家用的都是同一套理論,但最終換算之後的公制馬力和英制馬力卻出現了比較大的誤差。比如1英鎊約等於0.45359237千克,一英尺約等於0.3048米,在單位換算完成之後,英制的1馬力=33000英尺·磅/分=4566千克·米/分。和公制馬力的4500千克·米/分並不一致。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有很多種說法,有的人認為是當時的計算方式不夠嚴謹,也有人說是公制單位國家的科學家們過於強調資料的美觀度,所以故意去掉了後兩位的零頭。這個問題小泡君也回答不上來,所以大家只需要記住英制馬力並不等同于公制馬力就好了。

再後來,為了避免兩種“馬力”帶來的計算和應用上的混亂,同時也為了統一全球的計量單位。很多國家提議將“馬力”這一單位從國家規定中廢除,轉而採用“瓦特”來計算功率。當然,這也是為了紀念大發明家詹姆斯·瓦特為人類科學發展做出的貢獻,所以英文單位就叫做Watt,縮寫就是W。

換算公式:

1英制馬力=0.746千瓦

1公制馬力=0.735千瓦

這個單位一經提出,世界各國紛紛回應,所以目前在全球機械領域最通用的功率計量單位就是W。我國目前也與全球統一,廢除馬力採用瓦特。所以小夥伴們現在在很多汽車的官方銘牌上看到的資料也都是採用了W或者kW來標識。至於馬力,目前只有個別國家還在沿用,尤其是在汽車和空調等領域,我們仍然能夠聽到用匹來進行功率衡量的說法。

所以,開頭我們提到的布加迪Chiron功率之謎,現在大家應該都能看出來了吧。雖然很多媒體在寫法上有一些誤區,沒有標明具體的單位而是統一採用了“匹”作為稱呼,但事實上1103、1500和1479這三個資料都是對的,而他們正確的寫法應該是:1103kW≈1500ps≈1479hp。至於那些資料超過1500的,估計是把功率和扭矩搞混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