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北京最“原汁原味”的地方,就連皇帝都偷偷的溜到這玩

說起老北京城, 現在已經越來越難找到, 老北京城最傳統的東西了, 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啦。 越少不代表沒有, 今天要說的這個地方老北京最原汁原味的東西都在這裡。 相傳, 就連當年的皇帝又時候偷偷溜出皇宮, 這裡都是必來之處, 不止皇帝愛來這裡, 許多的達官貴人都在這裡居住, 全國各地的會館都聚集在此。 這到底是老北京的什麼地方呢?

老北京城的琉璃廠, 就是今天要說的地方, 也是就是老北京城最原汁原味的地方。 琉璃廠大街位於北京和平門外, 是北京一條著名的文化街, 大多數外國人來京旅遊都要到這裡。 實際上在遼代, 這裡只是北京城的郊區, 當時叫“海王村”。 後來, 到了元朝這裡開設了官窯, 燒制琉璃瓦。 自明代建設內城時, 因為修建宮殿, 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 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 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

這裡變為城區, 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裡燒窯, 而遷至現在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 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 流傳至今。

清初順治年間, 在京城實行“滿漢分城居住”。 而琉璃廠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 當時的漢族官員多數都住在附近,

後來全國各地的會館也都建在附近, 官員、趕考的舉子也常聚集於此逛書市, 使明朝時紅火的前門、燈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廟書市都逐漸轉移到琉璃廠。 各地的書商也紛紛在這裡設攤、建室、出售大量藏書。 繁華的市井, 便利的條件, 形成了“京都雅遊之所”, 使琉璃廠逐漸發展成為京城最大的書市, 形成了人文薈萃的文化街市, 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 古玩書畫等等, 也隨之發展起來。 同時, 由於這塊風水寶地是仕人、舉子、文人墨客、文化商人、梨園藝人聚居的地方, 使得這裡有著層次最為豐富的人文資源:典故、故事、人際等人文景觀。 所有這些, 構成了中國人精神世界裡“民族靈魂”的一部分。

改革開放以來, 在北京市和宣武區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宣導下, 琉璃廠經歷多次翻建和修繕, 使這條著名的文化老街又煥發出新的青春。 如今的琉璃廠文化街, 成為廣集天下圖書、字畫、古玩、文房四寶的所在, 成為國內外遊客光顧老北京文化的必遊之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