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公司的惰性

(業務依賴、客戶依賴、員工依賴, 造成了公司發展受制)

(文字來源於本人的播客節目《亦談亦唱》, 版權歸屬新卓藝工作室及作者本人。

前兩天一個做生意的朋友給我總結說, 做公司啊, 必須儘快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

話我已經聽了好幾年了。

上個月, 跟幾個朋友一起參加一個大公司的一個大項目的招標, 因為專案涉及的內容比較多, 我們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難完全消化, 所以大家就湊到了一起, 把業務進行了整合, 集體出擊。

通過這次合作和招標, 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這裡面有直接做基礎物料的, 有做創意策劃的, 有做線下活動的, 有做PR的, 還有做線上推廣的。

其實,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模式。

這幾年, 無論是通過合作做事情, 還是簡單的考察接觸, 我注意觀察了一下周圍的一些公司。 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那就是, 當一家公司處在創業期的時候,

很難持續地掙到錢, 但是卻是活性和創造力最豐富的時候, 當一家公司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商業模式、客戶和市場趨於穩定的時候, 卻常常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懈怠、慵懶、多疑和故步自封。

我自己把這個有意思的現象叫做公司的惰性。

公司的惰性指的不是勤勞程度,

而是一家公司本身的格局觀和對未來的預期能力。

日常業務量頻繁的公司, 常常把大量的具體工作安排給業務部門, 在一線投入更大的時間和精力, 甚至要招聘大量的崗位專業人員。 當面臨新業務和新機會的時候, 這些一線崗位由於長期從事固定工作, 就容易產生業務依賴, 很難及時轉身投入新業務的開展。

同樣的, 還有一部分公司, 長期服務于幾個大客戶, 大客戶一定是在一個行業佔據著比較大的市場、業務份額也比較大的客戶, 那服務于大客戶就需要及時掌握他們的需求, 跟進相應的人員和團隊, 並且投入一定的維護成本。 可是, 大客戶不一定是創新能力強的客戶, 而且很可能是受政府和政策限制、調控,

對上層建築有一定依賴的客戶。 這時候, 客戶風險就更多的來自於政治、政策、環境、行業等等宏觀因素, 一旦發生變化, 就很難及時從服務大客戶造成的成長線上跳脫開來, 這就叫客戶依賴。

除了固定業務和長期客戶帶來的依賴, 還有一種來自公司內部的影響, 也會產生惰性, 那就是員工自身。 每一個公司都不可能請到一個無所不能的員工, 而且實事求是的說, 就算是那種樣樣精通的人, 一般公司也不會用, 一是因為這樣的人不一定專業能力強, 多數屬於中看不中用或是說的好聽動手不行, 二來, 真有這樣高水準的全才, 一般也不太願意受雇於一家公司, 可能早就自己當老闆去了。

所以, 對公司來說, 大部分雇員都只是專業技術人員, 加上長期的崗位訓練和職業影響, 無論是能力還是思維方式, 都很難離開原來的軌跡。 當員工成長為專業能力比較強的人才時, 公司的問題也就出現了:轉型難、創新難、提升難。 甚至有些專業技術比較好的員工, 本身就成了新業務開展的最大障礙。

業務依賴、客戶依賴、員工依賴, 造成了公司的發展路徑受制, 創業公司死得快, 但是成長起來的公司也不好過, 就是因為很難擺脫這樣的路徑依賴。

公司的惰性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路徑依賴,但是這種依賴也不完全是顯性的

有幾次,我跟一些做生意的朋友一起聊天,說到互聯網,說到了共用經濟,說到了內容創業,說到了羅振宇的跨年演講,說到了粉絲和社群。在我看來,這些資訊,就算是成不上知識體系,也至少應該是年輕一點的創業者和公司老闆們應該基本瞭解的了。但是大家可能不信,真的有不少公司根本不知道這些東西,當然,這並不影響他們做生意,也不影響他們完成一單優秀的業務。但是我仍然有點遺憾,因為他們很少具有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

