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函谷關到底在哪,東方六大強國,為何只能從這進攻秦國?

在戰國時期的歷史中, 東方六大強國不止一次的聯合進攻秦國, 也就是合縱攻秦。 但東方六國總是在函谷關死磕, 從來沒有選擇其他的路線。

那麼, 函谷關到底在哪?從地理位置上來說,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靈寶市境內, 屬於河南的最西部。 其實, 東方六國也只能通過函谷關進攻秦國, 其他根本沒得選。 對於秦國來說, 函谷關也是至關重要。

函谷關位於現在的靈寶境內,

從靈寶再往西就進入了陝西境內。 順便將一個小知識, 三門峽曾經被稱為陝州。 陝州以西稱為陝西, 陝州以東被稱為陝東。 為何要把關隘設立在這裡呢?因為這裡的地理形勢非常好。 函谷關的北邊是黃河, 依靠當時的地理條件, 還沒有大軍橫渡的水準。 南邊是懸崖峭壁, 根本沒有通過的可能。 在函谷關之後, 就是關中平原, 或者說是關中盆地。 因為, 秦國的主要地盤就是關中地區, 而關中確實是一個盆地。

秦國的鄰國有四個, 北邊是一心向北發展的趙國, 中部是魏國和韓國, 南部則是龐大的楚國。 秦國在盆地之中, 這是一個天然的屏障。 被北部翻越重重山嶺進攻秦國, 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事情。 2000多年之後, 日本軍隊佔領山西之後, 想進攻關中地區, 同樣沒有這個水準。 也是只能通過洛陽一直向西, 幾乎一樣的戰術。 由此可見, 當時從北方翻越高山不可能, 這套路走不通。 對於趙魏韓三國來說, 只能先打下函谷關, 才能進攻關中地區。

秦國的南方是楚國, 其實楚國可以通過武關進攻秦國。 打個比方說, 武關一線就像後來的陰平小道差不多, 武關一線雖然比北部的秦嶺好得多, 但仍然無法通過大部隊。 楚國曾經做出了嘗試, 小部隊輕裝前進或許可行, 但大部隊做不到這一點。 面對強悍的秦國, 小部隊也根本起不到作用。

如果楚國也加入了合縱同盟, 一般也會和中原各國一起進攻函谷關。 至於齊國和燕國, 也只能通過魏國和韓國的地盤, 抵達函谷關前線。

對於秦國來說, 一旦丟失了函谷關, 就意味著關中平原暴露在各國的鋒芒之下。 如果合縱大軍向西進攻, 秦國軍隊也只能選擇節節抵抗, 最多就是利用咸陽城死守。也許有人會問潼關呢?當時潼關還沒有成型,遠不是後來的樣子。所以在歷史中,秦國是守函谷關以據東方六國。換個角度說,秦國出了函谷關,則可以進攻東方各國。尤其是魏國和韓國,更是堵在秦國的家門口,秦國屢屢進攻魏韓兩國。

至於南方的楚國,在經過秦國兩輪大規模進攻之後,楚國的國力已經大幅度衰退。進入戰國後期,楚國的國力最多就是第四名。而秦國、趙國和齊國開始並駕齊驅,齊國經歷打亂之後,就只剩下了趙國。從兵力上說,東方六國加在一起遠遠超過秦國。從地域和人口來說,也是大於秦國。但是東方六國的合縱攻秦,卻是屢屢失敗。這其中的原因十分複雜,小編明天給大家講講這個問題。

最多就是利用咸陽城死守。也許有人會問潼關呢?當時潼關還沒有成型,遠不是後來的樣子。所以在歷史中,秦國是守函谷關以據東方六國。換個角度說,秦國出了函谷關,則可以進攻東方各國。尤其是魏國和韓國,更是堵在秦國的家門口,秦國屢屢進攻魏韓兩國。

至於南方的楚國,在經過秦國兩輪大規模進攻之後,楚國的國力已經大幅度衰退。進入戰國後期,楚國的國力最多就是第四名。而秦國、趙國和齊國開始並駕齊驅,齊國經歷打亂之後,就只剩下了趙國。從兵力上說,東方六國加在一起遠遠超過秦國。從地域和人口來說,也是大於秦國。但是東方六國的合縱攻秦,卻是屢屢失敗。這其中的原因十分複雜,小編明天給大家講講這個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