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華為智能家庭總經理閃罡:半年圈下2千萬用戶 今年要擴千家店

在剛剛過去的CES 2018上, 我們不僅看到了亞馬遜與穀歌兩大巨頭圍繞語音入口的“貼身肉搏”, 也看到了AI入侵終端, AI硬體層出不窮。 作為國際消費電子展, 智慧家居更在本屆CES上大放異彩, 聯網化、語音化、智慧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浪潮。

華為這位通信行業的“老大哥”在本屆CES上除了展示華為Mate 10等系列手機、可穿戴產品外, 還重點展示了基於華為HiLink平臺智慧家居方面的進展。

由於華為的智慧手機業務發展太過耀眼, 也或許華為智慧家居業務相對低調, 外界對其認知還較為模糊。 但智慧家居同樣是華為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其在華為內部的重要程度或許並不亞於手機,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重大發佈會上都會進行智慧家居方面的展示。

在CES上, 餘承東也重點發佈了連接平臺HUAWEI WiFi Q2路由器, 通過它與智慧家居設備的連接, 華為智慧家居APP可自動發現、一鍵連接、統一管理HiLink智慧設備,

並支援智慧場景推薦。

▲華為消費者BG智慧家居產品線負責人閃罡

近期, 智東西獨家對話華為消費者BG智慧家居產品線負責人閃罡, 就華為過去一年在智慧家居方面的進展、2018年重點佈局之變, 在智慧家居中的定位、如何快速落地智慧家居生態等問題進行溝通,

看看華為如何打造家庭的“連接器”。

在智慧家居行業發展初期, 面對下一個萬億級市場, 無論是互聯網巨頭、老牌家電企業、入口終端廠商、創業公司等都爭相湧入這個市場, 搶佔發展先機。 但隨之而來的是市場初期入口的碎片化、標準的多元與割裂、設備與資料的互聯互通難等, 這又阻礙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華為憑藉著通訊與終端入口上的優勢進軍智慧家居, 將對智慧家居行業帶來重大影響。 另一方面面對BAT、小米、海爾等平臺型公司的挑戰, 華為又該如何應對?

一、智慧家居落地速度“狠”華為

在今年CES上, 除了手機產品外, 華為還重點展示了過去近一年來在HiLink平臺及智慧家居方面的進展。

餘承東在大會上公佈了智慧家居方面的成績單, 目前華為HiLink平臺已經接入50多個品類, 100多個合作廠家, 覆蓋300多款產品, 預計到2018年終覆蓋1000款產品。 他還提到華為發力智慧家居的方向不是生產家電, 而是打造智慧家居的連接器。

當談到這一串數字時, 閃罡稱這個速度已經很快了。

2015年12月華為才向外界傳達佈局智慧家居的信號, 經過2016年8月後的一段試商用, 在2017年3月份的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華為智慧家居才正式商用, 而真正大規模推進則是去年下半年。

可以說近半年時間的發展, 華為HiLink平臺已經積累了2000多萬用戶。 華為把智慧家居APP和HiLink體系都集成到華為手機裡, 從去年6月開始, 手機就會主動發現HiLink標準的硬體, 並提示是否接入網路, 通過這種方式華為使接入HiLink平臺的終端設備啟動率達86%, 而普通通過手動安裝APP加入網路的智慧家電啟動率一般不到10%。

此外, 目前接入華為HiLink協議的WiFi類智慧家電設備已達300萬~400萬台, “儘管華為智慧家居正式商用稍晚, 但進展並不落後於行業”, 閃罡笑著談到。其言外之意,華為在智慧家居方面的落地速度和執行力上領先行業,也體現了華為所推崇的“狼性文化”。

二、華為智慧家居在做這四件事

結合華為智慧家居在CES上的展示,閃罡談到目前華為圍繞管道建設、標準建設與升級、終端入口、雲端建設等方面加強智慧家居平臺的建設。

首先是管道方面,隨著智慧家電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管道之爭已是關鍵。為了打造華為HiLink平臺以及推動智慧家居生態的發展,華為將會線上上、線下兩方面加強管道建設,進行HiLink平臺的展示,並説明合作夥伴銷售產品。

