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身份定位與人際關係

今天參加了幸福教練培訓的第八次課程, 主題是《人際關係的探索與提升》。

我們每個人立足在這個世界上, 都不是孤立的, 每個人都處在自己獨有的系統裡,

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經歷著不同的人生。 經歷的每一件事情, 都是人生成長的一筆財富, 不斷地經歷不同的事情, 才使我們學會了面對各種問題, 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處理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

一出生, 就與一對父母產生了親密的關係, 特別是與媽媽的關係更是密不可分, 吃喝拉撒睡, 都要媽媽陪, 媽媽一離開就會哭鬧, 用各種力所能及的方式把媽媽牢牢地栓在自己身邊。 如果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 還會有與兄弟姐妹、爺爺奶奶姥爺姥娘、叔嬸姨舅等等親戚之間的關係。 再長大一些, 上幼稚園, 上學, 我們所接觸的人就會更多, 老師、同學、鄰居、朋友等等之間的關係。 成人獨立以後, 還會有夫妻、子女、領導、下屬、同事、鄰里、朋友等等之間的關係……這一切關係,

歸根結底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人際關係。

我百度了一下, 什麼叫做人際關係?人與人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心理關係, 人與人交往關係包括親屬關係、朋友關係、學友(同學)關係、師生關係、雇傭關係、戰友關係、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等, 叫做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這個詞是在20世紀初由美國人事管理協會率先提出的, 也被稱為人際關係論, 1933年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約創立。 這個概念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

1、人際關係表明人與人相互交往過程中心理關係的親密性、融洽性和協調性的程度

2、人際關係有三種心理成分組成。 認知、情感和行為成分

3、人際關係是在彼此交往的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既然人際關係是人與人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按道理, 交往的雙方, 處在同一個系統裡, 應該享有對等的人際關係才對。 那為什麼有的人人際關係處理得很好, 而有的人卻是一團糟呢?

人際關係欠佳的原因, 老師給出了三個:孩童時期“被內向”, 被貼上不利於協調人際關係的標籤, 早期缺乏人際互動的體驗/榜樣和重要他人的負面暗示影響;內心自我否定, 個人的原因;欠缺技巧, 需要後天的學習。

在這裡, 做了一個“接受, 尊重, 愛”的練習。 先是自己和自己作練習, 告訴自己“我接受我自己, 我尊重我自己, 我愛我自己。 ”等自己感到內心有力量後, 再和同小組的成員做練習,

兩兩相對, 面對面向對方說出“我接受我自己, 同時我接受你;我尊重我自己, 同時尊重你;我愛我自己, 同時我愛你。 ”開始做練習的時候, 自己感覺有點茫然, 沒找到感覺, 甚至有點懷疑, 我是否接受、尊重、愛我自己。 等著對自己說了三遍以後, 感覺很肯定地接受、尊重、愛自己了, 我才開始和同組的夥伴開始做練習。 一開始看對方的眼神是游離的, 甚至是不直視的, 慢慢的, 隨著說的遍數增多, 感覺自己越來越有力量, 也越來越自信, 感覺自己有能力接受、尊重、愛對方, 隨著內心力量的增強, 說話的語氣反而變得越來越柔和, 但很有力量。

在人與人組成的系統中, 每個人的價值, 並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 而是由對方決定的,

有其他人決定的。 系統中的其他人認為你對該系統是有價值的, 你就是有價值的, 你就會被大家需要, 會被大家視為系統的中心, 大家會奉你為核心, 你在系統中的價值和地位就會非常穩固、安全和重要。 否則, 你就會被邊緣化, 甚至會被踢出局。

我的理解, 人際關係好的人, 是TA在處理不同系統中不同的人際關係時, 把自己的位置認識得非常清楚, 也就是李老師說的“身份定位”要準確。 記得聽過這樣一種說法, 老師的孩子, 一般很少在自己父母教的班級上學的。 為什麼呢?原因就是做老師的父母, 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 老師與父母兩種角色之間的不斷轉換實在是太辛苦, 在學校是嚴厲的老師, 到家裡又要變成慈愛的父母, 掌握不好兩者之間的度,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就會出問題。所以,乾脆放手,該做老師時就做老師,該做父母時就做父母,讓孩子在做學生時專心學習,在做孩子時充分享受父母的愛。

