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笑裡芳華(散文)

爺爺生於1920年, 歷經中華民國探索的執著和迷茫;軍閥混戰硝煙彌漫的恐慌和悽楚;日本人倡狂肆虐和燒殺搶掠的國難和家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欣喜若狂及富強民族文明新時代的幸福安康。 爺爺憑著自身過硬的技術, 也憑著中國人的骨氣, 告別一個個舊時代, 又走進一個個新年華。 可以說, 爺爺是近現代的中國, 從罹難走向繁榮昌盛的見證者、經歷者、受益者, 也可以說, 爺爺是那個戰火紛飛年代的倖存者和幸運兒。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懷抱是溫暖的, 滋養和撫慰著爺爺一度搖曳飄零的靈魂和惶恐不安的生活。 無論多少磕絆和蹉跎, 無論多少泥濘和艱辛, 而今, 爺爺跟隨著欣欣向榮新中國不斷發展的步履, 走進了當下物質豐厚、儒風迎面的新時代。

現在的爺爺近一百歲了, 習慣獨住, 喜歡安靜、閒適和簡單。 幾度風雨,

幾度春秋, 爺爺近百年的年輪裡, 渾身結滿安詳、平和、知足的豐碩果實, 就像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大中國, 給人安全、舒爽、幸福的感覺。 我把它叫做爺爺的“磁場”, 如中國在國際上留下的印象“強大”這個詞一個意思, 爺爺在我的心裡就是歲月、時代、人生最強大的化身。 爺爺是位非常有人格魅力的老人, 特別是他臉上那一抹令人心安的微笑。 每逢節假、休息日, 我都會帶上兒子, 去探望百歲的爺爺, 沐浴爺爺那份用時間沉澱下來的靜好與睦和。

現在的爺爺芳華已逝, 耳朵沉的厲害, 能聽到的世界少了, 所以話不多, 他最喜歡的表達方式就是笑。 爺爺的臉頰如鵝蛋的形狀, 橢圓, 並不消瘦, 因皮膚白化, 反倒顯得白嫩嫩、紅潤潤的。

眼皮鬆懈了些, 右邊的眼皮遮著半個眼睛, 但並不影響視力和面部的表情。 爺爺的假牙裝的似乎比較松, 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炫耀”。 第一次見爺爺從嘴裡拿出假牙, 放在手心裡, 猛戳到眼前, 著實讓我驚嚇了一回。 但爺爺的臉上卻綻出如白牡丹般燦爛的笑靨。 他一邊手搖晃著假牙, 一邊翕合著癟在一起的上下嘴唇, 用正中的大鐵嶺東北腔兒笑呵呵地解釋說:“假牙, 假牙”。 這時候, 開玩笑逗樂的爺爺, 上寬下窄的瓜子型臉上, 就活脫脫演繹出一個瘦版彌勒的表情, 可愛的讓人忍俊不禁, 我那點兒猝不及防的驚悚, 立馬也就煙消雲散了, 全家人在爺爺的“惡搞”中笑成一團。

爺爺興奮新鮮事物, 根據照顧爺爺生活起居小姑的主意, 我換上一身正裝警服去探望並與爺爺抱頭合影。 爺爺高興的眼睛都眯起來了, 眼睛不夠用似的直直地盯著我一身藏藍, 上下打量, 看不夠, 就用手摩挲著我的衣袖, 感受這藏藍色的尊嚴, 嘴裡就呵呵地笑出聲兒來。 據小姑說, 那次照相, 爺爺高興了好幾天。

爺爺喜歡甜食, 喜歡把牛奶當水喝。 我記住了, 就常把兒子喜歡吃的比較有創意的推推樂小蛋糕、蛋捲兒、派系、蛋撻、雞米花等各類好玩、好吃的零食、甜點買給爺爺。 每次, 爺爺見到沒吃過、沒見過的東西, 開心的像個“大寶”, 一邊問“這是什麼”, 一邊開盒, 一邊就迫不及待地掰下一塊兒放進憋著的嘴裡, 有滋有味地吃起來。 嘴裡吃著, 還不忘抬起眼, 報以“送禮人”一個和樂、溫馨的微笑。 爺爺喜歡吃肉, 喜歡吸煙, 喜歡喝點兒小酒, 儘管吸煙、喝酒、大魚大肉未必良習, 但與百歲老人來講, 開心才是金方良藥。 作為兒女子孫, 能做的也就只能是力所能及的滿足了。 爺爺喜歡打紙牌, 頭兩年, 95歲的爺爺還可以自己騎著三輪車, 一天兩次, 按時按點兒,到順河橋與一群六七十歲的“小青年兒”(老人家的話)打牌。爺爺喜歡玩九連環等動手、動腦類的活動,這九連環也是爺爺七十多歲的時候自己編做的。幾年前,爺爺自己還能縫補鞋襪,修剪指甲。除以上喜好,爺爺還喜歡釣魚,釣魚似乎已多年不做,但其他愛好直到如今一如既往愛的深沉。比如吃肉,一頓不吃,爺爺就會稍稍皺起眉頭。比如吸煙,一天不給,爺爺就會生一會子悶氣。如果哪天放開了,讓他吸煙、喝酒,大碗吃肉,爺爺滿臉的皺紋都能笑開來,手舞足蹈的,比過大年都開心。爺爺就是在這樣豐富多彩的生活裡增智贈壽的罷。