在我看來,一個具有學習能力的公司老闆,通常都是不樂觀甚至很憂鬱的。因為憂慮和擔心,會成為公司學習進步的第一個內在動力。

有一次,我跟一個做戶外廣告的哥們一起吃飯,這個哥們的公司已經做的很大了,甚至有人把他們稱之為江北排名第一戶外廣告公司。可是隨後這個哥們做了一件事,當然這不是他個人的決定,是整個公司董事會的決定,那就是,要在北上廣深成立一家互聯網公司,不僅做管道,還要做創意和內容,因為他要更大程度的消化客戶。

當然,就像我剛才說的,因為長期在戶外廣告這個領域深耕,業務、客戶、人員依賴,一下進軍互聯網市場,找不到領軍人物了,所以他們也一直在物色合適的互聯網廣告人才。

但是不管這麼說,敢於打破依賴,尋求機會突破和價值放大,總是好的。

一個人要轉身,簡單,但是一種思維方式要轉變,很難,而一家公司,從思維到模式,從業務、客戶到員工進行轉變,更不容易。不過,說不容易,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

我現在不管是不是週末,每天早上,都要鬧鐘響起來,每天晚上,我都爭取工作一段時間,哪怕只有一個小時,哪怕只寫500個字。還有,無論是什麼朋友,只要不是格格不入價值觀衝突,我也都願意跟人家多聊上幾句,不拒絕連接。

這一切,不是為了追求什麼成功,也不是非要讓自己成為什麼優秀的人,其實就為了一點:別讓惰性戰勝了自己,成為一個頑固不化、不思進取、蓬頭垢面、不找人待見的人。

做公司,也差不多該有點這樣的精氣神。

公司的惰性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路徑依賴,但是這種依賴也不完全是顯性的

有幾次,我跟一些做生意的朋友一起聊天,說到互聯網,說到了共用經濟,說到了內容創業,說到了羅振宇的跨年演講,說到了粉絲和社群。在我看來,這些資訊,就算是成不上知識體系,也至少應該是年輕一點的創業者和公司老闆們應該基本瞭解的了。但是大家可能不信,真的有不少公司根本不知道這些東西,當然,這並不影響他們做生意,也不影響他們完成一單優秀的業務。但是我仍然有點遺憾,因為他們很少具有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

在我看來,一個具有學習能力的公司老闆,通常都是不樂觀甚至很憂鬱的。因為憂慮和擔心,會成為公司學習進步的第一個內在動力。

有一次,我跟一個做戶外廣告的哥們一起吃飯,這個哥們的公司已經做的很大了,甚至有人把他們稱之為江北排名第一戶外廣告公司。可是隨後這個哥們做了一件事,當然這不是他個人的決定,是整個公司董事會的決定,那就是,要在北上廣深成立一家互聯網公司,不僅做管道,還要做創意和內容,因為他要更大程度的消化客戶。

當然,就像我剛才說的,因為長期在戶外廣告這個領域深耕,業務、客戶、人員依賴,一下進軍互聯網市場,找不到領軍人物了,所以他們也一直在物色合適的互聯網廣告人才。

但是不管這麼說,敢於打破依賴,尋求機會突破和價值放大,總是好的。

一個人要轉身,簡單,但是一種思維方式要轉變,很難,而一家公司,從思維到模式,從業務、客戶到員工進行轉變,更不容易。不過,說不容易,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

我現在不管是不是週末,每天早上,都要鬧鐘響起來,每天晚上,我都爭取工作一段時間,哪怕只有一個小時,哪怕只寫500個字。還有,無論是什麼朋友,只要不是格格不入價值觀衝突,我也都願意跟人家多聊上幾句,不拒絕連接。

這一切,不是為了追求什麼成功,也不是非要讓自己成為什麼優秀的人,其實就為了一點:別讓惰性戰勝了自己,成為一個頑固不化、不思進取、蓬頭垢面、不找人待見的人。

做公司,也差不多該有點這樣的精氣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