線上上,除了華為的VMALL商城外,華為還將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第二個電商平臺,聚焦智慧生活。通過線上、線下管道的重點佈局,來加速生態產品的銷售。

線上下管道中,華為會首先推動自身體驗店向智慧生活轉型,除了銷售手機、平板等自有產品外,還將打造智慧家居體系,將合作夥伴的產品也引入華為體驗店,預計首批改造的一二十家華為體驗店會在今年1月底至2月初上線。此外華為加盟店也會就智慧家居體系進行加盟。“從現在來看2018年華為至少能夠做到200家這樣的體驗店,而我們的目標是1000家”,閃罡提高語調談到。

有趣的是雷軍在2016年就揚言5年內打造1000家小米體驗店,可見零售從線上走向線下,線上線下相結合已是大勢,各家都給了很高的目標。

第二推進標準協定建設,加強行業落地速度。華為將在1月底2月初發佈新的標準協議“work with HUAWEI HiLink”,相較於之前的協議,它的相容性更強,集成度更高,能夠實現3天快速認證集成。在今年Q2季度末,華為還會繼續升級協議體系,以較低的價格提供整套華為認證的模組,進一步降低行業的集成時間。“合作夥伴快速集成認證的速度,決定了生態建設的快與慢”,閃罡強調到。

第三,在終端設備上,閃罡談到華為重點佈局連接類和入口類終端,打造智慧家居的連接器。連接類終端主要指的是路由器,目前華為路由器的出貨量已超一千萬台,通過路由器來相容其他協議,連接非HiLink標準的設備,從而快速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

在終端入口方面,憑藉著3.2億台華為手機的出貨量,華為在智慧家居的控制上天然具有優勢,接下來將會和合作夥伴一起覆蓋更多終端,比如智慧電視、智慧冰箱等。此外閃罡透露,華為今年還有望推出自有的智慧音箱,但更偏向于智慧家居的控制。

第四是雲端建設,華為一方面加大雲端的安全性、連線性、容錯性和擴容等通道能力,另一方面也在積極積累語音交互的能力,擴展家電設備的增值服務。

通過以上四點可以發現,華為正在從管道、標準、終端、雲端等各個環節推動智慧家居生態的建設,儘管起步相對較晚,但推進速度迅速,預計2018年會是華為智慧家居快速落地的一年。

三、用戶體驗是2018年的主旋

在華為智能家居佈局的路線圖中,2017年的重點在於連接,即廣連接、全連接、智連接。廣連接拓展硬體,全連接打通服務,智連接主動發現設備進行智慧推薦。

相比2017年的三個連接,在2018年智能家居的佈局中,華為會在連接的概念下進一步推進到四個層面的建設,包括入口層、生態層、資料層和服務層。具體而言,2018年華為在智慧家居的建設方面將呈現3個變化: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用戶體驗將是2018年的主旋律。閃罡解釋到,前兩年華為更注重連接的體驗,比如實現快速配網、快速訪問、配網的穩定性和控制的易用性,而2018年更加看重服務體驗。

這源于華為對中美家庭和用戶對比的發現,美國以“Big house”為基準,使用者對智慧家居的需要主要在安防、燈光控制、灌溉控制等自動化控制。但中國市場並非如此,中國市場更看重將更多的服務交付到消費者手裡,這構成了用戶的真正體驗。

在服務上華為將推出華為服務平臺,以簡單便捷的方式將各種供應商的服務接入到平臺上,通過行業共建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他以烹飪場景的微波爐為例,通過冷鏈供應系統可以快速將食材送到用戶手中,不同的微波爐會有不同的溫度曲線,通過匹配合適的溫度,可以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品質。

第二個變化在於終端入口的覆蓋上,原來智慧家居的入口主要在華為手機一側,現在華為會把入口打開,加大與產業夥伴的合作,進而增強入口覆蓋的力度。閃罡強調到,家庭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場景,對話模式不應該僅限於手機,這在公司內部已經達成共識。家庭的交互入口會是多元的,一方面華為會打造自有終端,包括有望在2018年推出智慧音箱來增強家居控制的體驗;另一方面華為還會跟創維、TCL、海信等合作,共同打造電視等入口,增強家庭中的交互性。

