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盤點化妝品行業8大偽概念 絕對有你沒想到的!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 2017年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為2514億, 13.5%的年增長數字跑贏了GDP增速。 對於廣大女性和部分男性消費者而言,

化妝品可以說是僅次於“衣、食、住、行”之後的第五大“剛需”了。

可是, 每天早晨在鏡子前塗塗抹抹時, 你瞭解左手舉起的這瓶“無添加”面霜, 或右手拿起的這只韓國進口隔離霜嗎?它們真的具備品牌廣告或者門店BA宣傳的那些效果嗎?

不知不覺, 很多混淆視聽的“偽概念”在化妝品從業者和消費者中已經深入人心。 今天, 品觀網(pinguan.com)就來扒一扒以下這8大行業偽概念。

一、隔離霜

很多不化妝的女孩子, 桌上也有一兩隻隔離霜, 可見其風靡程度。 不過, 有業內專家指出, 隔離霜其實是一個行銷概念, 從產品成分和功效上分析, 隔離霜、防曬霜(UV Block/Sun Block)或者妝前乳(Make-up Base)很難區分。

觀察一些進口隔離霜的產品說明, 也能發現端倪。 如蘭芝一款隔離霜的瓶身上寫著“skin veil Base”, 字面翻譯為“皮膚表層薄紗質地”, 而“SPF22 PA++”的標注則體現了它防曬霜的內質。

隔離霜一詞最早是怎麼出現在國內的呢?據說是因為當年旁氏的一款低SPF值防曬霜銷量遇冷, 公司想出了“隔離”的概念, 並打出“隔離紫外線、隔離髒空氣、隔離彩妝”的宣傳口號,

沒想到在市場上一炮走紅。

隨著越來越多的同類產品面世, 這三項作用也成為隔離霜的共同宣傳語, 在很多消費者心中, 這就是隔離霜的基本功效。

應該承認, 隔離霜的確有防曬或兼備潤色功能, 部分產品還添加了抗氧化、美白等成分, 然而, 在官方層面它並沒有成為一個正式的品類。

二、防霧霾化妝品

如果說隔離霜的市場接受度高、只是沒被正式定義, 那麼防霧霾化妝品就連概念都未被消費者廣泛承認, 目前國內也尚未出臺針對抗霧霾化妝品的標準。

隨著中國各大城市的環境污染加深, 空氣品質每況愈下, 抗污染、防霧霾類產品存在廣闊的市場空間, 國內外美妝公司對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續中。

可由於缺乏相關試驗標準和效果規範, 很難約束部分廠家的虛假宣傳。 韓國《東亞日報》2017年9月25日報導稱, 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調查了20多款聲稱具備防霧霾效果的化妝品, 有10款的實際效果無法得到證實。

看來, 在那些PM2.5指數爆表的日子裡, 想要靠塗個精華、打層粉底就實現保護皮膚的目的,

眼下還是一個癡想而已。

三、塗抹式水光針

水光針注射, 很多人知道, 是一項常見的微整形項目。 它借助技術將膠原蛋白、透明質酸、肉毒素等醫美元素注入真皮層, 讓皮膚呈現緊致水潤飽滿的效果。 但“塗抹式水光針”卻是完全不同的原理。

在淘寶上搜索這一關鍵字,有成千上萬個產品,價格從十幾到幾百元不等。賣家們宣稱,塗抹式水光針跟美容醫院裡的水光針效果和配方完全一樣,而且免去了微整形手術的痛苦和危險。

對此,專家指出,因分子結構不同和皮膚天然屏障的保護,玻尿酸或膠原蛋白等營養成分很難通過塗抹方式滲透到肌膚底層。不安全的產品還可能引發過敏、皮疹、瘙癢等不適。

而市面所售的塗抹式水光針多是在偷換概念,一般只具備補水功能,無法達到宣稱的媲美微整形效果。

四、肌底液

肌底液這個中文名最早是在2009年蘭蔻推出“小黑瓶”時提出的,剛開始頗受質疑,很多人認為是商家為銷售產品而創造出的一個偽概念。

隨著行業細分化的深入,肌底液概念在市場上越來越火,小黑瓶精華肌底液也成了蘭蔻的口碑單品。據官方統計,去年雙十一當天每1.44秒就能賣出一支小黑瓶。

在“2017 Dealmoon美容大賞”的粉絲票選中,精華類的前三名裡就有肌底液一席,但因為肌底液和精華液的界定不是很清晰,很多消費者並不清楚二者的區別。

針對這一疑惑,有業內專家稱,從產品配方角度來看,肌底液屬於精華液的一個分支,有著“軟化角質層、輔助穿越角質屏障、為肌膚注入營養”的作用。

肌底液能不能代替傳統意義上的精華呢?SK-II首席科學家曾表示,如果在產品設計中肌底液能達到功能性精華的效果,那麼就可以替代精華。這一解釋也表明了肌底液和精華之間的親密關係。

