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為什麼我國一定要研製出自己的水陸兩栖大飛機?

《民航事兒》:1月24日上午9:54, 我國首款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栖飛機鯤龍AG600迎來了進入2018年後的第一次飛行, 這是自2017年12月24日首飛以來的第二次試飛間隔僅一個月時間。

本次飛行進行了性能摸底試飛, 並對各系統進行檢飛, 飛機各系統功能正常, 並完成了預定試飛科目, 表明飛機已正式轉入陸上科研調整試飛階段。

為什麼我國一定要研製出自己的水陸兩栖大飛機?

航空工業副總經理、AG600項目行政總指揮陳元先介紹, 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過程中, 我國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顯現出短板, 急需能夠上天入海的救援裝備。 隨後十幾位元院士向國家建言製造大型特種民用飛機。 作為國家航空工業重大工程研製專案的AG600於2009年6月經工信部與財政部同意正式批復立項。

據統計, 我國每年受各類災害影響的人口達4億人次, 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高達2000多億元。 如何更好地建設包括森林滅火、水上救援在內的應急救援體系成為國家安全的一個重大課題。

“AG600的研製正是為了滿足我國空中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求。 ”陳元先說。 我國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 很多林區山勢險峻、地形複雜、交通困難、氣候條件惡劣, 如果出現森林大火, 地面人力難以第一時間有效撲滅, 空中滅火效率比地面救援要高很多。 同時, 我國目前海上搜索救援能力還僅限於滿足近海和淺海的海難救援需要, 我國曾參與了馬航MH370的搜救行動, 就暴露出一些遠海搜救的不適應性。 隨著我國中遠海戰略發展目標的實施, 完善健全在中遠海海域的搜救和保障體系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

“森林滅火方面, AG600飛機最大載水量為12噸,

20秒內可一次汲水12噸, 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餘平方米, 差不多相當於一個小足球場大小, 同時還能為被困人員和其他滅火人員及滅火機械開闢進出火區的秘密頻道。 ”AG600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介紹。

在海上搜救方面, AG600飛機相比直升機、船隻以及其他平臺速度更快、航程更遠, 其海上搜索救援速度可達400-500公里/小時, 航程超過4000公里, 起降抗浪能力不低於兩米, 一次可救援50名遇險人員或裝載相應重量的空投物資。

按照“水陸兩栖、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設計思路, 通過系列化發展和改進改型, AG600飛機還可根據使用者的需要加改裝必要的設備, 滿足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資源探測、島礁運輸等任務需要以及為“一帶一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緊急支援等任務的需要。

水上首飛計畫今年在荊門漳河水上機場完成

在民航領域有一句話, 叫作“民機發展, 適航先行”。 適航審定, 即對民用航空器產品和零件品質以及安全可用性的審定, 是民機進入市場的前提。 簡而言之, 飛機研發出來不能直接上天, 要經過各個方面的適航認證才能真正上天。 中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曾經表示, 適航審定能力是我國邁向民航強國亟待補齊的四塊短板之一。

由於大量採用國產機載成品和零部件, 再加上國內民機研製適航基礎相對薄弱, AG600飛機的適航取證有著諸多難題, 比如國產金屬材料結構適航驗證、系統安全性要求制定、成品適航及供應商適航管理等等。

研製團隊進行了百余項大型試驗、3000余項設備安全性試驗, 召開了300餘次適航審查會議, 確認了數千個零元件製造符合性專案、數萬個製造符合性檢查工序, 完成42個結構大部件的適航預檢查和局方製造符合性檢查, 下發2000餘份總裝指令……克服種種困難, AG600僅用兩年時間就高效地完成了兩架機的大部件和機載系統的交付工作。

“AG600飛機的研製為中國水上大飛機適航取證探路, 極大地推動了國內航空製造供應商適航理念及適航能力的提升。 民航局和申請人聯合開展水上適航審定技術研究, 並提出了審定方案, 填補了我國民用水陸兩栖飛機水上審定的空白。 ”AG600飛機適航審查組長揭裕文表示, 適航能力的提升, 不僅是邁向民航強國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國製造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重要一步。

陸上首飛,只是萬里征程的第一步。張樞瑋透露,AG600飛機的試飛工作較國內其他機型更為複雜,在完成陸上首飛之後,還要開展水上試飛工作,AG600的水上首飛計畫將於2018年在荊門漳河水上機場完成。他表示:“AG600大飛機取得適航證還任重道遠,我們將迎難而上,以航空工業的集體智慧早日實現我們的最終目標——讓AG600國產特種大飛機獲得商業成功。”

不僅是邁向民航強國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國製造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重要一步。

陸上首飛,只是萬里征程的第一步。張樞瑋透露,AG600飛機的試飛工作較國內其他機型更為複雜,在完成陸上首飛之後,還要開展水上試飛工作,AG600的水上首飛計畫將於2018年在荊門漳河水上機場完成。他表示:“AG600大飛機取得適航證還任重道遠,我們將迎難而上,以航空工業的集體智慧早日實現我們的最終目標——讓AG600國產特種大飛機獲得商業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