第三個變化則在於前面提到的管道建設。一個智慧家居生態的影響力取決於多少人在用,還取決於能否真正給生態夥伴帶來實質的利益。通過線下智慧生活體驗店和線上第二商城的打造,華為也在管道側快速推動智慧家居落地。

一言以蔽之,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多入口覆蓋、更寬銷售管道、更廣連接將是華為2018年智慧家居打造的主題。

四、家庭的去中心化與中心化

2015年前後是智慧家居發展的一個小高潮,幾乎所有的家電廠商都在通過手機+APP+家電的模式來實現智慧家居,企圖構建一個以手機為主導的智慧家居中心,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而與閃罡的溝通中,我們就家庭入口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又展開了一番討論。

閃罡認為從用戶的角度講家庭是去中心化的,消費者不會只對一個終端交互,每一個跟人接洽的終端都可能是一個入口。比如智慧音箱就是一個新的入口級產品,華為也有望在2018年推出智慧音箱。但他也認為,智慧音箱更應該看做一種能力,未來家庭終端都可能會具備語音、喇叭、螢幕等。

儘管家庭對話模式不應僅限手機已在華為內部形成共識,但閃罡強調到,即使再過10年手機仍然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終端。手機是一種私有設備,它與人的交互性很強,連接了人與人、人與內容服務的交互,更多的服務於個人空間。因此,未來在個人場景中手機仍將是重要的終端,而其他公共場景則由其他終端提供服務。

但他話鋒一轉,在連接層面家庭又是中心化的。尤其是當下各種智慧家電設備標準割裂,極大阻礙了智慧家居的發展和用戶體驗的提升,因此需要一個連接終端將各家的設備連接起來,給消費者一個統一的體驗。

而在華為看來,目前最適合做連接終端的設備就是路由器,閃罡稱華為路由器的銷量已達一千萬台,華為會圍繞路由器建立一個開放平臺,集成更多協力廠商協議,通過路由器的協定轉換,使家庭終端互聯互通。

▲華為Q2標準套裝

談到自家的路由器,閃罡略帶調侃的談到,在CES上由於人流密集,網路擁擠和延遲比較嚴重,三星、穀歌等一線品牌的智慧家居都“宕機”了,由於華為路由器的存在,華為的智慧家居演示都非常流暢。他進一步談到,新推出的Q2路由器可將人機交互的時延控制在10毫秒內,傳送速率非常快。此外,通過路由端的加密協議,可進一步增強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性。

五、HiLink平臺與路由器快速構建智慧家居生態

在智慧家居行業發展初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標準多元與割裂。標準割裂的背後則是各家利益的分歧。處於產業鏈不同位置的企業有不同的訴求,傳統的硬體企業希望通過標準賣更多硬體,平臺公司希望用標準講故事,正是這種利益分歧使標準問題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阻礙。閃罡認為這一現狀是由商業模式所決定的,在3~5年內很難改變。

為了快速落地智慧家居,做大連接,華為採取了“兩手抓”策略,一手打造HiLink平臺,一手通過路由器相容更多非HiLink協議。

具體來講,在HiLink平臺上,華為通過認證標準集成、管道支援、終端入口覆蓋、雲端建設等,把平臺用戶體驗做好,使更多家電設備接入HiLink平臺。閃罡預計,2018年接入華為智能家居的品類將擴大到60餘種,接入產品達1000款。

另一方面為了解決當下智慧家居生態割裂的現狀,華為也在加強非HiLink體系的建設。這塊主要是通過路由器來相容多家標準,華為今年的目標是相容80~100家其他家居體系,從而快速實現家庭的互聯互通。

閃罡笑稱:“這對路由器本身也是一種升級,更應該稱之為‘物由器’。”言外之意,路由器將在智慧家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家居設備物聯的“樞紐”。

六、每個企業都應發揮專長而非盲目擴張

在智慧家居這個萬億級市場,眾多企業紛紛湧入,並推出智慧家居平臺,包括互聯網巨頭BAT、京東,入口類終端廠商小米、華為,老牌家電企業海爾、美的,以及三大運營商等。在平臺紛爭之中,華為如何參與競爭?

