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趣味小知識——21世紀後已有5個國家更換了國旗,都有誰?

新世紀後已有數個國家變更國旗, 下面略作簡述。

利比亞新國旗中紅、黑、綠三色條帶分別代表利比亞獨立時組成聯邦制王國的三個部分——西南部費贊地區、東部昔蘭尼加和西部的黎波里塔尼亞。 而新月五芒星標誌則為伊斯蘭的符號, 就像十字架是基督教的符號一樣。 該國旗取自1969年以前的利比亞王國國旗。

星月成為伊斯蘭世界的標誌當在奧斯曼帝國時期。 位居伊斯坦布爾的阿亞索菲亞清真寺的穹窿頂上, 16世紀時豎起了高達30米的銅質新月。 此肅穆及莊嚴的標識依託伊斯坦布爾, 這個扼守歐亞海陸交通的咽喉, 逐漸在伊斯蘭世界流傳。 阿亞索菲亞清真寺前身是拜占庭帝國宮廷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後, 被改建為清真寺。 且19世紀中期起, 奧斯曼帝國的官方旗幟是紅色底板上的白色新月和五芒星。 同現在土耳其的國旗如出一轍。


新月抱星標誌亦出現在茅利塔尼亞的國旗中。 2017年11月末, 茅利塔尼亞在獨立建國57周年之際, 啟用了新國旗, 即在原旗幟上下兩端各增加一條紅色條帶, 以緬懷在反殖民鬥爭中流血犧牲的勇士。 茅利塔尼亞原屬法國殖民地, 在1960年, 即“非洲年”時獲新生。

同屬伊斯蘭的伊拉克在新世紀後曾數度變更國旗, 2008年的新國旗相較2004年國旗, 做了如下變動:1)印刷體的阿拉伯文“真主至大”移至白色條塊的中間;2)移除三枚綠星。 伊拉克共和體制是在1958年推翻費薩爾王朝後建立後, 話說當時反帝反封建的若干“自由軍官組織”聚攏在第20旅旅長卡塞姆準將的麾下, 1958年7月14日依託民眾發動起義。 結果國王費薩爾二世和首相賽義德均命喪在憤怒民眾手裡, 此舉沉重打擊了西方帝國主義。

格魯吉亞在2004年啟用白底紅色十字的新國旗, 由此黑白棕三色旗退出格國歷史舞臺。 白色旗底裡, 中間的紅十字將旗面劃分出四個部分, 每部分中央各有一個博爾尼西小紅十字。 此小紅十字來源自格魯尼亞東南部城市博爾尼西的錫奧尼教堂, 屬格魯尼亞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 博爾尼西小十字的中間窄, 四端寬大而類似腳掌, 其與德國的鐵十字同屬一個類別。

緬甸新國旗是在2010年啟用的, 樣式是在黃、綠、紅三色條狀中間覆蓋有白色五角星。 而先前的旗幟是紅色旗面的左上角有一藍色方框區域, 藍色方框內則是五角星環繞齒輪和麥穗的白色圖案。 緬甸新國旗首度亮相國際賽場是在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

國旗的變更有時意味著歷史的變遷,此指明方向和鼓舞士氣的標識見證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透過國旗看歷史,別有一番風味。

國旗的變更有時意味著歷史的變遷,此指明方向和鼓舞士氣的標識見證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透過國旗看歷史,別有一番風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