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戰場上的冷兵器之王,專克各種甲胄一擊即破,出品還很稀少

馬槊, 是槊的主要形態。 中國古代冷兵器之一, 是重型的騎兵武器, 是長矛的重型精品版。 其他槊, 還有步槊和冒稱槊的雜槊等分類, 而基本上我們現在所說的槊, 就是指的馬槊。

馬槊分槊鋒與槊杆兩部分, 槊鋒刃長達50-60CM, 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類武器。 馬槊正是為了適應漢末以來越來越強大的重裝騎兵、披甲戰馬。 馬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棱, 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 有八個面。 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 在破甲的槊之下, 一擊而破。

馬槊裡邊有非常多的講究。 槊杆根本不像步槊所用的是木杆,

而是取上等韌木的主幹, 剝成粗細均勻的蔑, 膠合而成。 那韌木以做弓用的柘木為最, 次以桑、柞、藤, 最差也得用竹子。 把細蔑用油反復浸泡。 泡得不再變形了, 不再開裂, 方才完成了第一步。

而這個過程耗時將近一年, 一年之後, 將蔑條取出, 蔭涼處風乾數月。 然後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為一把粗, 丈八長, 外層再纏繞麻繩。 待麻繩幹透, 塗以生漆, 裹以葛布。 幹一層裹一層, 直到用刀砍上去, 槊杆發出金屬之聲, 卻不斷不裂, 如此才算合格。

然後去其首尾, 截短到丈六左右。 前裝精鋼槊首, 後安紅銅槊纂。 不斷調整, 合格的標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 整個丈八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桿般兩端不落不墜。 這樣, 武將騎在馬上, 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費絲毫力氣。

如此製造出來的槊, 輕、韌、結實。 武將可直握了借馬力衝鋒, 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 只是整支槊要耗時三年, 並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 因此造價高得驚人, 並且在古代很少有一個朝代能配備一支這樣武器的軍隊, 只要是這支兵器出品量實在是太少了, 造價貴, 並且產量低、耗時久, 所以漢唐以來, 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將領的標誌。

大將一般持槊中段, 兩端各2米, 以護左右兩側和自己的戰馬, 刺遠處目標時滑把手持末端, 可以有4米長度, 既可以用於高速衝鋒, 也可以用於低速格鬥。 因為歷史發展, 武將騎馬衝鋒對決的方式減少, 加上材料難尋且難以製造, 對持槊武將的身體素質要求也高, 槊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但能舞得起馬槊的將領都不是一些泛泛之輩, 比如:夏侯惇、李典、單雄信、金兀術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