閃罡認為各家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因此不覺得是競爭關係,如何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才是核心。華為的用戶是通過手機、平板以及可穿戴設備等積累的,華為有終端入口,需要考慮的應該是通過入口提供更好的服務。

當談到行業競爭時,閃罡認為華為用了大半年時間就擁有了通過HiLink協議的300多萬WiFi類設備,以及2000萬使用者,這並不落後於行業。接著他又下意識對比了小米,儘管小米號稱有8500萬聯網設備,但像手環、電子秤、藍牙燈等藍牙設備占了大頭,小米比華為早發展兩三年,如果把自營設備和藍牙類設備去掉,小米IoT平臺的純WiFi設備也不到1000萬台。

其言下之意,小米真正算得上智慧家居的非自營終端體量也並不大,假以時日,華為也未必會輸給小米。但換句話說,小米龐大的IoT平臺讓華為也不容小覷。

而針對一些互聯網企業做智慧硬體的情況,閃罡認為很多產品看似性價比很高,但並不專業,不能給用戶提供很好的體驗。華為所認同的是每個企業應該做其擅長的事情,比如華為不會自己做家電,而是會和專業的家電公司合作推出智慧終端機,比如華為和歐普索一起推出的檯燈,共同打造用戶體驗。

當談到運營商進軍智慧家居時,閃罡稱運營商並沒有入口,儘管也想通過路由器做協議轉換,但沒有入口消費者就體驗不到。他進而強調了運營商有強大的閘道部署能力,華為有技術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二者的合作性更強。

有趣的是,當智東西繼續追問如何就智慧家居平臺與BAT競爭時,閃罡則沉吟了一下繼續講到,要不忘初心,堅持做好用戶體驗。消費者接受並使用智慧硬體需要一個過程,就像去年炒的很火的智慧音箱,亞馬遜Echo的TOP 50技能中,只有一個開關燈的智慧家居應用上榜,可見真正用在智慧家居領域的還很少。他繼續談到,使用者習慣的改變需要時間,這個並不是短期能夠做起來的,也不是靠賣了多少智慧硬體為基準的,當下最關鍵的是給用戶打造一個什麼樣的體驗。

緊接著他又拋出華為的兩大優勢:首先是用戶體驗,經過近兩年對連接體驗的打磨,華為整套HiLink智慧家居的操作快速而穩定,在這方面是行業第一名;其次是“硬入口”的優勢,BAT等互聯網公司的入口在於“軟入口”,在硬體端並沒有太多入口,軟體與人的交互也並非直接交互,而手機等“硬入口”則是直接與用戶相連,可承載更多的控制與服務。在這塊華為與BAT會有更多合作的機會,將他們的服務于華為的連接優勢相結合,聯合做大市場。

不論是BAT還是其它企業,閃罡總結到,未來一定是合作大於競爭,每個企業都應該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事情。畢竟做生態與做產品的思維不同,做生態一定要考慮產業鏈,要考慮雙贏。

結語:做大連接的華為

通訊起家的華為,在把智慧手機做到國內第一、全球第三後,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智慧家居。一手打造HiLink平臺,一手依託路由器擴展非HiLink協定,2018年的三大轉變,一連串的數字成績單,都呈現華為在智慧家居中的發力。

但面對當下智慧家居行業標準割裂、設備互聯互通難、家庭場景孤立等問題,定位連接器的華為又能否在標準、連接上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未來智慧家居之爭是AI+硬體+雲端之爭,是平臺生態之爭,從產業鏈各方發力的玩家將圍繞於此展開激烈的競爭與合作,對於行業玩家而言都是新的開始。