爺爺生氣的時候還是極少的,倒是爺爺的笑丟的小房子裡到處都是。茶桌旁的甜點留下笑過的齒痕;臥室裡三面的卡通鐘錶帶著新奇的表情,衛生間裡自做的把手是老技術人的得意,裡屋到外屋,外屋又到裡屋,拖拖拉拉滿地的腳印,鑲嵌著爺爺運動的快樂。爺爺開懷的生活寫真,不僅給爺爺帶來其樂無窮,也為身邊的人帶去福祉和安慰。它像一劑有著神奇魔力的藥水,俘獲人心,融化愁悶,釋懷情節,包容萬物。爺爺從來不吝嗇他的童樂,無論對子孫還是外人,但爺爺也從來不貪圖子女們所謂的“孝”而滿足自己開心的欲望,他的笑就是他自己內心的表達,是他的心真正地開懷,不以任何外物、外人為轉移。所以,在爺爺這位“大磁場”的影響下,整個大家庭,為老而尊,為幼而敬,上行下效,百事順遂。

這兩年,因被查出心臟個別血管堵塞,腦部毛細血管栓塞,爺爺不怎麼外出了。爺爺常坐在客廳靠西首的太師椅上。有時候,爺爺笑眯眯地享受一兩根兒“煙霧繚繞”;有時候,隨手拿起手邊桌上水果盤裡洗的乾乾淨淨、切的不大不小,或者剝好的水果塞進嘴裡,感受汁液的酸甜可口;或者從手下茶桌上壓力保溫水壺裡取一杯水,慢慢飲下。我不止一次注意到,爺爺吃東西或者喝水從來不狼吞虎嚥,多是細嚼慢嚥、小口細飲,或許這是爺爺長壽的奧秘之一。挨著壓水壺離爺爺較近的邊角處,常放些爺爺愛吃的甜點、零食,因甜食對老人心血管多少有害,所以比水果、白開水放的要遠些,儘管如此,爺爺還是很願意起身走兩步或欠起身去拿他最愛的點心,且每次取了,他都帶著點兒機智,帶著點兒得意,帶著點兒解饞,又有點兒偷嘴的難為情似的笑笑。爺爺就是如此可愛、風趣和“童真”,心中無私天地寬,或者這是爺爺另一個長壽秘訣罷。

太師椅裡靜坐中的爺爺,臉上露著恬淡的微笑,一切都是靜好的音符,沒有半點兒歲月的蹉跎。夕陽斜照,透過玻璃,籠罩在笑容可掬的爺爺後背上,爺爺微微駝了的背,把那一抹橘紅都襯托的更加祥和、安靜了。真希望時間就定格在那一刻,時間就此停止,就這樣讓爺爺在兒女子孫的歲月裡常駐,爺爺可是兒女子孫們多麼可貴的寶呀。

週末,我和家人又坐到了爺爺對面的沙發上。但太師椅上並沒有爺爺。三個月前,爺爺病了。爺爺整個上半身紅斑遍佈,瘙癢無比,無法入眠,鼻腔出血,行動氣喘,食欲也不太好。求醫問藥,不見明顯好轉。家人憂懼。

