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講一個雍正與壽山石的小故事

我們在福州

我們瞭解壽山石

雍正有一方很著名的壽山石印璽, 印文為朱文小篆“為君難”。

“為君難”這三個字雍正經常講, 繼位初年就寫過“為君難”匾額掛在勤政殿。

“為君難”出自於《論語》魯定公問政於孔子。 定公問孔子, 有沒有一言興邦的事。 孔子回答說, 語言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然後就提到了“為君難, 為臣不易。 ”如果君與臣都知道自己身處不易, 責任重大, 謹慎言行, 就能起到一言興邦的作用。

下麵定公提到為君之樂, “予無樂乎為君, 唯其言而莫予違也。 ”定公認為, 作為國君最大的快樂是沒有人敢違背自己說的話。 也許雍正正是因為他說的話並不是沒有人敢違背的, 所以才對“為君難”有深刻的體會。

雍正繼位之初, 面對的是上一任皇帝倦政貪名, 國家積弊甚深的局勢。 雍正沒有在君位上軟弱敷衍下去, 一繼位就力圖革弊。 在繼位尚未逾年改元的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雍正就給戶部下達了全面清查錢糧的命令。 一方面說明了形勢的嚴峻, 一邊方面也體現出他做事情確實不拖遝, 夠雷厲風行。

繼位之後的雍正清查錢糧、設立會考府, 追索國庫欠款, 施行耗羨歸公, 對西北用兵……施政都切中要害,

關乎國之根本, 而且做起來特別豁得出去, 毫不容情。 比如追討國庫欠款, 能把貪贖官員逼得死都不能解脫。 對西北用兵也是敢把身家全都押上。

對比起尚寬仁之名的康熙皇帝來說, 雍正可說是個嚴猛之君。 我個人比較喜歡他的鐵腕。 雖然雍正不只一次說過“觀乎其時,

審乎其事, 當寬則寬, 當嚴則嚴。 ”、“但務寬嚴相濟, 似不偏廢。 ”等等這樣的話來強調寬仁與嚴猛和合濟, 實際上雍正心裡深深知道“人心玩愒已久, 百弊叢生, 若不懲創, 將來無所底止。 ”實際上雍正是個手段迅猛的君主。 矯枉必須過正, 在當時社會矛盾尖銳深刻的情況下, 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鐵腕的君主, 恐怕清朝之亡會提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