閃罡笑著談到。其言外之意,華為在智慧家居方面的落地速度和執行力上領先行業,也體現了華為所推崇的“狼性文化”。

二、華為智慧家居在做這四件事

結合華為智慧家居在CES上的展示,閃罡談到目前華為圍繞管道建設、標準建設與升級、終端入口、雲端建設等方面加強智慧家居平臺的建設。

首先是管道方面,隨著智慧家電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管道之爭已是關鍵。為了打造華為HiLink平臺以及推動智慧家居生態的發展,華為將會線上上、線下兩方面加強管道建設,進行HiLink平臺的展示,並説明合作夥伴銷售產品。

線上上,除了華為的VMALL商城外,華為還將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第二個電商平臺,聚焦智慧生活。通過線上、線下管道的重點佈局,來加速生態產品的銷售。

線上下管道中,華為會首先推動自身體驗店向智慧生活轉型,除了銷售手機、平板等自有產品外,還將打造智慧家居體系,將合作夥伴的產品也引入華為體驗店,預計首批改造的一二十家華為體驗店會在今年1月底至2月初上線。此外華為加盟店也會就智慧家居體系進行加盟。“從現在來看2018年華為至少能夠做到200家這樣的體驗店,而我們的目標是1000家”,閃罡提高語調談到。

有趣的是雷軍在2016年就揚言5年內打造1000家小米體驗店,可見零售從線上走向線下,線上線下相結合已是大勢,各家都給了很高的目標。

第二推進標準協定建設,加強行業落地速度。華為將在1月底2月初發佈新的標準協議“work with HUAWEI HiLink”,相較於之前的協議,它的相容性更強,集成度更高,能夠實現3天快速認證集成。在今年Q2季度末,華為還會繼續升級協議體系,以較低的價格提供整套華為認證的模組,進一步降低行業的集成時間。“合作夥伴快速集成認證的速度,決定了生態建設的快與慢”,閃罡強調到。

第三,在終端設備上,閃罡談到華為重點佈局連接類和入口類終端,打造智慧家居的連接器。連接類終端主要指的是路由器,目前華為路由器的出貨量已超一千萬台,通過路由器來相容其他協議,連接非HiLink標準的設備,從而快速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

在終端入口方面,憑藉著3.2億台華為手機的出貨量,華為在智慧家居的控制上天然具有優勢,接下來將會和合作夥伴一起覆蓋更多終端,比如智慧電視、智慧冰箱等。此外閃罡透露,華為今年還有望推出自有的智慧音箱,但更偏向于智慧家居的控制。

第四是雲端建設,華為一方面加大雲端的安全性、連線性、容錯性和擴容等通道能力,另一方面也在積極積累語音交互的能力,擴展家電設備的增值服務。

通過以上四點可以發現,華為正在從管道、標準、終端、雲端等各個環節推動智慧家居生態的建設,儘管起步相對較晚,但推進速度迅速,預計2018年會是華為智慧家居快速落地的一年。

三、用戶體驗是2018年的主旋

在華為智能家居佈局的路線圖中,2017年的重點在於連接,即廣連接、全連接、智連接。廣連接拓展硬體,全連接打通服務,智連接主動發現設備進行智慧推薦。

相比2017年的三個連接,在2018年智能家居的佈局中,華為會在連接的概念下進一步推進到四個層面的建設,包括入口層、生態層、資料層和服務層。具體而言,2018年華為在智慧家居的建設方面將呈現3個變化: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用戶體驗將是2018年的主旋律。閃罡解釋到,前兩年華為更注重連接的體驗,比如實現快速配網、快速訪問、配網的穩定性和控制的易用性,而2018年更加看重服務體驗。

這源于華為對中美家庭和用戶對比的發現,美國以“Big house”為基準,使用者對智慧家居的需要主要在安防、燈光控制、灌溉控制等自動化控制。但中國市場並非如此,中國市場更看重將更多的服務交付到消費者手裡,這構成了用戶的真正體驗。

在服務上華為將推出華為服務平臺,以簡單便捷的方式將各種供應商的服務接入到平臺上,通過行業共建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他以烹飪場景的微波爐為例,通過冷鏈供應系統可以快速將食材送到用戶手中,不同的微波爐會有不同的溫度曲線,通過匹配合適的溫度,可以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品質。