來到床前,爺爺側身朝裡躺著,臉沖向貼了溫和壁紙的牆面。不想打攪了夜臥不甯的爺爺。但當我們剛站到榻前,爺爺就正過身,調轉身體。眼角黃色的分泌物,影響了爺爺的視線,他伸手從枕頭邊抽出紙巾擦拭,一邊擦,一邊一隻手做成弧形,放到眉骨處遮住窗戶裡投下來的散碎陽光,探索般地辨認著床前的我們。等看仔細了,一臉如往昔的笑,立刻綻放在爺爺已被病痛折磨的有些憔悴的臉上。這笑依然那樣溫暖、豁達,讓人從內到外的舒坦,但那時那刻,我卻特別想哭。我的心在爺爺笑容裡抽搐、緊縮。我強忍住內心翻滾的熱流,握著爺爺依然柔軟、溫暖的手掌,忍住眼睛裡打轉的淚流,擠出讓我自己都覺得可憐的笑,為壓抑內心的傷感而故意大聲用帶著點兒嘶啞的聲音逗問爺爺:“我是誰呀?!”爺爺善意地盯著我,笑出聲兒來,眼睛裡帶點兒迷惑,並不做答,反問我從哪裡來。最近幾次,爺爺突然就認不準確我了,但爺爺還是知道是自家人或者親戚的,只是誰和誰區別不清楚了。

我心裡酸的很,不是因了爺爺的面生,而是因為爺爺的加速衰老。更讓人心疼的是,即便爺爺在全身奇癢無比,缺覺,心中焦躁難耐的狀態下,看到子孫們,他一邊撓著瘙癢,一邊依然是那樣一副慈祥、善良、平和的笑。這笑曾融化過我身心的疲憊,安撫過我內心的不平,但今天,爺爺滿臉的笑,卻像一把鋒利的利刃,撕割著我一顆顫抖不停的心。我希望床榻上的爺爺,能呻吟兩聲,能抱怨幾句,或者流幾滴清淚,我覺得這都是病痛中的人應該有的行為,但都沒有,爺爺只有那讓人心疼的、暖心的笑和一雙柔然、溫暖的握手。

我常常琢磨爺爺的一生,風霜打頭,雨露打臉,難不成,是苦難留給爺爺的通達麼?那一年,爺爺的大哥被土匪撕票兒,家裡失去了頂樑柱。那一年,爺爺自己的孩子都吃不上飯,還要撫養大哥的遺腹子。那一年,日本人入關東,實在揭不開鍋,爺爺就偷偷地從日本人的列車箱裡偷了幾把米、一桶油,揣在大衣內襯裡,不料被日本人發現,拳打腳踢加扇耳光,虧得爺爺本家一位舅舅中間周旋,爺爺才死裡逃生,躲過一劫。那一年,爺爺拖家帶口離開東北到山東來謀生。似乎一年又一年,都是苦水伴著淚水,但爺爺似乎不這樣想,他的臉上總帶著一些或多或少知足的微笑。這些年輕時候爺爺的故事,都是從長輩們那裡聽來的,想想真的非常符合爺爺的“磁場”,或者,這也是為什麼爺爺一直為人尊敬、仰慕、愛戴、疼惜、眷顧的原因吧。

此時此刻,病中的爺爺,依然如此令人眷戀、疼惜。或者,順其自然,就是歲月給予爺爺最好的禮物,也是爺爺留給兒女子孫最寶貴的財富。爺爺用一輩子,為後輩人總結出這四個字,也演繹出他平淡但不平凡的人生。

真心希望這麼讓人暖心的爺爺,在繁榮昌盛、和平穩定的大中國走的更遠一點,更長一點。我輕輕地將手放在爺爺的手裡,目光映在爺爺有些渾濁卻帶著笑意的眼睛裡,回到家的溫馨和安定像充滿整個宇宙一樣把我包裹的嚴嚴實實。突然,我理解了什麼才叫真正的笑靨如花,就是爺爺現在的樣子,是爺爺滿臉褶皺的臉上由內而外,由心到面,從年輕到現在,一直保持著地令人溫暖而祥和的微笑。這笑如牡丹般高貴聖潔,又如家常便飯般平淡樸實,詮釋著爺爺整個人生的“磁場”。或者,時代和靜好,就是因了爺爺這慧心、自信的笑容,越來越好,越來越美,越來越幸福的。

臨別,帶上房門的那一刻,身後一習令人寬慰地笑的馨香,如山澗甘泉,汩汩流過人的心房,又像春天俏皮、歡快的小燕子,略過廳堂,翩然來到耳際,送“客人”出門,讓牽掛的心,平復到雨後未名湖的模樣。

作者簡介:

唐麗,女,公安民警,熱愛事業,喜愛文學,熱衷國學。工作間隙,堅持讀書,勤于寫作,文章多見於公安內部刊物;散見於《山東商報》、《山東文學》、《濟寧日報》等雜誌報刊。

