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2017,聯想掉隊了!三個原因讓人深思

很久沒寫聯想的文章。

聯想屬於那種不溫不火, 很久都拿不出什麼亮眼產品的公司, 說真話, 沒啥好寫;再有, 聯想的大戰略和大框架都已經搭好, 順著走下去, 就是一個大型企業的發展路徑, 不會像樂視那樣帶給人們大悲大喜的感覺。

資料顯示:聯想PC出貨量下滑, 淪落為第二大PC出貨商

但最近披露的資料看, 聯想高層的壓力有點大。

根據IDC最新資料顯示, PC銷量6年來首次大增長, 全球PC出貨總量達到7060萬台, 但眾多電腦商2017四季度出貨量表現各不相同:

資料顯示, 惠普出貨量達到1657.2萬台, 佔據23.5%的市場份額, 穩坐市場第一寶座, 緊跟其後的為聯想, 出貨量達到1570.4萬台, 與去年第四季度出貨量基本持平, 市場佔有率為22.2%, 戴爾排名第三, 占比15.7%, 蘋果排名第四, 佔據整體份額的8.2%, 之後為華碩、Acre。

另一項指標是全球出貨量:

(惠普再次超越聯想, 佔據市場份額23.5%, 穩坐第一寶座。 )

同樣的IDC資料:2017年的全球PC出貨總量為2.595億台, 惠普PC出貨量達到5880萬台, 排名第一, 聯想PC出貨量為5485.7萬台, 排名第二, 戴爾出貨量4182.1萬, 排名第三, 蘋果1966.1萬台, 排名第四, 而Acer出貨量為1756.4萬台, 排名第五。

中國系PC生產商全線潰敗。 與惠普、戴爾、蘋果等國外PC生產商的正增長率不同, 中國的聯想, 宏基和華碩, 都不同程度出現下滑, 其中華碩下滑比例最大, 達到10.6%, 聯想排名第二, 也下滑了1.2%左右。

另外一家資料公司Gartner22日發佈的統計資料: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PC市場的龍頭是惠普, 出貨量為1607萬台, 同比增長6.6%, 市場佔有率22.5%。 緊隨其後的是聯想, 當季出貨量1574萬台,

下降0.7%, 市場佔有率為22%。 第三位是戴爾, 出貨量1084萬台, 增長0.7%, 市場佔有率15.2%。

對比IDC和Gartner的資料, 二者對於全球PC銷量走勢的結論並不相同, IDC認為全球PC出貨量走出低谷, 銷量呈現反彈;而Gartner給出的結論是, PC出貨量已經連續13個季度下滑。 但是兩家資料相同的結論是, 惠普重回PC出貨量第一的寶座, 而聯想下滑到第二位。

聯想PC銷量下滑的三個原因

在很多人看來, , 聯想也像其他公司一樣, 不缺席ces, 玩個AR秀;定期召開的新產品發佈會, 把變形本新版本推向市場;或者, intel和微軟的產品更新, 聯想的全系列產品也緊接著更新。 聯想背靠Wintel的大船上, 卻未能抓住安卓的機會, 好在, 微軟和英特爾不死, 聯想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聯想不是首次跌到第二名, 但在蘋果、惠普保持高增長率的前提下,

聯想逆勢下跌的背後, 值得人們深思。 筆者從以下幾個原因分析聯想墜落的原因:

第一 中國移動設備崛起PC市場飽和, 行業整體不景氣。

中國手機廠商林立, 無論產品還是行銷, 各家有各家的套路。 小米玩的是性價比, 發燒機, 現在加上了全面屏;華為是國產旗艦, 有獨家晶片技術和扎實的網路技術積累;OPPO走的是線下, 功能靠拍攝和快充拿下不小的市場。

IDC的資料也似乎能夠證明這一點, 以大中華區為主戰場的三家電腦商:聯想、宏基和華碩都不同程度出現了下滑。 三家在產品創新上, 尤其在變形本上, 並不輸給戴爾和惠普, 唯一的解釋就是, 中國PC市場不景氣, 至少是不如全球整體水準。

第二 中國PC市場出現新的攪局者——小米和華為

手機廠商不僅拉走了PC的用戶, 有的甚至直接進入PC市場橫加攪局,給中國PC行業帶來了新的變局。這其中兩個強悍的企業是:小米和華為。

小米進軍PC行業的過程應該還算蠻低調的。小米的筆記本產品發佈,一直沒有手機發佈會那麼招搖,大多是跟在手機之後發佈,往往作為One more thing這樣的小插曲。在最初的兩款筆記本之後,陸陸續續也推出多個型號,但宣傳強度更是遠不如最早的兩款。