第二個變化在於終端入口的覆蓋上,原來智慧家居的入口主要在華為手機一側,現在華為會把入口打開,加大與產業夥伴的合作,進而增強入口覆蓋的力度。閃罡強調到,家庭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場景,對話模式不應該僅限於手機,這在公司內部已經達成共識。家庭的交互入口會是多元的,一方面華為會打造自有終端,包括有望在2018年推出智慧音箱來增強家居控制的體驗;另一方面華為還會跟創維、TCL、海信等合作,共同打造電視等入口,增強家庭中的交互性。

第三個變化則在於前面提到的管道建設。一個智慧家居生態的影響力取決於多少人在用,還取決於能否真正給生態夥伴帶來實質的利益。通過線下智慧生活體驗店和線上第二商城的打造,華為也在管道側快速推動智慧家居落地。

一言以蔽之,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多入口覆蓋、更寬銷售管道、更廣連接將是華為2018年智慧家居打造的主題。

四、家庭的去中心化與中心化

2015年前後是智慧家居發展的一個小高潮,幾乎所有的家電廠商都在通過手機+APP+家電的模式來實現智慧家居,企圖構建一個以手機為主導的智慧家居中心,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而與閃罡的溝通中,我們就家庭入口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又展開了一番討論。

閃罡認為從用戶的角度講家庭是去中心化的,消費者不會只對一個終端交互,每一個跟人接洽的終端都可能是一個入口。比如智慧音箱就是一個新的入口級產品,華為也有望在2018年推出智慧音箱。但他也認為,智慧音箱更應該看做一種能力,未來家庭終端都可能會具備語音、喇叭、螢幕等。

儘管家庭對話模式不應僅限手機已在華為內部形成共識,但閃罡強調到,即使再過10年手機仍然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終端。手機是一種私有設備,它與人的交互性很強,連接了人與人、人與內容服務的交互,更多的服務於個人空間。因此,未來在個人場景中手機仍將是重要的終端,而其他公共場景則由其他終端提供服務。

但他話鋒一轉,在連接層面家庭又是中心化的。尤其是當下各種智慧家電設備標準割裂,極大阻礙了智慧家居的發展和用戶體驗的提升,因此需要一個連接終端將各家的設備連接起來,給消費者一個統一的體驗。

而在華為看來,目前最適合做連接終端的設備就是路由器,閃罡稱華為路由器的銷量已達一千萬台,華為會圍繞路由器建立一個開放平臺,集成更多協力廠商協議,通過路由器的協定轉換,使家庭終端互聯互通。

▲華為Q2標準套裝

談到自家的路由器,閃罡略帶調侃的談到,在CES上由於人流密集,網路擁擠和延遲比較嚴重,三星、穀歌等一線品牌的智慧家居都“宕機”了,由於華為路由器的存在,華為的智慧家居演示都非常流暢。他進一步談到,新推出的Q2路由器可將人機交互的時延控制在10毫秒內,傳送速率非常快。此外,通過路由端的加密協議,可進一步增強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性。

五、HiLink平臺與路由器快速構建智慧家居生態

在智慧家居行業發展初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標準多元與割裂。標準割裂的背後則是各家利益的分歧。處於產業鏈不同位置的企業有不同的訴求,傳統的硬體企業希望通過標準賣更多硬體,平臺公司希望用標準講故事,正是這種利益分歧使標準問題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阻礙。閃罡認為這一現狀是由商業模式所決定的,在3~5年內很難改變。

為了快速落地智慧家居,做大連接,華為採取了“兩手抓”策略,一手打造HiLink平臺,一手通過路由器相容更多非HiLink協議。

具體來講,在HiLink平臺上,華為通過認證標準集成、管道支援、終端入口覆蓋、雲端建設等,把平臺用戶體驗做好,使更多家電設備接入HiLink平臺。閃罡預計,2018年接入華為智能家居的品類將擴大到60餘種,接入產品達1000款。

另一方面為了解決當下智慧家居生態割裂的現狀,華為也在加強非HiLink體系的建設。這塊主要是通過路由器來相容多家標準,華為今年的目標是相容80~100家其他家居體系,從而快速實現家庭的互聯互通。

閃罡笑稱:“這對路由器本身也是一種升級,更應該稱之為‘物由器’。”言外之意,路由器將在智慧家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家居設備物聯的“樞紐”。

六、每個企業都應發揮專長而非盲目擴張

在智慧家居這個萬億級市場,眾多企業紛紛湧入,並推出智慧家居平臺,包括互聯網巨頭BAT、京東,入口類終端廠商小米、華為,老牌家電企業海爾、美的,以及三大運營商等。在平臺紛爭之中,華為如何參與競爭?