按時按點兒,到順河橋與一群六七十歲的“小青年兒”(老人家的話)打牌。爺爺喜歡玩九連環等動手、動腦類的活動,這九連環也是爺爺七十多歲的時候自己編做的。幾年前,爺爺自己還能縫補鞋襪,修剪指甲。除以上喜好,爺爺還喜歡釣魚,釣魚似乎已多年不做,但其他愛好直到如今一如既往愛的深沉。比如吃肉,一頓不吃,爺爺就會稍稍皺起眉頭。比如吸煙,一天不給,爺爺就會生一會子悶氣。如果哪天放開了,讓他吸煙、喝酒,大碗吃肉,爺爺滿臉的皺紋都能笑開來,手舞足蹈的,比過大年都開心。爺爺就是在這樣豐富多彩的生活裡增智贈壽的罷。

爺爺生氣的時候還是極少的,倒是爺爺的笑丟的小房子裡到處都是。茶桌旁的甜點留下笑過的齒痕;臥室裡三面的卡通鐘錶帶著新奇的表情,衛生間裡自做的把手是老技術人的得意,裡屋到外屋,外屋又到裡屋,拖拖拉拉滿地的腳印,鑲嵌著爺爺運動的快樂。爺爺開懷的生活寫真,不僅給爺爺帶來其樂無窮,也為身邊的人帶去福祉和安慰。它像一劑有著神奇魔力的藥水,俘獲人心,融化愁悶,釋懷情節,包容萬物。爺爺從來不吝嗇他的童樂,無論對子孫還是外人,但爺爺也從來不貪圖子女們所謂的“孝”而滿足自己開心的欲望,他的笑就是他自己內心的表達,是他的心真正地開懷,不以任何外物、外人為轉移。所以,在爺爺這位“大磁場”的影響下,整個大家庭,為老而尊,為幼而敬,上行下效,百事順遂。

這兩年,因被查出心臟個別血管堵塞,腦部毛細血管栓塞,爺爺不怎麼外出了。爺爺常坐在客廳靠西首的太師椅上。有時候,爺爺笑眯眯地享受一兩根兒“煙霧繚繞”;有時候,隨手拿起手邊桌上水果盤裡洗的乾乾淨淨、切的不大不小,或者剝好的水果塞進嘴裡,感受汁液的酸甜可口;或者從手下茶桌上壓力保溫水壺裡取一杯水,慢慢飲下。我不止一次注意到,爺爺吃東西或者喝水從來不狼吞虎嚥,多是細嚼慢嚥、小口細飲,或許這是爺爺長壽的奧秘之一。挨著壓水壺離爺爺較近的邊角處,常放些爺爺愛吃的甜點、零食,因甜食對老人心血管多少有害,所以比水果、白開水放的要遠些,儘管如此,爺爺還是很願意起身走兩步或欠起身去拿他最愛的點心,且每次取了,他都帶著點兒機智,帶著點兒得意,帶著點兒解饞,又有點兒偷嘴的難為情似的笑笑。爺爺就是如此可愛、風趣和“童真”,心中無私天地寬,或者這是爺爺另一個長壽秘訣罷。

太師椅裡靜坐中的爺爺,臉上露著恬淡的微笑,一切都是靜好的音符,沒有半點兒歲月的蹉跎。夕陽斜照,透過玻璃,籠罩在笑容可掬的爺爺後背上,爺爺微微駝了的背,把那一抹橘紅都襯托的更加祥和、安靜了。真希望時間就定格在那一刻,時間就此停止,就這樣讓爺爺在兒女子孫的歲月裡常駐,爺爺可是兒女子孫們多麼可貴的寶呀。

週末,我和家人又坐到了爺爺對面的沙發上。但太師椅上並沒有爺爺。三個月前,爺爺病了。爺爺整個上半身紅斑遍佈,瘙癢無比,無法入眠,鼻腔出血,行動氣喘,食欲也不太好。求醫問藥,不見明顯好轉。家人憂懼。