但小米PC產品策略簡單粗暴,而且專注。小米進入PC領域,是從移動電腦——筆記本作為切入點。產品方向非常簡單,那就是抄蘋果的高性價比筆記本。

從小米官方披露的筆記本型號,小米的筆記本幾乎能夠對標蘋果的全系列筆記本,從主打便攜輕薄的12.5寸air系列,到性能均衡的13.3寸旗艦,,乃至15.6寸的pro產品,對標的正是蘋果的air,mac和pro系列產品。在外形設計方面,小米也採用與蘋果筆記本的金屬材質設計,外觀簡直就是高仿之作。

在2017年京東電腦品牌銷量排行榜上,小米的兩款輕薄本入選;在筆記本銷量排行榜上,小米排在了宏基之前,落後於蘋果和神舟。不聲不響的小米,竟然在筆記本市場撕開了一個口子。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攪局者華為。

華為推出了matebook,也是著眼於筆記本市場,Matebook外形相當驚豔,還推出了變形功能的筆記本。但從整個產品佈局上看,華為並不想在筆記本市場戀戰。華為至今推出的三款筆記本也是對標蘋果的12寸13寸和15寸市場,但整體產品線似乎不如小米豐滿。

第三 聯想產品線的缺陷

聯想作為曾經的第一大PC出貨商,扮演全球PC旗艦廠商的角色。很多產品線的推出,不是為了用戶考慮,有時更多出於行業競爭。

比如面對蘋果iPad多個產品線的咄咄逼人,聯想和一眾PC廠商最先想到的是,通過變形筆記本、二合一筆記本來扼殺iPad的進攻態勢;同樣,蘋果也在iPad變形上,下了不少功夫。但用戶似乎並不買帳,12寸iPad的體驗與筆記本仍存有差距,12寸的觸屏筆記本,用戶使用觸屏的機會並不多。

脫離了使用者需求,只為攻城掠地,製造出來的往往是雞肋。

小米和華為在PC行業的佈局,更像是外行人看內行人,往往更容易發現“當局者之所迷”。兩家選擇蘋果作為對標企業,更是站在一個很高的起點上,對於傳統PC廠商形成了勢能優勢。華為和小米三個筆記本方向的佈局,並沒有像聯想去搞機海戰術,卻做到了單點突破,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此外,聯想也受到了Wintel聯盟自身的制約,正所謂船大難掉頭。比如,在筆記本的介面取捨方面,傳統PC上的視頻界面、USB介面往往較大,想要保留這些古董級別的介面,往往要犧牲筆記本的美觀和外觀設計。而這也是很多用戶吐槽之處。

還有一點,傳統的PC廠商為了保住已有的市場,往往要根據不同消費能力的人群設計不同價位的產品,希望能夠面面俱到,但結果卻是很多產品的外形和材質簡直慘不忍睹。打開聯想的產品官網,在滿屏的產品中,顏值性價比都拿得出收的產品實在是少而又少。

而蘋果、華為和小米的產品似乎不在乎使用者的多少,份額的大小,他們用精品為自己樹立了品牌。太在乎市場份額的企業,似乎更容易失去市場。

總之,

幾十年歷史的聯想,已經是個全球化的大公司,大公司所特有的組織臃腫,效率低下,創新力不足,也出現在聯想身上。這是很多走向下坡路的大公司,不得不面對的殘酷事實。掌管這樣的大象級別的公司,對於楊元慶來說並不容易。

元旦過後,聯想的各種新聞依然不少,楊元慶在各種場合下露面,他給2017年的聯想打了80分,他認為劉軍的回歸是最正確的決策,他也像很多互聯網企業一樣,宣佈聯想在AI領域有所作為。

但,很多人忘了,聯想真正的成績單,還是它的出貨量。IDC和Gartner22給出的聯想的成績單,並不是一份理想的成績單。

2018年小米正在謀劃上市,這個並不差錢的公司一旦擁巨額資本,會朝哪個方向發力,誰也拿不准。但作為互聯網起家的雷軍,一定不會放過筆記本和PC市場。

所以,在我看來,小米和聯想在2018年必有一戰,這一站的激烈程度並不次於騰訊和阿裡,美團和滴滴。在移動大潮來臨時,聯想並沒能抓住機會;現在,面的移動領域的彪悍的對手們,我們只能說:革命尚未成功,聯想仍需努力!

