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十媽九錯的補鈣誤區,許多人第一個就中招了!

補鈣是很多人都關注的千年難題, 感覺是一輩子的課題, 老年人要補鈣, 孕婦要補鈣, 在長身體的孩子當然就更應該補鈣了!不過, 凡事都是“物極必反”!鈣雖然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很重要, 過量、或者錯誤的補鈣觀, 對寶寶來說不僅無益,還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傷害哦。

誤區一:補鈣要趁早

正確:0-12個月寶寶無需額外補鈣

關於嬰幼兒補鈣, 曾經有機構在北京做過一個調查, 結果顯示, 在被調查的218個家長中, 有202人在給孩子補鈣, 147個寶寶4個月前就開始補鈣, 到6個月, 高達86%的寶寶在補鈣。

補鈣真的是越早越好嗎?當然不是!

母乳是0-6個寶寶最佳的食物, 無論媽媽的營養狀況如何, 是否缺鈣, 母乳都能給6個月前的寶寶提供充足的鈣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嬰幼兒營養指南》, 嬰幼兒0~6個月時, 母乳能為嬰兒提供充足的膳食鈣。

如果無法堅持母乳餵養, 可以用配方奶代替母乳。

配方奶中的鈣含量是以母乳為參照標準的。 但由於配方奶中的鈣質的生物利用度沒有母乳的高, 因此配方奶中的鈣含量會高於母乳中的鈣, 以期達到和母乳相同的實際鈣吸收量。

所以, 6個月前, 只要是科學餵養的寶寶, 無論是吃母乳還是配方奶粉, 都不可能會缺鈣, 也無需再額外補充鈣劑。

6-12個月的嬰兒只要合理添加輔食, 並且每天保證約600毫升的母乳或配方奶, 就足以提供這個年齡段小朋友所需的鈣質了。

誤區二:枕禿、盜汗、夜啼就是缺鈣

正確:要根據發育情況及檢測結果綜合判斷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枕禿、盜汗、夜啼“等現象就認為孩子就是缺鈣, 也有很多媽媽會帶孩子去醫院給寶寶做“微量元素檢查”來判斷寶寶是否缺鈣。 其實枕禿、盜汗、夜啼更是十分普遍的生理現象, 它們與缺鈣絕不是一對一的因果關係。

而微量元素檢測只是一種篩查手段, 其檢測結果只能作為參考數值來看, 只依靠這種數值來判斷寶寶是否缺鈣並不科學, 還需要結合寶寶具體的臨床症狀、飲食情況以及病史等綜合考慮。

在日常生活中, 媽媽們要學會通過觀察症狀判斷寶寶是否缺鈣。

缺鈣的表現有:出牙遲, 或者牙齒排列參差不齊;學步遲, 下肢彎曲, 有O型腿、X型腿等;指甲灰白或有白痕等。 如果寶寶出現以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症狀, 那麼媽媽們就需要警惕了。 此時寶寶很有可能缺鈣, 而這時媽媽應該帶寶寶去看醫生, 並合理補鈣。

誤區三:寶寶補鈣補得越多越好

正確:補鈣過量, 危害多

如果寶寶並不缺鈣, 那就不要給嬰幼兒補鈣。 寶寶的消化系統尚不完善, 當攝入的鈣超過推薦量時, 過多的鈣會造成胃腸道的負擔。 還會導致寶寶大便乾燥甚至便秘, 甚至會導致高鈣尿症, 甚至得“鬼臉綜合症”,

表情怪異並且容易生病。

補鈣太多時, 會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如鋅、鐵、鎂等的吸收和利用, 比如會導致鋅的吸收減少, 鋅的不足會導致寶寶味覺減退, 食欲下降, 蛋白質合成不足, 甚至還可能導致嬰幼兒生長發育障礙。

誤區四:補鈣就是給孩子補充鈣片或者鈣劑

正確:補鈣先補維生素D

對於2歲以下乳製品在食物中佔用很大比重的嬰幼兒而言,缺鈣多數是因為維生素D不足而導致的。維生素D能幫助腸道中的鈣沉積到骨頭當中,從而預防佝僂病。嬰兒因為無法從飲食中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所以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補充含有維生素D的製劑或是強化食物。

比較常用的有:

1、單純的維生素D製劑:即僅含有維生素D;

2、維生素AD製劑或魚肝油:其中含有維生素A和D,有的還含有DHA等營養素,適合寶寶的魚肝油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比例為2:1;

3、含維生素D的複合維生素製劑:現在市場中有一些複合維生素製劑中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D;

4、強化了維生素D的食品:比如含有維生素D的強化牛奶、輔食等等。

無論選擇哪一種補充方式,都需要家長仔細閱讀說明和成分表,算好維生素D的劑量,這樣才能瞭解給兒童補充的維生素D是不是充足,有沒有達到預防量。

正確:補鈣先補維生素D

對於2歲以下乳製品在食物中佔用很大比重的嬰幼兒而言,缺鈣多數是因為維生素D不足而導致的。維生素D能幫助腸道中的鈣沉積到骨頭當中,從而預防佝僂病。嬰兒因為無法從飲食中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所以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補充含有維生素D的製劑或是強化食物。

比較常用的有:

1、單純的維生素D製劑:即僅含有維生素D;

2、維生素AD製劑或魚肝油:其中含有維生素A和D,有的還含有DHA等營養素,適合寶寶的魚肝油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比例為2:1;

3、含維生素D的複合維生素製劑:現在市場中有一些複合維生素製劑中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D;

4、強化了維生素D的食品:比如含有維生素D的強化牛奶、輔食等等。

無論選擇哪一種補充方式,都需要家長仔細閱讀說明和成分表,算好維生素D的劑量,這樣才能瞭解給兒童補充的維生素D是不是充足,有沒有達到預防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