來到床前,爺爺側身朝裡躺著,臉沖向貼了溫和壁紙的牆面。不想打攪了夜臥不甯的爺爺。但當我們剛站到榻前,爺爺就正過身,調轉身體。眼角黃色的分泌物,影響了爺爺的視線,他伸手從枕頭邊抽出紙巾擦拭,一邊擦,一邊一隻手做成弧形,放到眉骨處遮住窗戶裡投下來的散碎陽光,探索般地辨認著床前的我們。等看仔細了,一臉如往昔的笑,立刻綻放在爺爺已被病痛折磨的有些憔悴的臉上。這笑依然那樣溫暖、豁達,讓人從內到外的舒坦,但那時那刻,我卻特別想哭。我的心在爺爺笑容裡抽搐、緊縮。我強忍住內心翻滾的熱流,握著爺爺依然柔軟、溫暖的手掌,忍住眼睛裡打轉的淚流,擠出讓我自己都覺得可憐的笑,為壓抑內心的傷感而故意大聲用帶著點兒嘶啞的聲音逗問爺爺:“我是誰呀?!”爺爺善意地盯著我,笑出聲兒來,眼睛裡帶點兒迷惑,並不做答,反問我從哪裡來。最近幾次,爺爺突然就認不準確我了,但爺爺還是知道是自家人或者親戚的,只是誰和誰區別不清楚了。

我心裡酸的很,不是因了爺爺的面生,而是因為爺爺的加速衰老。更讓人心疼的是,即便爺爺在全身奇癢無比,缺覺,心中焦躁難耐的狀態下,看到子孫們,他一邊撓著瘙癢,一邊依然是那樣一副慈祥、善良、平和的笑。這笑曾融化過我身心的疲憊,安撫過我內心的不平,但今天,爺爺滿臉的笑,卻像一把鋒利的利刃,撕割著我一顆顫抖不停的心。我希望床榻上的爺爺,能呻吟兩聲,能抱怨幾句,或者流幾滴清淚,我覺得這都是病痛中的人應該有的行為,但都沒有,爺爺只有那讓人心疼的、暖心的笑和一雙柔然、溫暖的握手。

我常常琢磨爺爺的一生,風霜打頭,雨露打臉,難不成,是苦難留給爺爺的通達麼?那一年,爺爺的大哥被土匪撕票兒,家裡失去了頂樑柱。那一年,爺爺自己的孩子都吃不上飯,還要撫養大哥的遺腹子。那一年,日本人入關東,實在揭不開鍋,爺爺就偷偷地從日本人的列車箱裡偷了幾把米、一桶油,揣在大衣內襯裡,不料被日本人發現,拳打腳踢加扇耳光,虧得爺爺本家一位舅舅中間周旋,爺爺才死裡逃生,躲過一劫。那一年,爺爺拖家帶口離開東北到山東來謀生。似乎一年又一年,都是苦水伴著淚水,但爺爺似乎不這樣想,他的臉上總帶著一些或多或少知足的微笑。這些年輕時候爺爺的故事,都是從長輩們那裡聽來的,想想真的非常符合爺爺的“磁場”,或者,這也是為什麼爺爺一直為人尊敬、仰慕、愛戴、疼惜、眷顧的原因吧。

此時此刻,病中的爺爺,依然如此令人眷戀、疼惜。或者,順其自然,就是歲月給予爺爺最好的禮物,也是爺爺留給兒女子孫最寶貴的財富。爺爺用一輩子,為後輩人總結出這四個字,也演繹出他平淡但不平凡的人生。

真心希望這麼讓人暖心的爺爺,在繁榮昌盛、和平穩定的大中國走的更遠一點,更長一點。我輕輕地將手放在爺爺的手裡,目光映在爺爺有些渾濁卻帶著笑意的眼睛裡,回到家的溫馨和安定像充滿整個宇宙一樣把我包裹的嚴嚴實實。突然,我理解了什麼才叫真正的笑靨如花,就是爺爺現在的樣子,是爺爺滿臉褶皺的臉上由內而外,由心到面,從年輕到現在,一直保持著地令人溫暖而祥和的微笑。這笑如牡丹般高貴聖潔,又如家常便飯般平淡樸實,詮釋著爺爺整個人生的“磁場”。或者,時代和靜好,就是因了爺爺這慧心、自信的笑容,越來越好,越來越美,越來越幸福的。

臨別,帶上房門的那一刻,身後一習令人寬慰地笑的馨香,如山澗甘泉,汩汩流過人的心房,又像春天俏皮、歡快的小燕子,略過廳堂,翩然來到耳際,送“客人”出門,讓牽掛的心,平復到雨後未名湖的模樣。

作者簡介:

唐麗,女,公安民警,熱愛事業,喜愛文學,熱衷國學。工作間隙,堅持讀書,勤于寫作,文章多見於公安內部刊物;散見於《山東商報》、《山東文學》、《濟寧日報》等雜誌報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