有的甚至直接進入PC市場橫加攪局,給中國PC行業帶來了新的變局。這其中兩個強悍的企業是:小米和華為。

小米進軍PC行業的過程應該還算蠻低調的。小米的筆記本產品發佈,一直沒有手機發佈會那麼招搖,大多是跟在手機之後發佈,往往作為One more thing這樣的小插曲。在最初的兩款筆記本之後,陸陸續續也推出多個型號,但宣傳強度更是遠不如最早的兩款。

但小米PC產品策略簡單粗暴,而且專注。小米進入PC領域,是從移動電腦——筆記本作為切入點。產品方向非常簡單,那就是抄蘋果的高性價比筆記本。

從小米官方披露的筆記本型號,小米的筆記本幾乎能夠對標蘋果的全系列筆記本,從主打便攜輕薄的12.5寸air系列,到性能均衡的13.3寸旗艦,,乃至15.6寸的pro產品,對標的正是蘋果的air,mac和pro系列產品。在外形設計方面,小米也採用與蘋果筆記本的金屬材質設計,外觀簡直就是高仿之作。

在2017年京東電腦品牌銷量排行榜上,小米的兩款輕薄本入選;在筆記本銷量排行榜上,小米排在了宏基之前,落後於蘋果和神舟。不聲不響的小米,竟然在筆記本市場撕開了一個口子。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攪局者華為。

華為推出了matebook,也是著眼於筆記本市場,Matebook外形相當驚豔,還推出了變形功能的筆記本。但從整個產品佈局上看,華為並不想在筆記本市場戀戰。華為至今推出的三款筆記本也是對標蘋果的12寸13寸和15寸市場,但整體產品線似乎不如小米豐滿。

第三 聯想產品線的缺陷

聯想作為曾經的第一大PC出貨商,扮演全球PC旗艦廠商的角色。很多產品線的推出,不是為了用戶考慮,有時更多出於行業競爭。

比如面對蘋果iPad多個產品線的咄咄逼人,聯想和一眾PC廠商最先想到的是,通過變形筆記本、二合一筆記本來扼殺iPad的進攻態勢;同樣,蘋果也在iPad變形上,下了不少功夫。但用戶似乎並不買帳,12寸iPad的體驗與筆記本仍存有差距,12寸的觸屏筆記本,用戶使用觸屏的機會並不多。

脫離了使用者需求,只為攻城掠地,製造出來的往往是雞肋。

小米和華為在PC行業的佈局,更像是外行人看內行人,往往更容易發現“當局者之所迷”。兩家選擇蘋果作為對標企業,更是站在一個很高的起點上,對於傳統PC廠商形成了勢能優勢。華為和小米三個筆記本方向的佈局,並沒有像聯想去搞機海戰術,卻做到了單點突破,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此外,聯想也受到了Wintel聯盟自身的制約,正所謂船大難掉頭。比如,在筆記本的介面取捨方面,傳統PC上的視頻界面、USB介面往往較大,想要保留這些古董級別的介面,往往要犧牲筆記本的美觀和外觀設計。而這也是很多用戶吐槽之處。

還有一點,傳統的PC廠商為了保住已有的市場,往往要根據不同消費能力的人群設計不同價位的產品,希望能夠面面俱到,但結果卻是很多產品的外形和材質簡直慘不忍睹。打開聯想的產品官網,在滿屏的產品中,顏值性價比都拿得出收的產品實在是少而又少。

而蘋果、華為和小米的產品似乎不在乎使用者的多少,份額的大小,他們用精品為自己樹立了品牌。太在乎市場份額的企業,似乎更容易失去市場。

總之,

幾十年歷史的聯想,已經是個全球化的大公司,大公司所特有的組織臃腫,效率低下,創新力不足,也出現在聯想身上。這是很多走向下坡路的大公司,不得不面對的殘酷事實。掌管這樣的大象級別的公司,對於楊元慶來說並不容易。

元旦過後,聯想的各種新聞依然不少,楊元慶在各種場合下露面,他給2017年的聯想打了80分,他認為劉軍的回歸是最正確的決策,他也像很多互聯網企業一樣,宣佈聯想在AI領域有所作為。

但,很多人忘了,聯想真正的成績單,還是它的出貨量。IDC和Gartner22給出的聯想的成績單,並不是一份理想的成績單。

2018年小米正在謀劃上市,這個並不差錢的公司一旦擁巨額資本,會朝哪個方向發力,誰也拿不准。但作為互聯網起家的雷軍,一定不會放過筆記本和PC市場。

所以,在我看來,小米和聯想在2018年必有一戰,這一站的激烈程度並不次於騰訊和阿裡,美團和滴滴。在移動大潮來臨時,聯想並沒能抓住機會;現在,面的移動領域的彪悍的對手們,我們只能說:革命尚未成功,聯想仍需努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