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良為何不要齊地?卻選擇留城這麼個地方做封地

劉邦稱帝后不久, 讓人將正在家中休養的張良請到宮中。 因為多年征戰, 加上剛到關中, 水土不服, 張良略微抱恙, 但是精神氣度都顯得從容鎮定。

劉邦問了幾句張良的身體情況, 然後話題一轉, 說:“子房, 今日只有君臣二人在此。 你不妨坦率地告訴朕, 究竟願意不願意接受齊國的采邑?”

張良明白, 劉邦提到的齊國采邑, 正是在洛陽時就表露出的意圖:在齊國選擇三萬戶的采邑, 封賞給張良。

張良

張良聽到劉邦舊話重提, 連忙施禮說道:“陛下, 臣之所以輔佐您, 討伐暴秦、戰勝項羽, 並非是為了封賞, 而是為了幫助您匡扶天下, 安定百姓。 ”

劉邦點點頭, 說:“先生的想法我自然知道, 您一向將富貴看作浮雲, 並不追求王侯的顯赫, 比起某些人來說, 追求和境界要高尚許多啊!”

張良不禁愣了一愣, 此前, 他從未聽過劉邦說出這樣含沙射影的話來。 但為什麼在定都長安之後這數月內,

皇帝陛下就會用這種語氣跟自己談論天下大事了呢?難道, 地位的改變和權力的上升, 真的會如此輕易地改變一個人?

想到這裡, 張良連忙將自己拉回來, 他嘲笑自己怎麼連這樣的判斷力都沒有了:陛下這樣的人, 永遠需要有強大的對手來激發他的智慧、毅力, 如果沒有這種對手, 他就會寂寞無聊, 被人輕視。 明白這一點, 他更會在稱帝之後找到對手, 不僅為自己, 更為子孫的將來。

如此看來, 如果再一味推辭, 恐怕劉邦很可能要走向思維的極端——懷疑。 或者說, 推辭的這張弓弦, 已經拉到位了。

就在這瞬間, 張良做出了個決定, 他要自己選擇采邑。

張良對劉邦說:“陛下, 臣想選擇一塊地方。 ”

劉邦哈哈一笑, 心想,

張良啊, 果然, 人都是有欲望的, 你也只是想在外人面前保持自己清心寡欲的高潔形象嘛。 於是劉邦便滿懷笑意地問道:“子房, 不管想要哪裡, 但說無妨。 ”

張良說:“臣想要在留城獲得萬戶的采邑, 就足夠了。 ”

“留城, 留城……”劉邦覺得這個地名相當耳熟, 但一時之間卻想不到究竟位於何處。 畢竟, 這些年來他從江淮而入關, 再入漢中、出函谷、征戰反復于中原, 最終定天下于齊楚, 走過太多的城池了。

張良見狀, 便說道:“正是當年臣下有幸遇到您的地方啊。 ”

“啊!”劉邦一聲輕歎, 馬上明白了張良所說的地方。 那兒正是自己在沛縣活動過的範圍, 正是在那裡, 張良率領的小部隊和自己的小部隊相遇。

想到這裡, 過去一幕幕的時光記憶如電光火石般出現在劉邦的眼前。

自從登基即位、分封諸侯、定都關中, 他從未有這樣的機會真正懷念一下過去。 而此刻懷念的這短短一霎, 也已經讓劉邦足夠動容。

但是, 劉邦還是很快回到當下, 然後向張良提出了個很現實的問題:“子房, 你和蕭何、韓信功勞並駕齊驅。 他們倆一個幫助朕治理萬民, 一個管理天下的東南, 你卻只要區區的一個留城, 難道不覺得委屈嗎?”

“回吾皇。 良曾經是亡國之臣, 流落天涯, 如今能領萬戶侯, 在留城采邑, 已經是足夠的福分, 並不希望求得更多。 ”張良緩緩說道。

劉邦點頭稱讚, 的確, 這樣的臣子, 在整個大漢由上到下的政權體系中已經是很少見的。

參考:《大謀略家-張良傳記》《張良蕭何韓信評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