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時日本此人制定瘋狂計畫,先征服中國,再征服世界,卻被暴打

當我們已經用一種特定的眼光打量中國近代屈辱的時候, 赫然發現, 日本總是出現在中國每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上。 所以我們不禁會有疑問, 為什麼總是這樣?如果說是為了利益, 這是問題的本身, 而非問題的答案。 答案, 在日本這個國家的基因之中。

一個國家的基因, 主要表現在這個國家所傳承的文化。 當我們沿著上述問題去打量日本文化的時候, 會發現, 征服大陸, 到大陸上開疆拓土, 幾乎是日本傳統文化中千百年來的一個夢。

古代中國無論是在經濟還是軍事上幾乎都是領跑世界的, 中國對於亞洲周邊國家影響尤其深遠。 日本是中國的徒弟, 一直向中國拜師學藝, 也一直幻想著征服中國。 至少400年前的日本有著一個瘋狂、不自量力的計畫:用7年時間征服中國, 並且遷都北京。

16世紀, 日本出了一個權臣, 這個人對東亞的局勢產生了重要影響,

他就是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確實是個人物, 原名木下滕吉郎, 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天下人, 著名政治家, 繼室町幕府之後, 近代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

天正十四年(1586年), 豐臣秀吉南征北伐, 翦滅群雄, 完成日本統一, 基本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 治國有方, 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 他見日本已經安定, 遂萌發了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 他決心到比日本更廣大的空間施展一番。

天正六年(1578年), 豐臣秀吉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圖朝鮮, 窺視中華, 此乃臣之宿志”。 天正十二年(1584年), 擔任太政大臣的豐臣秀吉提出了一個帶有時間表的擴張計畫:在佔領朝鮮之後, 于文祿二年(1593年)初佔領北京, 天正三年(1594年)日本遷都北京, 然後再進軍印度。 他認為日本下一個目標應該是征服世界

他寄給朝鮮宣祖皇帝李昖的一封信, 是豐臣秀吉曾準備侵略中國的最好證明, 他說日本現在日益強大, 打算將大明的“四百州盡化我俗,

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 也就是說, 他打算將大明的土地, 全部收入囊中, 同時由於大明和日本的土地之間, 隔著一條大海, 他希望通過朝鮮的國土, 進攻大明。

但是朝鮮當時已經成為大明的藩國幾百年了, 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他的要求。 豐臣秀吉對大明是勢在必得, 既然朝鮮不同意, 他就決定先打下朝鮮, 再以朝鮮為根據地入侵大明。

我們現在知道, 當時的日本是完全無法和明朝時期的中國相比, 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明朝當時處於封建社會鼎盛時期, 萬國來朝。 日本完成本國統一就妄想征服中國, 這顯然是可笑的想法。 豐臣秀吉的“7年計畫”就連第一步都沒有完成!

1592年, 豐臣秀吉組織30萬大軍出兵朝鮮, 沒什麼戰鬥力的朝鮮很快失去大片土地。 朝鮮向明朝求救, 大明王朝派出5萬大軍出兵朝鮮, 很快趕走了日本軍隊收復失地。 賊心不死的日本幾年後再次出兵朝鮮, 結果還是被明朝軍隊一頓痛揍, 戰後不久豐臣秀吉憂鬱之死。

日本認識到征服中國時機並沒有到來, 但是征服中國的幻想從沒有破滅。 直到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在豐臣秀吉統治期間,實際上已經開始脫離亞洲的文化宗教影響,是日本“脫亞論”的最好實踐者。

19世紀中葉,“日本中心主義”學說繼承“皇道史觀”,進而提出“八肱一宇”的觀點:世界是由八條大繩子緊密連在一起的,最終歸結到一個中心點,這就是日本;世界正等待著偉大的天皇之軍來撫育、教化和征服萬國,地球將被日本統一。

與其為近鄰的中國自然成為日本進攻的主要目標。可以說,征服中國,就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日本這個民族只能說是太瘋狂了,狼子野心,不得不防。這位當初揚言要征服中國的日本權臣,如果看到如今中國的實力,不知他會做何感想,會不會嘲笑自己當初那坐井觀天、異想天開的想法?

直到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在豐臣秀吉統治期間,實際上已經開始脫離亞洲的文化宗教影響,是日本“脫亞論”的最好實踐者。

19世紀中葉,“日本中心主義”學說繼承“皇道史觀”,進而提出“八肱一宇”的觀點:世界是由八條大繩子緊密連在一起的,最終歸結到一個中心點,這就是日本;世界正等待著偉大的天皇之軍來撫育、教化和征服萬國,地球將被日本統一。

與其為近鄰的中國自然成為日本進攻的主要目標。可以說,征服中國,就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日本這個民族只能說是太瘋狂了,狼子野心,不得不防。這位當初揚言要征服中國的日本權臣,如果看到如今中國的實力,不知他會做何感想,會不會嘲笑自己當初那坐井觀天、異想天開的想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