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科舉也瘋狂:原來古代也有科考輔導班、輔導書、代考

當今, 各種考試輔導班如火如荼, 市場上的各類考試輔導書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可見考試經濟之火爆。 其實, 考試經濟自古有之, 輔導班、輔導書之類的東西並不是現代專利。

隋代實行科舉考試後, 專門針對科考的輔導班也就應運而生, 發展成書院、文社模式。 書院至宋代大盛, 有700余所, 文社至明代為盛。 書院和文社大多數是地方上的有錢人出資興建, 花費重金聘請已回鄉或致仕的舉人、進士, 或者有名氣的學者擔任講師, 對學生進行專門輔導, 模擬考試, 以提高中榜率。 例如晚清的南京中山書院, 院長年薪984兩銀子,

其中800兩為工資, 其餘為伙食等補貼。 後來, 有些歷史悠久的書院得到政府津貼, 能夠給院長和老師發放豐厚的薪金, 有的學生還會給老師上“贄禮”, 相當於紅包。

孔尚任《桃花扇》中有一段寫南京三山街書商蔡益所的, 只見此人好不風光, 舉人進士都要對他點頭哈腰。

他說, 乙酉鄉試要根據錢謙益的條陳改正文體了, 也就是今天所謂的“變題”, 試題形式要變了。 既然題型要變, 那麼輔導書也得變。 於是, 他另外請了幾位考試輔導專家, 按照新的試題樣式, 另選新篇, 以為對策。 即將推出的這套輔導書封面將印上“風氣隨名手, 文章中試官”的字樣, 這樣的封面設計是藉以宣傳, 也算作對考生的激勵吧。 這就是出版商蔡益所的生財路子之一, 從中可以窺見明代江南考試經濟之發達。

當然, 古代的考試也有其衍生物——作弊。 古代科場作弊手法花樣繁多, 其中能形成行業, 創造經濟產值的主要有代考和夾帶。

代考, 也稱“捉刀”, 存在於科考的各個階段, 尤以考取秀才的童試中更普遍, 出現了職業化的槍手。 人們熟知的晚唐詞人溫庭筠外號叫“溫八叉”, 傳說他替人考試時, 叉八次手就能寫就文章, 算是一個高級的職業槍手。 清光緒年間, 有個姓郝的人, 本來在飯店幹跑堂的, 看到店主的傻兒子雇槍手代考後, 竟然做了官。 於是,

他偷了飯店的錢, 買槍手代考, 沒想到真的高中做官, 而且還做到了主考官的位置。 一次席間, 他吹噓道:“科舉是個屁, 我一字不識照樣當官。 ”可見, 代考行業多麼猖獗。 清代《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就寫槍手匡超人從杭州趕到紹興, 為一個叫金躍的人代考, 考中後, 金的家人給了他200兩銀子作為報酬, 另外打點中間人等共花費300兩。

所謂夾帶, 是指考生通過衣帽、鞋襪、硯臺、筆管、糕餅、燭臺等凡是能藏匿隻字片紙的東西, 把小抄帶進考場。 因此, 很多書商嗅到了這種商機, 專門製作便於攜帶的小冊子, 高價兜售給考生。 清乾隆五十四年, 有大臣上奏道:“江西士子有臨場慣用新出小本講章, 又坊間亦有編輯經書擬題及套語策略等類, 於臨場前刊印發賣”,

說的就是此事。 2002年, 在浙江省東陽市發現的石印微刻《五經全注》, 印行於光緒己醜年, 就是用來印刷小抄的刻版。

歷史愈往後, 考試經濟愈發達, 暴露了科舉考試的弊端, 尤其實行八股取士之後, 通過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士子, 在蒲松齡的小說中有一段描寫, 可作笑資:初入時,白足提籃,似丐。唱名時,官呵隸罵,似囚。其歸號舍業,孔孔伸頭,房房露腳,似秋末之冷鋒。其出場也,神情恦恍,天地異色,似出籠之病鳥……忽然而飛騎傳人,報條無我,此時神色猝變,嗒然若死。如此情況,當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觀者視之,其可笑孰甚焉。

可作笑資:初入時,白足提籃,似丐。唱名時,官呵隸罵,似囚。其歸號舍業,孔孔伸頭,房房露腳,似秋末之冷鋒。其出場也,神情恦恍,天地異色,似出籠之病鳥……忽然而飛騎傳人,報條無我,此時神色猝變,嗒然若死。如此情況,當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觀者視之,其可笑孰甚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