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徐霞客把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彰甲古村寫成張家村是弄錯了嗎

龍岩洞是桂北全州的古八景之一, 也是徐霞客遊全州走訪的第一個著名景點, 這裡抗戰時是杜聿明將軍第五軍的兵工廠, 解放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大的地下醫院。

龍岩洞。 此洞原是解放軍164醫院所在地, 曾出租給地方, 2017年12月軍方收回管轄權

一朋友看了筆者寫的《走訪徐霞客走過的地方, 我想在這裡徐霞客很可能是弄錯了!》他對《徐霞客遊記》產生了興趣, 他懷疑我在該文後曲解徐霞客的原文::"又西三裡, 張家村"。 他認為張家村是彰甲村之誤。 為此, 他查看了《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 但他發現徐霞客確實記載的是張家村。 他不明白, 徐霞客為什麼把彰甲村寫成了張家村?

其實, 徐霞客當年沒有寫錯。 彰甲村屬全州鎮龍岩村委, 是清朝出武舉人武進士出武官的地方, 在清朝聞名地方, 但明朝並不有名, 徐霞客來的當時這裡居住的是張姓, 村名以張姓命名。

彰甲村的甲石被毀甚眾, 仍存不少

田邊井邊村落邊都有

彰甲自然村, 因為諧音, 常被誤寫為彰家村。 原名廣福崗, 最早來這兒定居的並不是張姓而是雷姓。 元朝末年雷姓就來這裡定居。 明朝初年張姓來此定居。 張姓人口興旺, 便將廣福崗改為張家。 徐霞客丁醜(西元1637年)閏四月初九日, 他從全州著名的龍岩洞出來後, 往西走六裡, 記載的便是張家村。 但後來為什麼又叫做彰甲村了呢?原來, 清順治年間唐姓遷居於此, 人口發展旺盛, 功名旺盛, 覺得以張姓為村名不好。 便與張姓商議, 改名為彰甲村,

“彰甲”與 “張家”諧音, 這樣取名, 既給張姓人的面子, 也顯示彰顯一方的豪氣, 預示多姓和睦相處, 讓此地更為興旺發達。 至今, 有些外地人仍誤以為彰甲村名叫張家村。 其實, 張家村在當地現在也是存在的, 只不過它是屬於彰甲村下的張家, 是一個比彰甲村更小的區域範圍內的村落。 在彰甲村, 除唐姓考取功名的較多外。 後來遷居此地的蔣姓也出了不少人才。

蔣姓七世祖武進士蔣成均

蔣姓武進士從二品官蔣益輝。 江西袁臨協鎮副將。 抗日時第九十三軍軍長陳牧農曾祭拜過他

清朝彰甲村做武官者多。 太平軍過全州時,守備唐全瑅是彰甲村人,因防守全州與太平軍發生戰鬥,唐全瑅父子戰死,太平軍也受到重大損失,太平軍出於報復之心,曾派兵火燒彰甲村的一些民居、祠堂。抗日戰爭時期,挺進縱隊副司令蔣山就是彰甲村人。

挺進縱隊副司令蔣山的民居

湘源泉,四季不涸

彰甲人認為湘源泉是湘水源頭,廣西河(湘江)是外地興安流來的

湘源廟建於明代,已毀,當年與禁山裡 迴龍殿一樣,曾吸引大量湖南人前來朝拜

湘源廟遺址有數百平方米,這是殘基

彰甲村岩洞遍佈,當年岩洞是躲兵災的地方。

入口小面隱蔽,但裡面有幾座正房子大,水暖,冷天可以在裡面洗澡

鹽家井

據說村邊此鹽家井水是鹹的,過去無鹽時,用此水煮菜不用放鹽。彰甲村是昔日廣西大道的經過之地,現在高速公路通過。

當年為防止日本侵略軍入侵廣西,戴安瀾將軍的第200師的一個營就駐紮在該村,並在這裡修築縱橫交錯的大小戰壕,有條防坦克戰壕從龍岩洞一帶的山上直達縣城附近的氮肥廠山上。

比人還高的防坦克戰壕

這裡真是一個值得看看的地方!

蔣廷松原創

探秘屏山渡千古懸棺傳說之真相

近百年來,桂北全州與相鄰廣西三縣、湖南兩縣的疆域有哪些變動?

悲哀,遺存1400餘年的桂北全州縣“唐城遺址”即將徹底消逝!

太平軍過全州時,守備唐全瑅是彰甲村人,因防守全州與太平軍發生戰鬥,唐全瑅父子戰死,太平軍也受到重大損失,太平軍出於報復之心,曾派兵火燒彰甲村的一些民居、祠堂。抗日戰爭時期,挺進縱隊副司令蔣山就是彰甲村人。

挺進縱隊副司令蔣山的民居

湘源泉,四季不涸

彰甲人認為湘源泉是湘水源頭,廣西河(湘江)是外地興安流來的

湘源廟建於明代,已毀,當年與禁山裡 迴龍殿一樣,曾吸引大量湖南人前來朝拜

湘源廟遺址有數百平方米,這是殘基

彰甲村岩洞遍佈,當年岩洞是躲兵災的地方。

入口小面隱蔽,但裡面有幾座正房子大,水暖,冷天可以在裡面洗澡

鹽家井

據說村邊此鹽家井水是鹹的,過去無鹽時,用此水煮菜不用放鹽。彰甲村是昔日廣西大道的經過之地,現在高速公路通過。

當年為防止日本侵略軍入侵廣西,戴安瀾將軍的第200師的一個營就駐紮在該村,並在這裡修築縱橫交錯的大小戰壕,有條防坦克戰壕從龍岩洞一帶的山上直達縣城附近的氮肥廠山上。

比人還高的防坦克戰壕

這裡真是一個值得看看的地方!

蔣廷松原創

探秘屏山渡千古懸棺傳說之真相

近百年來,桂北全州與相鄰廣西三縣、湖南兩縣的疆域有哪些變動?

悲哀,遺存1400餘年的桂北全州縣“唐城遺址”即將徹底消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