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華為中興等理工男造手機常犯的一個低級錯誤

中興近日發佈的雙屏折疊手機天機Axon M採用了驍龍821處理器, 當被問及為何還使用兩年前的旗艦處理器時, 中興通信終端事業部CEO程立新答道:“處理器根本不重要, 兩年多以前, 天機Aonx M在研發之初使用了當時高通的旗艦處理器驍龍821。 研發完成後, 中興內部一系列測試表明, 該處理器性能不錯, 也足夠地穩定, 於是就沒有更換處理器的念頭。 ”

​類似的說法, 這幾年不斷地從國內知名手機廠商的工程師、CEO口中說出, 每次都召來用戶不大不小的吐槽聲。

廠家想說明低配置一樣能實現流暢的體驗, 不管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 這種夠用就行的實用主義, 其實是典型的理工男思維。 這些話在內部設計討論時說說都沒有問題, 但是對公眾說這些話, 就有可能引來吐槽。

夠用就行是理工男做產品的一個基本思路, 這種思路在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了資源, 顯得科學合理,

但是為什麼到了產品層面, 一旦面對消費者就變得不那麼合理了呢?

實際上, 還是設計者沒有充分瞭解用戶的需求。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需求分析本來就不應該由設計者承擔, 工程師只需要設計輸入。 在有條件的公司裡, 需求分析工作應該由專門的需求分析師來承擔, 或者由協力廠商需求分析公司承擔, 需求分析應獨立于廠家和消費者, 用協力廠商的角度去看問題。 需求分析師既瞭解用戶需求, 有瞭解廠家的技術水準, 相應地能提供什麼樣的產品, 只有將技術和需求匹配, 才能做出定位準確的產品。

具體到手機的需求由性能需求和心理需求兩部分構成, 而手機的使用場景和使用人的類型決定了兩部分的占比大小。

比如1G記憶體的言論, 也許經過廠家工程師的測試, 有可能在多數情況下比較流暢, 工程師也說了不要多裝軟體, 不要裝xx軟體、xx流覽器, 所以他們說的流暢是有限定條件的。 但是他們不知道對更大記憶體的需求, 更多地是一種心理需求。 用戶對處理器的需求也是如此。

這種心理需求源於以下幾個因素:

1.不放心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資訊, 在廠家測試得好好的手機, 上市之初, 拿到用戶手中卻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而且這些問題多數是低級錯誤。 比如蘋果手機的信號門。

如此的事例多了, 使用者就會對廠家的承諾打個大大的問號, 何況是明顯的低配, 廠家再說沒有影響, 用戶也是很難認可的。

2.余量心理

就算如廠家所說, 目前的CPU已經能滿足需求, 性能穩定, 可是使用者買了手機需要考慮兩個問題, 一個是不想在整體配置尚可的情況下, 因為某一個低配影響整體性能;另一個是買了手機需要長時間使用, 目前的配置需要考慮以後逐漸增多的應用需求。 基於以上兩點, 使用者需要硬體設定留有餘量, 而不是剛剛好。

所以說高一些的CPU性能也罷, 多一些記憶體的需求也罷, 這部分“多出來”的對硬體的需求, 不全是為了滿足性能需求, 而更多地是為了滿足了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是需求的一部分, 在某種場景下, 在某類用戶身上, 甚至高於對性能的追求。

雖然在廠家工程師的眼中, 這部分增加的硬體指標沒有使得性能有很大的改觀,

性價比不高, 但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就不是這樣認為的, 這部分增加的性能指標滿足了心理需求。

如果名實相符, 用戶能接受低價低配, 畢竟這些配置是有成本的, 但是對於高價低配的狡辯式的說辭, 消費者甩過去的只能是無情的吐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