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一瓶難求的國酒茅臺酒,為何叫這個名字?怎麼建國後突然火了?

茅臺獨產于中國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 中國的傳統特產酒。 與蘇格蘭威士卡、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 同時是中國三大名酒 “茅五劍”之一。 也是大麯醬香型白酒的鼻祖, 更是中國的國酒, 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獎狀。 建國後, 茅臺酒又多次獲獎, 遠銷世界各地, 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

2017年6月6日, 《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佈, 茅臺名列第64位。 茅臺是中國最高檔酒白酒之一, 同時也是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

茅臺酒廠位於貴州省遵義地區仁懷市西北六公里的茅臺鎮, 地當赤水河東岸、寒婆嶺下、馬鞍山斜坡上, 群山環峙, 形勢險要, 依山傍水, 海拔450米, 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 地處貴州高原西北部, 大類山脈西段北側, 東靠歷史名城遵義, 南臨川南。 赤水河航運貫穿全境,

仁藺、茅丹、茅習、遵茅公路彙聚於此, 是連接川黔的重要樞紐和連接歷史名城遵義和國家級風景區赤水的通道。 全鎮總面積87.2平方公里, 城區面積1.7平方公里, 總人口4.2萬人(城區人口1.6萬)。 茅臺鎮歷來是黔北名鎮, 古有“川鹽走貴州, 秦商聚茅臺”的繁華寫照;

古代濮獠部落世居於茅臺古地,
此地馬桑樹漫山遍野。 故得名“馬桑灣”。 後來在赤水河東岸發現了一股純淨的的泉水, 濮獠部落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 方便來往行人飲用, 深得人心, 時間長了, 人們便稱此地為“四方井”, 代替了“馬桑灣”。 此後, 沿河地帶人類活動頻繁, 逐步開發, 歷代濮獠人在街後築土台, 立燈杆祭祀祖先, 對先人開荒破草表示崇敬, 慣稱“茅臺”, 茅臺從此有了名稱。 有地有名, 人氣聚集, 大量濮獠人在此定居。

清末民初, 茅臺鎮是黔北重要交通口岸, 貴州省三分之二的食鹽由此起運各地, 茅臺鎮因此名聲在外, 隨著鹽業的發展, 酒業也興盛起來。 茅臺酒隨鹽一道被馬幫運往外地, 並逐漸名聲大振, 漸漸聲望勝過了鹽業。 據成書于清道光年間的《遵義府志》記載:“茅臺酒, 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 黔省稱第一。 ……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 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 清光緒年間, “茅春、茅臺燒春、回沙茅臺”已遠銷諸省, 其獨特工藝也大體定型。

釀制茅臺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 赤水河水質好, 用這種入口微甜、無溶解雜質的水經過蒸餾釀出的酒特別甘美。 故清代詩人曾有“集靈泉於一身, 匯秀水東下”的詠句讚美赤水河。 茅臺鎮還具有極特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 它位於貴州高原最低點的盆地, 海拔僅440米, 遠離高原氣流, 終日雲霧密集。

夏日持續35~39℃的高溫期長達5個月,一年有大半時間籠罩在悶熱、潮濕的雨霧之中。這種特殊氣候、水質、土壤條件,對於酒料的發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時也部分地對茅臺酒中香氣成分的微生物產生、精化、增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如果離開這裡的特殊氣候條件,酒中的有些香氣成分就根本無法產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

茅臺酒的傳統製作方法,只有在茅臺鎮這塊方圓不大的地方去做,才能造出這精美絕倫的好酒。茅臺酒廠區建於赤水河上游,水質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豐富,且無污染。峽谷地帶微酸性的紫紅色土壤,冬暖夏熱、少雨少風、高溫高濕的特殊氣候,加上千年釀造環境,使空氣中充滿了豐富而獨特的微生物群落。

史載:枸醬酒之始也。早在 2000 多年前,今茅臺鎮一帶盛產枸醬酒就受到了漢武帝“ 甘美之 ” 的讚譽,此後,一直作為朝廷貢品享盛名於世。茅臺酒歷史 :據史書記載,西元前135年,漢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飲到南越國(今茅臺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構醬酒後,將此酒帶回長安,受到漢武帝的稱讚,並留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傳說。據清代《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

1949年前,茅臺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恒興酒坊”,稱“賴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過贖買、沒收、接管的方式將成義(華茅)、榮和(王茅)、恒興(賴茅)三家私營釀酒作坊合併,實施三茅合一政策——國營茅臺酒廠成立。

茅臺酒,被尊稱為“國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鬱、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臺酒獨有的香味稱為“茅香”,是中國醬香型風格最絕妙的典型。

周總理還在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上說,幫助他成功的有“兩台”:一台是指茅臺酒,另一台是指當時在那裡放映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會議期間,周總理用此酒此片招待了參加會議的外國首腦和使團。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盛讚“茅臺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譽稱茅臺酒是“美酒”。廣大群眾、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的僑胞把茅臺酒作為饋贈親友的佳品,將它視為“國酒”、“外交酒”和禮品酒。茅臺酒的釀制技術被稱作“千古一絕”。

