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職業中毒|毒物進入人體後是怎麼發展變化的?

發生職業中毒事故後, 中毒人員怎樣才能快速解毒, 恢復健康, 這是很多接觸有毒作業的朋友們非常想知道的問題。 這就需要研究毒物在人體的發展過程。 毒物進入人體後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引起人體的哪些變化?毒物要怎樣才能排出體外?本文將會告訴你答案。

職業中毒

毒物進入人體後去哪裡了?分佈在那些位置?

毒物被吸收後, 通過血液迴圈分佈到全身。 毒物在體內的分佈主要取決於其進入細胞的能力及與組織的親和力。

大多數毒物在體內的分佈並不均勻, 一般總是集中於某些組織器官。 如鉛、氟集中於骨骼, 一氧化碳集中於紅細胞。

在組織器官內, 相對集中的毒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 最初, 常分佈於血流量較大的組織器官, 隨後則逐漸轉移至血液迴圈較差、組織親和力較大的部位(靶器官、靶組織或儲存庫)。

靶器官:也叫目標器官。

化學物質被吸收後可隨血流分佈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 但其直接發揮作用的部位往往只限於一個或幾個組織器官, 這樣的組織器官稱為靶器官。 簡單地說, 靶器官就是某一疾病、或某一藥物專門影響、針對的器官。

毒物進入人體後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引起人體的哪些變化?

進入體內的毒物, 有的直接作用於靶部位產生毒作用, 並以原本的形態排出體外, 但多數毒物被人體吸收後, 需要經生物轉化才能分解排出。

所謂的生物轉化(biotransformation), 即在體內代謝酶的作用下, 其化學結構發生一系列改變, 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產物的過程, 亦稱代謝轉化(毒物在體內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主要包括氧化、還原、水解和結合(或合成)四類反應。

毒物經生物轉化後, 親脂物質最終變為更具極性和水溶性的物質, 有利於經尿或膽汁排出體外;同時, 也使其透過生物膜進入細胞的能力以及與組織的親和力減弱, 從而降低或消除其毒性。

但是, 也有不少毒物經生物轉化後, 毒性反而增強, 或由無毒轉變為有毒。 許多致癌物如芳香胺、苯並(a)芘等, 均是經代謝轉化而被活化, 從而對人體造成傷害。

毒物的排出方式或途徑

毒物可通過原形或其代謝物的形式從體內排出。 排出的速率對其毒效應有較大影響, 排出緩慢的, 在體內時間比較久, 其潛在的毒作用相對較大。

1.腎臟

腎臟是排泄毒物及其代謝物最有效的器官, 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徑。 許多毒物都是通過腎臟排出,

其排出速度除受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分泌及重吸收作用的影響外, 還取決於毒物或其代謝物的分子量、脂溶性、極性和離子化程度。

尿中毒物或代謝物的濃度常與血液中的濃度密切相關,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測定尿中毒物或其代謝物的濃度, 來間接衡量毒物的體內負荷情況;結合臨床診斷和其他檢查, 有助於病情診斷。

2.呼吸道

氣態毒物可通過原形經呼吸道排出, 例如乙醚、苯蒸氣等。

排出的方式為被動擴散, 排出的速率主要取決於肺泡呼吸膜內外氣態毒物的分壓差;通氣量也影響其排出速度。

3.消化道

肝臟也是毒物排泄的重要器官, 尤其對經胃腸道吸收的毒物更為重要。 肝臟是許多毒物的生物轉化器官,

其代謝產物可直接排入膽汁隨糞便排出。

有些毒物如鉛、錳等, 可由肝細胞分泌, 經膽汁隨糞便排出。 有些毒物經膽汁排入腸道後可被再吸收, 形成腸肝迴圈。

4.其他途徑:

如汞可經唾液腺排出;鉛、錳、苯等可經乳腺排入乳汁;有的還可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 如鉛等。

頭髮和指甲雖不是排泄器官, 但有的毒物如鉛、砷等可富集於此, 而排出體外。

毒物在排出時可損害排出器官和組織, 如鎘可引起腎近曲小管損害, 汞可產生口腔炎。

毒物的蓄積

進入人體的毒物或其代謝物在接觸間隔期內, 如未能完全排出而在體內積累的現象稱為毒物的蓄積(accumulation)。 蓄積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質基礎。

當毒物的蓄積部位與其靶器官一致時, 則易發生慢性蟲毒,例如有機汞化合物蓄積於腦組織,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當毒物的蓄積部位並非其靶器官時,又稱該毒物的“儲存庫”(storagedepot),如鉛蓄積於骨骼內。儲存庫內的毒物處於相對無活性狀態,在急性毒作用期對毒性危害起緩衝作用;但在某些條件下,如感染、服用酸性藥物等,體內平衡狀態被打破時,儲存庫內的毒物可釋放入血液,有可能誘發或加重毒性反應,如慢性中毒的急性發作。

有些毒物因其代謝迅速,停止接觸後,體內含量很快降低,難以檢出;但反復接觸,因損害效應的累積,仍可引起慢性中毒。例如反復接觸低濃度有機磷農藥,由於每次接觸所致的膽鹼酯酶活力輕微抑制的疊加作用,最終引起酶活性明顯抑制,而呈現功能蓄積。

通過上面的簡單介紹,大家對毒物在人體內部的過程有了一定的瞭解,也知道職業中毒對身體的傷害很大。為了保障接觸有毒物質的職工的職業健康,更重要的是做好預防工作,採用更為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施設備,儘量使用毒害更小或是無毒的材料。此外,向接毒人員配備規範的個人防護用品或保健用品,並加強宣傳教育,以減少職業中毒事故的發生。

則易發生慢性蟲毒,例如有機汞化合物蓄積於腦組織,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當毒物的蓄積部位並非其靶器官時,又稱該毒物的“儲存庫”(storagedepot),如鉛蓄積於骨骼內。儲存庫內的毒物處於相對無活性狀態,在急性毒作用期對毒性危害起緩衝作用;但在某些條件下,如感染、服用酸性藥物等,體內平衡狀態被打破時,儲存庫內的毒物可釋放入血液,有可能誘發或加重毒性反應,如慢性中毒的急性發作。

有些毒物因其代謝迅速,停止接觸後,體內含量很快降低,難以檢出;但反復接觸,因損害效應的累積,仍可引起慢性中毒。例如反復接觸低濃度有機磷農藥,由於每次接觸所致的膽鹼酯酶活力輕微抑制的疊加作用,最終引起酶活性明顯抑制,而呈現功能蓄積。

通過上面的簡單介紹,大家對毒物在人體內部的過程有了一定的瞭解,也知道職業中毒對身體的傷害很大。為了保障接觸有毒物質的職工的職業健康,更重要的是做好預防工作,採用更為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施設備,儘量使用毒害更小或是無毒的材料。此外,向接毒人員配備規範的個人防護用品或保健用品,並加強宣傳教育,以減少職業中毒事故的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