既然身份定位與人際關係有著直接關係,那麼要想提升人際關係,搞好自己的身份定位是至關重要的前提。在這裡,李老師讓我們兩人一組做了一個小體驗:假定對方的不同身份(父母/領導、同事/朋友、下屬/孩子等),沖著對方說一句話“有時間嗎?我們可以談一談嗎?”我和劉老師一組,我先把她當做了孩子,說出了那句話,她幾乎就是秒回了我,我們兩人哈哈大笑。劉老師說,一聽你那口氣,就知道是說給孩子的,柔柔的,滿滿的都是愛。我知道,這次的問話,自己的身份定位是對的,所以,說出的話才會帶有媽媽的味道。

通過體驗讓我明白,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多大的能力,辦多大的事,這句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話裡蘊含的道理。反過來,從一個人對自己說話的口氣,也可以體會到對方給自己的定位,也能明白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位置與地位。也就是李老師所說的:我是誰,不由我決定,而是由對方決定的;我心中認定我是誰,決定了我的信念價值觀(我的理解就是所作所為),從而決定了我的態度、說話方式和內容;定位我是誰,包括兩個層面:當下我的身份角色和狀態。

既然身份定位是提升人際關係的關鍵,那麼如何做身份定位呢?李老師告訴我們通過5步自問的方式,對自己進行身份定位。

1、此時此刻,我是誰?

2、我正在做什麼?

3、我要什麼?

4、我所做的能拿到我想要的嗎?

5、如何調整?

在做身份定位時,我腦子裡一直不斷地閃現平日裡與兒子溝通的畫面,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作為一個媽媽應該做的?是否做到了位?是否有越位的地方?是否有錯位的地方?甚至是是否有錯誤的地方?

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是有技巧的,老師教授了一分為二和接受批評法,這些方法,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嘗試、碰壁、總結,再嘗試、再碰壁,再總結,才能運用自如,從而改善和提升人際關係,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掌握不好兩者之間的度,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就會出問題。所以,乾脆放手,該做老師時就做老師,該做父母時就做父母,讓孩子在做學生時專心學習,在做孩子時充分享受父母的愛。

既然身份定位與人際關係有著直接關係,那麼要想提升人際關係,搞好自己的身份定位是至關重要的前提。在這裡,李老師讓我們兩人一組做了一個小體驗:假定對方的不同身份(父母/領導、同事/朋友、下屬/孩子等),沖著對方說一句話“有時間嗎?我們可以談一談嗎?”我和劉老師一組,我先把她當做了孩子,說出了那句話,她幾乎就是秒回了我,我們兩人哈哈大笑。劉老師說,一聽你那口氣,就知道是說給孩子的,柔柔的,滿滿的都是愛。我知道,這次的問話,自己的身份定位是對的,所以,說出的話才會帶有媽媽的味道。

通過體驗讓我明白,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多大的能力,辦多大的事,這句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話裡蘊含的道理。反過來,從一個人對自己說話的口氣,也可以體會到對方給自己的定位,也能明白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位置與地位。也就是李老師所說的:我是誰,不由我決定,而是由對方決定的;我心中認定我是誰,決定了我的信念價值觀(我的理解就是所作所為),從而決定了我的態度、說話方式和內容;定位我是誰,包括兩個層面:當下我的身份角色和狀態。

既然身份定位是提升人際關係的關鍵,那麼如何做身份定位呢?李老師告訴我們通過5步自問的方式,對自己進行身份定位。

1、此時此刻,我是誰?

2、我正在做什麼?

3、我要什麼?

4、我所做的能拿到我想要的嗎?

5、如何調整?

在做身份定位時,我腦子裡一直不斷地閃現平日裡與兒子溝通的畫面,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作為一個媽媽應該做的?是否做到了位?是否有越位的地方?是否有錯位的地方?甚至是是否有錯誤的地方?

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是有技巧的,老師教授了一分為二和接受批評法,這些方法,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嘗試、碰壁、總結,再嘗試、再碰壁,再總結,才能運用自如,從而改善和提升人際關係,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