茅臺酒有不同於其他酒的整個生產工藝,生產週期7個月。蒸出的酒入庫貯存4年以上,再與貯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陳釀酒混合勾兌,最後經過化驗、品嘗,再裝瓶出廠銷售。也就是說,一瓶茅臺酒至少需要 5 年才能被生產出來。在如此長的生產週期內,各種環境、人為等主客觀因素都會對出品的品質造成影響,這就使得茅臺酒的產量非常有限。

茅臺曾嘗試過多種方法去擴大產量,比如曾在擁有類似環境的遵義市近郊進行新址釀酒試驗。但即便採用了同樣的酒師、同樣的原料、甚至帶了擁有豐富微生物的同樣一箱子灰塵,這個異地誕生的“孩子”還是沒辦法像原來的茅臺一樣令人滿意。

中國特色的酒桌文化古已有之。在《詩經》中,酒就曾多次出現。從那個時候起,喝酒就被賦予了很多酒以外的社交、禮儀等含義。後來,歷史上出了不少用酒精來獲取靈感的文人墨客:“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在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間,無論是日常的社交往來,亦或是政事商討,一切都在酒裡了。

一向最講究排場的中國人,在重要的場合還需要拿得出手的酒來撐場面。如果說洋酒界有人頭馬,白酒界應該就是茅臺了。“國酒”一直是茅臺酒的官方宣傳稱謂。儘管國家從來沒有正式頒佈過所謂的“國酒”稱號,但“內部特供”的傳聞還是給茅臺酒蒙上了一圈高貴神秘的光環。一直以來,茅臺都被當成政府接待用酒,用來宴請國賓或者作為國禮相贈。據知情人士稱,茅臺確實為部分單位提供“特供酒”,但產量非常小。

夏日持續35~39℃的高溫期長達5個月,一年有大半時間籠罩在悶熱、潮濕的雨霧之中。這種特殊氣候、水質、土壤條件,對於酒料的發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時也部分地對茅臺酒中香氣成分的微生物產生、精化、增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如果離開這裡的特殊氣候條件,酒中的有些香氣成分就根本無法產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

茅臺酒的傳統製作方法,只有在茅臺鎮這塊方圓不大的地方去做,才能造出這精美絕倫的好酒。茅臺酒廠區建於赤水河上游,水質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豐富,且無污染。峽谷地帶微酸性的紫紅色土壤,冬暖夏熱、少雨少風、高溫高濕的特殊氣候,加上千年釀造環境,使空氣中充滿了豐富而獨特的微生物群落。

史載:枸醬酒之始也。早在 2000 多年前,今茅臺鎮一帶盛產枸醬酒就受到了漢武帝“ 甘美之 ” 的讚譽,此後,一直作為朝廷貢品享盛名於世。茅臺酒歷史 :據史書記載,西元前135年,漢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飲到南越國(今茅臺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構醬酒後,將此酒帶回長安,受到漢武帝的稱讚,並留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傳說。據清代《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

1949年前,茅臺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恒興酒坊”,稱“賴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過贖買、沒收、接管的方式將成義(華茅)、榮和(王茅)、恒興(賴茅)三家私營釀酒作坊合併,實施三茅合一政策——國營茅臺酒廠成立。

茅臺酒,被尊稱為“國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鬱、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臺酒獨有的香味稱為“茅香”,是中國醬香型風格最絕妙的典型。

周總理還在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上說,幫助他成功的有“兩台”:一台是指茅臺酒,另一台是指當時在那裡放映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會議期間,周總理用此酒此片招待了參加會議的外國首腦和使團。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盛讚“茅臺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譽稱茅臺酒是“美酒”。廣大群眾、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的僑胞把茅臺酒作為饋贈親友的佳品,將它視為“國酒”、“外交酒”和禮品酒。茅臺酒的釀制技術被稱作“千古一絕”。

茅臺酒有不同於其他酒的整個生產工藝,生產週期7個月。蒸出的酒入庫貯存4年以上,再與貯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陳釀酒混合勾兌,最後經過化驗、品嘗,再裝瓶出廠銷售。也就是說,一瓶茅臺酒至少需要 5 年才能被生產出來。在如此長的生產週期內,各種環境、人為等主客觀因素都會對出品的品質造成影響,這就使得茅臺酒的產量非常有限。

茅臺曾嘗試過多種方法去擴大產量,比如曾在擁有類似環境的遵義市近郊進行新址釀酒試驗。但即便採用了同樣的酒師、同樣的原料、甚至帶了擁有豐富微生物的同樣一箱子灰塵,這個異地誕生的“孩子”還是沒辦法像原來的茅臺一樣令人滿意。

中國特色的酒桌文化古已有之。在《詩經》中,酒就曾多次出現。從那個時候起,喝酒就被賦予了很多酒以外的社交、禮儀等含義。後來,歷史上出了不少用酒精來獲取靈感的文人墨客:“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在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間,無論是日常的社交往來,亦或是政事商討,一切都在酒裡了。

一向最講究排場的中國人,在重要的場合還需要拿得出手的酒來撐場面。如果說洋酒界有人頭馬,白酒界應該就是茅臺了。“國酒”一直是茅臺酒的官方宣傳稱謂。儘管國家從來沒有正式頒佈過所謂的“國酒”稱號,但“內部特供”的傳聞還是給茅臺酒蒙上了一圈高貴神秘的光環。一直以來,茅臺都被當成政府接待用酒,用來宴請國賓或者作為國禮相贈。據知情人士稱,茅臺確實為部分單位提供“特供酒”,但產量非常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