五、縮毛孔

宣稱具備“縮毛孔”效果的護膚或彩妝在市面上很常見,多個大牌都有相關產品。如俗稱“磨皮神器”的CPB沁肌緊膚蜜、歐緹麗“皇后水”(葡萄精華爽膚水)、奧爾濱“健康水”(爽膚精華液)、貝玲妃“反孔精英”系列等。

不過,希望通過化妝品來縮小毛孔的人可能要失望了。專家指出,毛孔其實是不能縮小的,除非通過專業的醫美手術。普通化妝品至多能通過清潔油脂和黑頭,使毛孔看上去變小些;或用酸性物質來實現暫時收縮毛孔的效果。

簡單地說,化妝品只有“收斂或清潔”效果而不能縮小毛孔。而且,通常在25歲以後毛孔會逐漸發生不可逆的鬆弛與粗大,熬夜、生活不規律都會加劇這一現象。女性同胞們,還敢“熬最深的夜、用最貴的面霜”嗎?

六、無化學添加

嗯,這又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偽概念。必須指出,真正意義上的無化學添加化妝品根本不存在,不論是護膚還是彩妝、洗護類產品。

據資料顯示,無添加化妝品的概念來源於日本,日本業內對其大致定義有:無防腐劑、無殺菌劑、無石油系介面活性劑、無香料、無礦物油、完全密封、弱酸性、注明原廠生產日期,保證產品新鮮等多個方面。

但“無添加”和“無化學添加”是有區分的,嚴格意義上說,所有化妝品本質上都是化學元素的集合,即使是在天然萃取過程中也會加入化學物質。市售的部分化妝品隨便打出無化學添加的宣傳語,是極其不嚴謹的。

目前,中國尚無“無添加化妝品”的條例標準,也沒有設置相關權威機構。下次當你的閨蜜/女友/老媽再讓你推薦純天然無添加化妝品時,記得把這篇文章轉給她看看。

七、花水

前兩年,花水的概念在國內市場上一度很流行,不少品牌跟風推出了相關產品。玫瑰、薰衣草、洋甘菊、橙花等花水最為常見,但很多人對花水/純露/水精油/爽膚水的定義傻傻分不清。

在百度百科詞條裡,花水(Flowar water)是等同於純露(Hydrosols)來注解的,指的是在提煉植物類精油時分離出的100%飽和蒸餾原液,是精油的一個副產品,不含香精及酒精成分。

然而,由於目前中國沒有明確的產品規範,市售的很多打著花水名字的產品在生產層面和品質上良莠不齊。有直接用精油兌水的,有純露加水用人工調配的,還有添加花瓣等視覺物質的。

而且,大多數花水類產品都添加了防腐劑、酒精和香精,甚至乳化劑、穩定劑等物質,以實現清爽的膚感和怡人的香氣。其實,這樣的花水本質上和爽膚水無異。

八、藥妝

藥妝這個概念出現在這裡應該會讓很多人意外,畢竟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醫藥學研發背景、以功效為主打特色的化妝品比較常見,也很受消費者歡迎。

藥妝在歐美國家稱為Cosmeceutical,即介於藥品與化妝品之間的產品,是一個成熟的門類。

業界對於藥妝概念的認同大致分為3類:一是藥物化妝品;二是醫學護膚品;三是功效性化妝品,如祛斑、祛痘產品類。在日本,有化妝品銷售的藥店一般稱為藥妝店、薬局(藥局)或ドラグストア。

但在中國還沒有藥妝的定義,也不像防曬或染髮類產品有專門的“特證”或批號,只是在市場中運用這一概念而已。這也讓部分進口藥妝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時較難確定宣傳口徑。

怎麼樣,品觀網(pinguan.com)摘取的這8大行業偽概念你猜中了嗎?

隨著國內化妝品行業的發展和法律法規的完善,相信部分概念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正式的品類或門類,而那些混淆視聽的行銷詞彙則會逐漸在市場上消亡。

蔣雪琴劉淼楊曉峰胡浩余有元王雷雷王奎龍傳琦王雷陳攀... 等467人看過此文章

在淘寶上搜索這一關鍵字,有成千上萬個產品,價格從十幾到幾百元不等。賣家們宣稱,塗抹式水光針跟美容醫院裡的水光針效果和配方完全一樣,而且免去了微整形手術的痛苦和危險。

