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看外國人怎麼評價中國的富二代,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話題

在大漢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 受封王侯的功臣大約有143人, 從第二代開始算起, 幾十年後, 當年世襲的侯爵還剩下5位, 留存比例不足4%。

第一代功臣受封的時候, 大侯也不過萬戶, 但那是因為戰亂造成逃亡的戶口極多, 一個城市所留的人口不過十之二三, 等到天下安定, 紛紛回歸家鄉, 這些王侯的食邑至少增長3-4倍。 比如蕭何、曹參、周勃、灌嬰幾乎達到食邑4萬戶, 富可敵國;當年受封的小侯, 同樣極其富有。

當然, 這些世襲的繼承王侯並不是敗光了父祖輩的錢財, 他們每年的財政收入妥妥當當, 可不像現在的企業家隨時面臨市場風險, 他們的錢不會敗光。 這些富二代、三代, 大多是違法亂紀, 受處罰而死。 比如大名鼎鼎的張良, 一生低調謹慎, 偏偏兒子張不疑因為行為不檢而被奪去封地, 皇帝念在功臣之後, 留他性命;張良一世英名的成果居然沒有傳到第三代。

司馬遷耗費精力查閱資料, 統計這些王侯子弟敗家的過程, 專門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他在表裡說:這些人的子孫驕傲自滿, 忘記了自己祖先創業的艱難, 幹起了荒淫邪惡的勾當。 司馬遷整理他們敗家的過程, 實質是希望以史為鏡, 教育後人。

幾年前, 有位元外國記者專程來中國調查富二代。 一天晚上他用優步軟體叫了一輛計程車, 結果來的是一個娃娃臉男孩兒, 開著瑪莎拉蒂。 他開豪車兼職出租是為了泡妞。

很快, 記者和男孩成為好朋友, 得以進入他們生活、娛樂的圈子。 當他盛裝打扮去參加富二代的聚會時, 大跌眼鏡, 男孩兒拉著他來到北京城一個偏僻的街邊, 坐在小板凳上, 一群人喝著啤酒、茅臺、香檳酒, 吃烤串……幾乎每個男性都有一個美女在身邊, 後來他才知道, 這些美女大多是花一千美元租來的妓女。

記者關注的是他們對未來事業的態度, 經過深入瞭解;他發現這群年輕人, 都不願意和父母一起工作, 他們用父母的錢做著自己認為更有價值、風險更高的投資,

他們幾乎都受過相當高的教育, 甚至是世界級的名校畢業。

記者總結, 這是一群孤立的人, 他們無法理解勤勞發家的父輩, 而父輩通常也不能理解他們;他們不知道窮人的生活, 沒有機會接觸窮人, 能結交的朋友很有限, 生活的圈子很狹窄;他們之所以泡夜店, 喝酒, 招妓女, 大多是因為焦慮不安的情緒造成;對他們而言, 找尋人生的意義比普通人更加困難。

這些年, 富二代已經成為一個貶義詞;普通人總認為錢就是幸福、滿足、快樂、人生。 誰會理解他們的苦惱?其實, 人生就是如此, 沒有百分百的幸福;富二代不是快樂的代名詞。

富二代的問題古已有之!未來, 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 富二代會越來越多;也許, 我們現在該做的是想辦法, 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富二代, 然後盡力去引導、教育他們, 而不是去關注眼前負面資訊的富二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