閃罡認為各家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因此不覺得是競爭關係,如何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才是核心。華為的用戶是通過手機、平板以及可穿戴設備等積累的,華為有終端入口,需要考慮的應該是通過入口提供更好的服務。

當談到行業競爭時,閃罡認為華為用了大半年時間就擁有了通過HiLink協議的300多萬WiFi類設備,以及2000萬使用者,這並不落後於行業。接著他又下意識對比了小米,儘管小米號稱有8500萬聯網設備,但像手環、電子秤、藍牙燈等藍牙設備占了大頭,小米比華為早發展兩三年,如果把自營設備和藍牙類設備去掉,小米IoT平臺的純WiFi設備也不到1000萬台。

其言下之意,小米真正算得上智慧家居的非自營終端體量也並不大,假以時日,華為也未必會輸給小米。但換句話說,小米龐大的IoT平臺讓華為也不容小覷。

而針對一些互聯網企業做智慧硬體的情況,閃罡認為很多產品看似性價比很高,但並不專業,不能給用戶提供很好的體驗。華為所認同的是每個企業應該做其擅長的事情,比如華為不會自己做家電,而是會和專業的家電公司合作推出智慧終端機,比如華為和歐普索一起推出的檯燈,共同打造用戶體驗。

當談到運營商進軍智慧家居時,閃罡稱運營商並沒有入口,儘管也想通過路由器做協議轉換,但沒有入口消費者就體驗不到。他進而強調了運營商有強大的閘道部署能力,華為有技術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二者的合作性更強。

有趣的是,當智東西繼續追問如何就智慧家居平臺與BAT競爭時,閃罡則沉吟了一下繼續講到,要不忘初心,堅持做好用戶體驗。消費者接受並使用智慧硬體需要一個過程,就像去年炒的很火的智慧音箱,亞馬遜Echo的TOP 50技能中,只有一個開關燈的智慧家居應用上榜,可見真正用在智慧家居領域的還很少。他繼續談到,使用者習慣的改變需要時間,這個並不是短期能夠做起來的,也不是靠賣了多少智慧硬體為基準的,當下最關鍵的是給用戶打造一個什麼樣的體驗。

緊接著他又拋出華為的兩大優勢:首先是用戶體驗,經過近兩年對連接體驗的打磨,華為整套HiLink智慧家居的操作快速而穩定,在這方面是行業第一名;其次是“硬入口”的優勢,BAT等互聯網公司的入口在於“軟入口”,在硬體端並沒有太多入口,軟體與人的交互也並非直接交互,而手機等“硬入口”則是直接與用戶相連,可承載更多的控制與服務。在這塊華為與BAT會有更多合作的機會,將他們的服務于華為的連接優勢相結合,聯合做大市場。

不論是BAT還是其它企業,閃罡總結到,未來一定是合作大於競爭,每個企業都應該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事情。畢竟做生態與做產品的思維不同,做生態一定要考慮產業鏈,要考慮雙贏。

結語:做大連接的華為

通訊起家的華為,在把智慧手機做到國內第一、全球第三後,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智慧家居。一手打造HiLink平臺,一手依託路由器擴展非HiLink協定,2018年的三大轉變,一連串的數字成績單,都呈現華為在智慧家居中的發力。

但面對當下智慧家居行業標準割裂、設備互聯互通難、家庭場景孤立等問題,定位連接器的華為又能否在標準、連接上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未來智慧家居之爭是AI+硬體+雲端之爭,是平臺生態之爭,從產業鏈各方發力的玩家將圍繞於此展開激烈的競爭與合作,對於行業玩家而言都是新的開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