對此,專家指出,因分子結構不同和皮膚天然屏障的保護,玻尿酸或膠原蛋白等營養成分很難通過塗抹方式滲透到肌膚底層。不安全的產品還可能引發過敏、皮疹、瘙癢等不適。

而市面所售的塗抹式水光針多是在偷換概念,一般只具備補水功能,無法達到宣稱的媲美微整形效果。

四、肌底液

肌底液這個中文名最早是在2009年蘭蔻推出“小黑瓶”時提出的,剛開始頗受質疑,很多人認為是商家為銷售產品而創造出的一個偽概念。

隨著行業細分化的深入,肌底液概念在市場上越來越火,小黑瓶精華肌底液也成了蘭蔻的口碑單品。據官方統計,去年雙十一當天每1.44秒就能賣出一支小黑瓶。

在“2017 Dealmoon美容大賞”的粉絲票選中,精華類的前三名裡就有肌底液一席,但因為肌底液和精華液的界定不是很清晰,很多消費者並不清楚二者的區別。

針對這一疑惑,有業內專家稱,從產品配方角度來看,肌底液屬於精華液的一個分支,有著“軟化角質層、輔助穿越角質屏障、為肌膚注入營養”的作用。

肌底液能不能代替傳統意義上的精華呢?SK-II首席科學家曾表示,如果在產品設計中肌底液能達到功能性精華的效果,那麼就可以替代精華。這一解釋也表明了肌底液和精華之間的親密關係。

五、縮毛孔

宣稱具備“縮毛孔”效果的護膚或彩妝在市面上很常見,多個大牌都有相關產品。如俗稱“磨皮神器”的CPB沁肌緊膚蜜、歐緹麗“皇后水”(葡萄精華爽膚水)、奧爾濱“健康水”(爽膚精華液)、貝玲妃“反孔精英”系列等。

不過,希望通過化妝品來縮小毛孔的人可能要失望了。專家指出,毛孔其實是不能縮小的,除非通過專業的醫美手術。普通化妝品至多能通過清潔油脂和黑頭,使毛孔看上去變小些;或用酸性物質來實現暫時收縮毛孔的效果。

簡單地說,化妝品只有“收斂或清潔”效果而不能縮小毛孔。而且,通常在25歲以後毛孔會逐漸發生不可逆的鬆弛與粗大,熬夜、生活不規律都會加劇這一現象。女性同胞們,還敢“熬最深的夜、用最貴的面霜”嗎?

六、無化學添加

嗯,這又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偽概念。必須指出,真正意義上的無化學添加化妝品根本不存在,不論是護膚還是彩妝、洗護類產品。

據資料顯示,無添加化妝品的概念來源於日本,日本業內對其大致定義有:無防腐劑、無殺菌劑、無石油系介面活性劑、無香料、無礦物油、完全密封、弱酸性、注明原廠生產日期,保證產品新鮮等多個方面。

但“無添加”和“無化學添加”是有區分的,嚴格意義上說,所有化妝品本質上都是化學元素的集合,即使是在天然萃取過程中也會加入化學物質。市售的部分化妝品隨便打出無化學添加的宣傳語,是極其不嚴謹的。

目前,中國尚無“無添加化妝品”的條例標準,也沒有設置相關權威機構。下次當你的閨蜜/女友/老媽再讓你推薦純天然無添加化妝品時,記得把這篇文章轉給她看看。

七、花水

前兩年,花水的概念在國內市場上一度很流行,不少品牌跟風推出了相關產品。玫瑰、薰衣草、洋甘菊、橙花等花水最為常見,但很多人對花水/純露/水精油/爽膚水的定義傻傻分不清。

在百度百科詞條裡,花水(Flowar water)是等同於純露(Hydrosols)來注解的,指的是在提煉植物類精油時分離出的100%飽和蒸餾原液,是精油的一個副產品,不含香精及酒精成分。

然而,由於目前中國沒有明確的產品規範,市售的很多打著花水名字的產品在生產層面和品質上良莠不齊。有直接用精油兌水的,有純露加水用人工調配的,還有添加花瓣等視覺物質的。

而且,大多數花水類產品都添加了防腐劑、酒精和香精,甚至乳化劑、穩定劑等物質,以實現清爽的膚感和怡人的香氣。其實,這樣的花水本質上和爽膚水無異。

八、藥妝

藥妝這個概念出現在這裡應該會讓很多人意外,畢竟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醫藥學研發背景、以功效為主打特色的化妝品比較常見,也很受消費者歡迎。

藥妝在歐美國家稱為Cosmeceutical,即介於藥品與化妝品之間的產品,是一個成熟的門類。

業界對於藥妝概念的認同大致分為3類:一是藥物化妝品;二是醫學護膚品;三是功效性化妝品,如祛斑、祛痘產品類。在日本,有化妝品銷售的藥店一般稱為藥妝店、薬局(藥局)或ドラグストア。

但在中國還沒有藥妝的定義,也不像防曬或染髮類產品有專門的“特證”或批號,只是在市場中運用這一概念而已。這也讓部分進口藥妝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時較難確定宣傳口徑。

怎麼樣,品觀網(pinguan.com)摘取的這8大行業偽概念你猜中了嗎?

隨著國內化妝品行業的發展和法律法規的完善,相信部分概念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正式的品類或門類,而那些混淆視聽的行銷詞彙則會逐漸在市場上消亡。

蔣雪琴劉淼楊曉峰胡浩余有元王雷雷王奎龍傳琦王雷陳攀... 等467人看過此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