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一個人衰老的開始,是因為生活丟失了詩意

每次聽到“詩意的生活”時, 內心仿佛就有一艘小船, 載著琉璃般易碎的夢, 在茫茫大海中緩緩前行。 或許是困在城市太久, 看著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 詩意就是那個永遠無法抵達的遠方。

可是從某意義上說, 我們只是嚮往詩意的生活, 卻甚少有人從見過它真正的模樣。

有人說, 它在山和海之間, 上面掛著太陽;有人說, 它在草原和湖泊之間, 下面沉著月亮;甚至還有人說, 它在人與人心之間, 包裹著一份執念。

可要我說, 詩意不在遠方, 它就藏在我們生活裡。 年輕時你會對著山川說:“山川歲月, 如是我聞”;當你老了, 還能對著身邊的愛人說:“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

若有詩意藏於心, 歲月從不敗華年。

瑣細的日子, 皆含詩意

高曉松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 初初聽到, 想想日子全都浸染在柴米油鹽裡, 生活似乎都被眼前的苟且淹沒, 頓時心生悲涼。

後來漸漸明白, 把眼前的“苟且”過得有滋有味, 才是塵世中真正的“詩和遠方”。

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蘇東坡“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身邊的一草一木, 尋常的一蔬一飯, 皆含詩意。 須用美的眼光, 去感知周遭的一切。

在汪曾祺身上, 你能看到失落已久的文人雅士詩意的生活趣味。

最常見的人間草木, 在汪曾祺眼中卻如活人一般, 有喜怒哀樂和妙趣橫生的小脾氣。

比如他看梔子花:“梔子花粗粗大大, 又香得撣都撣不開, 於是為文雅人不取, 以為品格不高。 梔子花說:'去你媽的, 我就是要這樣香, 香得痛痛快快, 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令人拍案叫絕。

最尋常的一蔬一飯, 在汪曾祺眼中卻活色生香。 比如他心心念念的家鄉高郵的鹹鴨蛋:“平常食用, 一般都是敲破‘空頭’, 用筷子挖著吃。 筷子頭一紮下去, 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 令人垂涎欲滴。

如汪曾祺所說:“生活, 是很好玩的”, 把尋常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靠的往往不是金錢, 而是一顆從瑣細生活裡發現詩意的心。

艱難的日子,詩意地活

人生中總是有許多艱難和無奈,有些人一味地抱怨,將人生活成了苟且;而有些人即使在最難捱的日子,也不失詩意,在生活的夾縫中活得搖曳生姿。

1966年,康有為的女兒康同璧家被抄檢一空,“我愛花兒,花兒沒了;我愛音樂,音樂沒了;我愛詩歌,詩也沒了......”康同璧女兒暗自流淚,“對我個人而言,是經脈盡斷啊!”

即便如此艱難,康同璧母女依然活得詩意盎然。她們永遠穿著得體的衣裳,優雅如初。

水仙花開了,她們就在每根花莖的部位套上五分寬的紅紙圈。水仙自有春意,而這寸寸紅,則帶出了喜慶氣氛,將蒼白的日子照得光華熠熠。

“坐銷歲月於幽憂困菀之下,而生趣未曾盡失”,無論人生如何艱難,依然對美好的事物心懷嚮往,把每一天過得認真美滿,活出人的樣子,才是真正的詩意生活。

心有詩意,歲月不老

我覺得,一個人的衰老,是從丟失詩意開始的。

當我們對清風明月不再心動,對一蔬一飯不再熱愛,對一朝一暮不再珍重,越來越消沉,失去詩意的一刹那,人便老了。而心中有詩意的人,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蔣勳說:“我怕自己衰老,老到不會為'美'落淚”,儘管蔣勳已兩鬢斑白,可你我都能感到,在靈魂深處,蔣勳依然是少年模樣,因為他永遠對生命的詩意和美熱淚盈眶。

蔣勳的家並非人人豔羨的豪宅,只是淡水河邊的普通房子,因為他覺得淡水河口好漂亮,就把家安在那兒。

而只要在家,蔣勳一定親自做飯,並且四菜一湯,他說做飯好快樂。

十多年來,蔣勳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念佛經,將一天最清明安靜的時刻留給自己,心安定了,才開始世俗的事。

誠如張曉風的評價:“蔣勳善於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於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這樣的人,心中有詩意,青春永不老。

盧梭說:“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感知周遭的美好,詩意地生活,才不負此生。

艱難的日子,詩意地活

人生中總是有許多艱難和無奈,有些人一味地抱怨,將人生活成了苟且;而有些人即使在最難捱的日子,也不失詩意,在生活的夾縫中活得搖曳生姿。

1966年,康有為的女兒康同璧家被抄檢一空,“我愛花兒,花兒沒了;我愛音樂,音樂沒了;我愛詩歌,詩也沒了......”康同璧女兒暗自流淚,“對我個人而言,是經脈盡斷啊!”

即便如此艱難,康同璧母女依然活得詩意盎然。她們永遠穿著得體的衣裳,優雅如初。

水仙花開了,她們就在每根花莖的部位套上五分寬的紅紙圈。水仙自有春意,而這寸寸紅,則帶出了喜慶氣氛,將蒼白的日子照得光華熠熠。

“坐銷歲月於幽憂困菀之下,而生趣未曾盡失”,無論人生如何艱難,依然對美好的事物心懷嚮往,把每一天過得認真美滿,活出人的樣子,才是真正的詩意生活。

心有詩意,歲月不老

我覺得,一個人的衰老,是從丟失詩意開始的。

當我們對清風明月不再心動,對一蔬一飯不再熱愛,對一朝一暮不再珍重,越來越消沉,失去詩意的一刹那,人便老了。而心中有詩意的人,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蔣勳說:“我怕自己衰老,老到不會為'美'落淚”,儘管蔣勳已兩鬢斑白,可你我都能感到,在靈魂深處,蔣勳依然是少年模樣,因為他永遠對生命的詩意和美熱淚盈眶。

蔣勳的家並非人人豔羨的豪宅,只是淡水河邊的普通房子,因為他覺得淡水河口好漂亮,就把家安在那兒。

而只要在家,蔣勳一定親自做飯,並且四菜一湯,他說做飯好快樂。

十多年來,蔣勳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念佛經,將一天最清明安靜的時刻留給自己,心安定了,才開始世俗的事。

誠如張曉風的評價:“蔣勳善於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於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這樣的人,心中有詩意,青春永不老。

盧梭說:“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感知周遭的美好,詩意地生活,才不負此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